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两川战报也陆续传回武昌。
北路梁义川率步骑三万,入散关,沿嘉陵江一路南进,连取凤州、略阳。利州守将荆韬以城降。利州位于嘉陵水东岸,群山环绕,地势险峻,乃是关中入蜀之咽喉要道。荆韬献城,行军总管梁义川和监军丁时山等,无不大喜。北路唐军更因此而充入七千步卒,军力尤盛。
此时原检校益州军统领、西川观察使严子威已经亡故,其僚佐乃扶其长子严理为两川之主。严理如今只得一十六岁,军民政务,乃由节度长史孟明德总揽之。
孟明德自诩才略,目下无人,蜀中多有怨之者。得知唐军入境,孟明德急遣护军石汉杰等,率精锐二万,北上迎担石汉杰等闻知利州已经不战而降,遂于剑门据守,试图依托险,阻住敌军。
东路,王孝思、黄济民等逆江而进,连下巫山、奉节、万州。东川兵马面对着楚州军的新式火器,无不惊惧溃散。渝州守将冯植杰,领着一万余众,赶至涪陵应战。
川东地形崎岖,大军难以展开阵势,王孝思、黄济民等夹江列炮,打得冯植杰部溃不成军,仓皇退入涪陵城内。
楚州军入川兵马不足二万,加上沿途降将降卒,也只有两万出头。眼见敌退,点检黄济民、巡检张廷振等都有强攻城池之意。师监陈靖武却认为:“某询问俘将俘兵,闻这冯植杰颇有忠义之声,不妨晓之以理,劝其归降。”
于是王孝思命人射箭传书入城,邀冯植杰出城相见。
两个老将遂于大江北岸白岩寺相见,王孝思劝道:“冯将军这三品护将军之官衔,乃是朝廷所授,又不是严子威给你的。况且严统领擅取东川,实有割据之意。如今王师入川,冯将军理应出城相迎才是,如何还敢提兵来阻,岂非大逆之举?如今朝中统兵摄政的,乃是郭继恩郭元帅,其人英才纵,驱逐北虏,扫荡江南,威震下,将军亦当有所耳闻。况且都帅仁义无双,求贤若渴,以将军之忠勇,必得重用,又何必行此螳臂当车之愚事耶?”
冯植杰年近六旬,两鬓斑白,颇有威严之态,却被这番话得无言以对。良久,他才长叹一声道:“某这里上万川中健儿,王将军能保他们性命无虞么?”
王孝思长松一口气,拈须笑道:“你我同为朝廷武将,本该同仇敌忾,共保一境平安。你的兵卒,自然也就如同咱们之手足,岂有不善待之理!不瞒冯兄,巫山、万州等处之兵,如今都已编入某的麾下,同吃同住,一视同仁,绝无欺压之事。若是不信,某回头便教刘鲲来与将军相见。”
于是冯植杰率部一万二千余人归降,并引楚州军西入渝州,得粮十五万斛,银钱三十万缗。于铁松、张廷振等分道攻取合川、铜梁、江津、南川。泸州、内江等处,皆遣人来降。渝州刺史雷延寿又遣人传书开州、达州、渠州、璧州,亦无不归降。东川之地,一月之间,即已全境收复。
孟明德自成都亲自率兵北上相援,这支兵才至德阳,就听闻唐军前后夹攻,击破剑门险,石汉杰败逃至绵州,死守不出。
孟明德眼见唐军势如破竹,这才惧怕起来,犹豫再三,还是领着兵马赶赴绵州,欲与唐军再决高下。
两军会战于游仙寨,孟明德这回亲身领教了唐军步枪火炮的威力,西川军被杀得大败溃逃,许多人不顾一切地跳入涪水之郑王仲玄见此情形,又请两岸瞧热闹的蜀地乡民,以船捞救,将水中士卒都救上岸来。
孟明德、石汉杰经浮桥逃至西岸,不敢停留,逃奔万安而去。校尉傅龙逃至绵州城下,却见留守城池的王广政已经竖起了降旗,气得他破口大骂。
雍州军第十师的官兵们追了过来,生擒傅龙,黄达忠打马过来,瞧着傅龙笑眯眯道:“你倒是不怕死啊,领着长枪兵就敢来冲咱们的火枪阵!既有这份勇决,何不跟随本官回雍州去,将来去杀胡贼?”
傅龙闭目不答,黄达忠便教军士将他看好,不可伤其性命。然后他就瞧着绵州城门大开,西川护军王广政步行出来,领着麾下军官们跪了长长一排。
万安城西有鹿头关,乃是南进成都之要道。孟明德留石汉杰据守此处,自称回成都搬救兵,连夜走脱。梁义川率北路主力赶来,立即就下令攻城,仅半日工夫便夺下关城,生擒石汉杰。
成都城内,文武俱都张惶无措。成都府尹安承勋便道:“北军士马雄强,志在必得。少主毕竟未建国号,如今归降,料能留得性命也。孟公若允,下官愿出城往北军大营,探其口声。”
孟明德早已六神无主,遂遣安承勋出城去见梁义川。得了回复之后,西川文武诸官,拥着少不更事的严理,袒臂出降。
俘虏营中的石汉杰得知孟明德投降,气得大骂:“这龟孙着实害人!早知道你要降,老子何必死守,往后若见了,老子必定要取你项上狗头!”
两川皆复,郭继恩急忙致书梁义川,授其检校益州军统领之职,又着意叮嘱道:“蜀中制度,非比江南,其地沃野千里,丁口千万,不可行夺田屯田之政。当仍谕府县,令百姓各安居复业。要紧要紧。另,两川归降之将,良莠不齐,当为仔细拣选,不可有戕害百姓之事也。”
眼瞅着许云萝封上书信交与军士,荆湖观察使谭宗延若有所思道:“听梁总管出征之时,雍州行台参军刘文卿曾对其言道,蜀中不利大将,行事须得心免出差池。却被梁总管劈头骂了一顿。”
“刘文卿?”郭继恩立即想起当年在凤鸣行院所见情形,皱起眉头道,“这么多年了,这个刘文卿还是这般的行事做派。”
谭宗延尚未答话,这时却有军士领着燕都大学堂之教授秦慎之进来,身后还跟着好几名学生。郭继恩一见,慌忙起身抱拳:“秦夫子何以来此也?”
“丁未月,辛巳日,日有食。”秦慎之不慌不忙作揖回礼,“是以在下领着几个学生,来此观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