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开拓雄图霸业的时候,大明也处于调整战略之际,对于横波府、大清全面处于和平共处,所有的军事力量集中对付河南陕西的流寇。
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第二次围开封之时,崇祯从监狱中提取孙传庭,令他率劲旅往援开封。不久形势发生了变化,李自成撤围开封,擒杀汪乔年,于是孙传庭改赴陕西,接替汪乔年出任三边总督,回到了他阔别三年的岗位上。
李自成击败汪乔年后,又恢复了对开封的包围,孙传庭在陕督的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崇祯帝就命令他出关救援开封,同时崇祯帝给他一道密令处死陕西总兵贺人龙。
贺人龙是有名的长腿将军,崇祯十三年,杨嗣昌围剿张献忠之时,他从开县“噪归”陕西,以致张献忠突破重围,从容进入四川,一发不可收拾。在项城战役和襄城战役中,他两次抛弃主帅逃跑,导致战事失败,两位督师被杀。贺人龙与李自成、张献忠是老乡,都是陕西米脂人,崇祯怀疑他暗中通敌,因此密令孙传庭捕杀贺人龙。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一,孙传庭在西安召集众将开会,会上突然逮捕贺人龙,然后宣布崇祯帝旨意,将其斩首。处决贺人龙后,孙传庭提拔其部下副总兵高杰接替贺人龙,高杰是李自成的死对头,他原本是李自成的部下,后来私通李自成之妻,事发后拐带李自成之妻投降官军。
此时对战闯军和八大王的官军手中有三张王牌:一是陕西兵二是湖广兵三是保定兵。陕西兵的总督先后是傅宗龙、汪乔年和孙传庭,湖广兵的总督先后有丁启睿和侯恂,保定兵的总督是杨文岳。陕西兵的主将是贺人龙,湖广兵的主将是左良玉,保定兵的主将是虎大威。此外官军还有孔贞会的四川兵、刘泽清的山东兵,朱大典的江西兵等,力量小而分散。
崇祯帝力求三股势力联合围剿农民军,但是三军主将早已经是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三军不能协调配合,导致战事连连惨败。
襄城战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汪乔年率领的陕西兵解救左良玉的湖广兵,没想到湖广兵解围后不配合作战,这个不义之举导致陕西兵溃逃,结果是总督汪乔年战死,孙传庭接任。三个方面军两两组合,均遭失败。
另一个例子就是朱仙镇战役,开封告急,崇祯令左良玉赴援。左良玉及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驻朱仙镇。左良玉见敌势盛,乃拔营而逃,襄阳诸军皆溃。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遇李自成伏军,左良玉军大乱,弃马骡万匹,监军佥事任栋死于阵,左良玉则逃至襄阳。朱仙镇之败总督杨文岳免职,总督丁启睿逮下狱。
朱仙镇战役后,杨文岳逃到汝宁疗伤,左良玉逃到襄阳喘气,孙传庭则在陕西闭门休息。三军都己伤痕累累,无力再组织救援开封,只能在躲在远处观望。
这样一来,明军与闯军的战斗也进入了短暂的相持阶段。
五月,北京崇祯皇帝通过陈新甲收到了大清皇太极关于四家会盟红山口建议,对于这种会盟,在战国时代经常发生,在好战的蒙古、后金也是常有,可是大明做为天朝上国,如今的藩国下邦竟然成长为可以和大明抗衡的地位。
崇祯皇帝整整一夜未眠,他独自一人,在检讨自己执政以来的桩桩件件大小事情,终于他下定了决心,要效仿南京那个小子,还有朝鲜、大清,一定要进行改革,革除弊制,发展经济。
建极殿内崇祯皇帝亲自出题的廷议正式召开。一夜没睡的崇祯皇帝两眼通红,但是却异常的兴奋。他坐在大殿的龙椅上,兴奋的说道:“今日廷议全是大事,而且所有的朝臣均可以畅所欲言,即使有违逆之话,朕一概赦免。”
崇祯环顾四周,望着自己的这帮大臣,突然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这些个老家伙们,大都是不学无术、滥竽充数、得过且过的迂腐之人。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第一个问题大家已经知道,就是红山口会盟,朕该不该去参加?”
去肯定是要去的,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就是谁去,该以什么姿态去的问题。内阁首辅、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周延儒首先出班答道:“我天朝上邦,会盟之国蒙古蛮夷、满清鞑子、朝鲜藩国,皇帝亲临恐怕不妥,不如派遣一王爷、国公或者是大臣前往,这样既体现了我大明天朝上邦的面子,皇上又不会又任何的危险。”
一帮大臣听了周延儒的建议后纷纷附议,崇祯皇帝不觉眉头紧皱,他的内心深处是想亲自去会盟的,重燃太祖、成祖皇帝的光彩,就连自己不耻的正德皇帝也大败蒙古小王子,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被俘,但是在崇祯看来也是男儿热血,他做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男人,一个励志中兴大明的皇帝何尝不想去体验一番。他双手紧紧的握着,冷冷说道:“那诸位爱卿,推荐一人前去。”
内阁次辅贺逢圣颤抖着走出,他擦擦眼睛,缓慢的说道:“臣举荐内阁首辅周延儒,由他出面既可以代表皇上,又有足够的威望给这些蛮夷之人震慑。”
听了贺逢圣的话,周延儒内心大骂,“他玛德,这不是让老子去送死吗,虽然我们明争暗斗,也不至于下死手吧。”
白发苍苍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张四知躬着身子出班奏道:“贺大人之议不妥,周大人乃是内阁首辅,朝中大小事务均要周大人操持,这去会盟,只需要位高权重即可,臣举荐太子朱慈烺前往,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升谢大人陪同。”
一番争吵下,崇祯终于愤怒了,大声斥责道:“一群懦夫,连这个胆量都没有,就没有一个自告奋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