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三章 理论与实践(1 / 1)韩孝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蒋木生很郁闷的想道:“怎么穿个旨意这么难呢?还被威胁了。”

一路郁闷的跟在大军后边疾驰,随着前面一支队伍的出现蒋木生的心跳差点都停下来。

也速该正在前方等着,他并不清楚韩孝天追过来想做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会在双方的冲突中胜利,虽然会赢得很惨。所以他布阵,却没有冲锋。

韩孝天自然也不会对也速该下手,毕竟草原上没有了也速该会很快失去平衡,彻底的陷入一片混乱当中,变得不可控。在宋军可以担下也速该的角色之前,韩孝天是不会让也速该消失的,至少现在是这样。

韩孝天一个人催马上前,来到两军阵前。也速该皱了皱眉头,也到了韩孝天前有一箭地的位置停下来。

“你追来这里做什么?好像不是来打架的。”

韩孝天说道:“我一直希望和你做朋友,至少是可以信任的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但是你却纵容自己的手下杀我商号的人,抢我商号的东西。他触碰到了我底线,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而任何想要帮忙的人都是我的敌人。”

也速该冷笑道:“敌人?所以说你现在追过来还是要消灭我咯?”

韩孝天说道:“如果你确定要做我的敌人。”

这个时候也速该后边突然有人赶到了也速该身边,耳语了两句。也速该也很小声的问了几句,脸色变得稍稍有些难看了。

韩孝天自然听不清他们在谈什么,但是很清楚也速该为什么会脸色突变。“也速该,想好好的做生意,瑞英商号会很欢迎,毕竟作为草原上的强者,会有很多商机。总之希望你可以慎重的考虑一下。”

也速该抬眼看向韩孝天,冷笑道:“没有想到瑞英商号居然带起兵马来谈生意,这算是强迫吗?”

“我不喜欢给自己就有后患,对于敌人是一定要斩草除根的。”

也速该怒视着韩孝天,但是前面和右侧都被有敌军的情况下,他又如何会有其他地方选择。“我现在急需一批粮食,大量的。”

韩孝天听了,笑容逐渐爬上脸颊,说道:“我的商号对牛羊肉,还有皮毛需求是大量的,长期的。”

也速该的脸色明显有些缓和,“五天过后让你的人过来,带好粮食。”说完调转马头就离开了。

韩孝天也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他自然很清楚如果真的打起来,自己未必会有什么优势。挥了挥手,示意大军可以撤了。

蒋木生眨眨眼睛,喃喃自语道:“这样也可以?一个商人都需要这样来谈生意吗?”话音未落,就感到有人在拍自己的肩膀,回头一看是李宝基。

“不要在这里发呆了,不然留下你一个人很有可能会被某个部落抓去的。走了,去汴梁吧。”

昌盛二年五月,韩孝天还是回到了宋朝的都城,只是这个都城早就名存实亡了。早在宋金大战结束后,赵构就命令重修汴梁的皇宫,但是由于大臣提议迁都中都附近的北平,所以汴梁城皇宫的修缮工作一直是断断续续的。直到绍兴三十年,赵构正式决定迁都至北平,汴梁皇宫的修缮才草草了事。今时今日,北平皇宫的建成,赵眘为了祖宗牌位的迁徙,特意来到这里。赵桓和赵构也早早的来到了汴梁。

韩孝天原以为三个帝王都会在皇宫,但是进了御书房,却发现只有赵眘一个人在,这倒让他的虚荣心有了一些小小的打击。

赵眘看到韩孝天走进来,上下仔细打量着他,虽然人晋中年,但是身姿挺拔,走路带风,双目走神。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没有蓄起胡须,这一点也是“杨云凯”在商界令人啧啧称奇的地方,要知道所有人的下巴上都留有胡须,唯有他一人没有,自然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良久之后,赵眘才对韩孝天说道:“平身吧。不过如今我该如何称呼你呢?”

韩孝天看到了赵眘的眼光在自己下巴逗留了比较长的时间,下意识的用手挠挠,笑道:“杨云凯只是为了方便臣在江湖行走所用的名字,官家还是用韩孝天是为最好。”

“其实你将大兴商号关掉,到现在我都想不通。关闭永昌商号是为了躲避金朝的追查,那么大兴呢?”

韩孝天说道:“官家,当时臣已经决意要离开朝堂,自然是希望太上皇万一来找臣时,找不到臣而已。如果那个时候被太上皇找到了,臣也是很为难的。其实臣当时看的出,朝堂之上的同僚们做事已经不去想自己要怎么做,而是在看臣怎么做。这样会很容易形成一种惰性,会严重影响办事效率。”

赵眘皱着眉头问道:“也就是说,当年的突然离开还是韩爱卿用心良苦咯?”

“官家言重了,臣不过是为了自己偷懒而找了一些比较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呵呵。”

赵眘看着他一副贱兮兮的样子,也是一阵无奈。不过战争结束后的那十年,自己一个十来岁的皇子都忙的有点找不到北了,更何况是那些臣子呢。“但是你不觉得那十年多的忙碌是因为你突然离开造成的吗?也许当时你在,可能会把那段过渡期缩短。至少不会出现那次持续三年的暴动。”

韩孝天收起笑容,说道:“官家,您说的也许是对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场暴动为何而起?那完全是因为官员玩忽职守造成的,当时大旱之际,官员们只顾的救灾,却没有对可能发生的突变做好任何应对。自古以来百姓暴动的起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灾情导致的饥荒,这个时候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很容易成为暴动。当时如果臣在,自然不会有此次暴动,但是现如今宋境如此辽阔,臣一个人如何处理的过来。只有让所有的同僚经过一次血的教训才可以让他们深深记住,不然这种事永远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为官者的大局观,危机意识,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不是听别人说说就可以学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