“……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诛,洛阳城混乱不堪,天子携带太后、陈留王等人逃出洛阳,主公当速速发兵勤王,如此大事可定……”
董卓看着李儒的来信,眉头紧锁。说实话,董卓猜到了何进可能会死,但是没想到何进死的这么憋屈。
一群宦官以何进的妹妹何太后身体不适为由,召何进进宫,然后何进居然只身去了,再然后就被宦官给砍了。
没有任何人想到能出这种事,也没有任何人在此前会认为何进能死的这么荒唐!要知道不久前何进刚拿过这招对付过刚刚被强杀的蹇硕,蹇硕都还没有中招,这才过了几天?何进自己居然被一模一样的套路给弄死了?
只能说屠户无论身居何位都还只是个屠户,跟之前的那些外戚相比,何进远远不如,朝中文武瞧不起何进确实是应该的。
而董卓在不久前收到了何进“进京勤王”的召令,自然就带人来了,但是刚走到半路,何进又派一个名为种邵的人告知董卓,让董卓别来。董卓不服从命令,强入河南尹,到达洛阳时,再度被种邵阻拦,董卓不听,反而让部下威胁种邵,种邵勃然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率兵退居洛阳城西二十里外夕阳亭驻扎。
董卓在观望,李儒之前就告诉过董卓了,洛阳城风起云涌,这些时日必然会生出变故,到那时董卓便可以逢风化龙!董卓对李儒深信不疑,毕竟没有李儒就没有今天的董卓。所以董卓才敢抗命驻扎在洛阳附近,也幸亏是这个时节,换作刘宏在世的时候,可能就要发兵围剿董卓了,当然如果刘宏在世,李儒也不会让董卓驻兵于此。
董卓和何进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简单点来说,何进以为董卓是自己的羽翼,董卓平日里在别人看来也是这样,但是董卓野心很大,对于何进以及朝廷的命令常常是听调不听宣,更有甚者时常抗命!这也是为什么何进又派种邵阻止何进进京的原因!
洛阳城内的关系就是这么的错综复杂。利益与利益交织,权力同权力更迭。
而没过两天,董卓就收到了李儒发来的密信,上书了洛阳城一系列的大事,蹇硕最先被何进诛杀,随后何进又被宦官诛灭,何进的部将吴匡在宫门在听闻何进被杀,联合虎贲中郎将袁术一起破宫门而入,又防火焚烧南宫宫门,紧接着袁绍也率兵入宫,击杀了赵忠等宦官。张让、段珪等宦官带着太后裹挟少帝仓皇逃出洛阳。袁绍随后关闭宫门,击杀了宦官两千多人,皇城内的宦官被斩尽杀绝,而很多面白无须但却并非宦官的人同样被残忍杀掉。
董卓能有今天,一直在洛阳城内为他出谋划策的李儒功不可没!飞速地考完李儒的密信,董卓随即带兵一路北上去搜寻天子。
不过,在刘征有意识的提点之下,司空焦和最先带人找到天子,而这时张让、段珪等宦官已经被闵贡逼得投河自尽,这意味着从外戚梁冀死了之后,活跃了30多年的宦官势力被彻底覆灭。
焦和带着年幼的天子一刻不敢停歇往洛阳奔走,一路上不断有公卿大臣前来救驾,这其中就有闻风而动的董卓。到天亮的时候,天子平安返回洛阳城。
董卓迎驾有功,并且董卓对朝官骂骂咧咧,指责他们说:“京城被你们折腾成如此模样,还要阻止我入京,没有我哪里能行?”
董卓一副大哥模样,虽然只有三千步骑,但是淫威很盛,野心和胆子极大。
话虽如此,董卓现在仍然只是个“小角色”,最重要原因就在于董卓的兵马不够多,难以镇住朝官。
一方面,董卓采纳了李儒的计策,让自己的三千步骑夜晚悄悄出城,白天再大张旗鼓地进来,造成人很多的假象,以此来迷惑百官。
另一方面,由于大将军何进被杀,何进的弟弟何苗也被部下所杀,何进何苗的亲兵没有了归属,眼下情况纷乱,时局糜烂,他们纷纷听从原本与何进有着微妙关系的董卓调遣。
就此董卓几乎在转瞬间控制了整个洛阳城。
之后董卓想废刘协,改立刘辩为帝。说来也可笑,历史上董卓的理由是立贤,而这一次董卓的理由又变成了立长。在这个问题上,董卓和同样带兵前来勤王的丁原产生了冲突,在董卓的挑拨下,丁原的部将吕布反叛,击杀了丁原,并率众归降了董卓。
至此董卓完全代替了大将军何进的位置,掌控了京城,兵力强盛。
董卓在洛阳站稳脚跟后,召来袁绍和袁术共同商讨废立大事,董卓在言辞中目无君主大逆不道,袁绍在心中很是不满,但是由于畏惧董卓不敢多说。
此次交谈之后,袁绍返回家中带着心腹谋士连夜逃往冀州,董卓下紧急公文悬赏捉拿袁绍,朝中名士何颙等人非常担心袁绍的安危,于是劝谏董卓说袁绍出自四世三公,极具名望,于袁绍为敌有百害而无一利。董卓也听取了建议,转而来了个顺水人情,任命袁绍为渤海郡太守,封乡候。
袁绍的从弟袁术同样不愿意依附董卓,害怕招致灾祸,逃往南阳郡。
这个时候的董卓还不是那个权倾朝野的董太师,董卓也不知道今天放走的两个人后来竟然成了围剿他的主力。打蛇不死反被咬就是这个道理。
只可怜先帝刘宏,到死都在为外戚和宦官斗争操碎了心,最后的结局却是他刚死没多久,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集团纷纷覆灭。
而董卓进京也只是一切的开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汉核心权力的更迭还会持续很久。
而远在离洛阳七百里外的恒山山脚下,刘征带着典韦,两人缓缓的向山腰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