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文韬的境遇(1 / 1)边牧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师一家小酒楼处,来往人络绎不绝,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得都是最时兴的八卦。

“唉,我听说国学馆举行了一场小考,没想到有人夹带小抄。你们知道吗?”

“什么,这读书人都是什么德行,唉。”

“人嘛,总是会走错的。这次小考可是关系到年终的大考,若是沈老先生闭关不出,就不能得到他的指点,就是做官也少了一些门道。听说,老先生知道有人作弊,气坏了,把人逐出了国学馆。”

“是谁啊?”

“不知道。”

“那人是文韬。”

“哦,文韬,不是说他是国学馆第一学子吗?”

“在下家中就有一子在国学馆读书,礼部尚书沈大人亲自处理了这事,将文韬逐出了国学馆。言道:近日读书人中尽出毒疮,要根治必要严办。虽然文韬是第一学子,有此污点实难以读书人自居,更不用说入仕为官了。”

众人唏嘘不已,文韬可是有名的学子,没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场。

有人为文韬抱不平,“这未免也太……”

“兄台,万不可为他开脱。沈大人说了,这人与木子风一流是一等货色,便是听了圣人的教化,却也是顽石一块,不开化。”

好吧,这下谁也不说话了。木子风已经是士农工商中介于士与农中的一流了。而文韬也被赶出了士,还有什么出路。

若是大族中的子弟或许不会有此厄运,偏偏文韬是一介寒门学子。当初他入国学馆才不过十岁,跟着家中叔伯长辈从家乡来到京师,考取国学馆,一篇锦绣文章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被沈老夫子纳入国学馆。

国学馆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等级,按学子水平分配五等学社,文韬当时进了乙等,与他同社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学子,有的将近二十岁。所以,文韬当时是最受瞩目的一个。

当然,羡慕、嫉妒、恨集于他一身。

当时他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升学到甲等学社,还获得沈老夫子指点,说他是众多学子中的第一人。于是他就有了国学馆第一学子的称号,让他在国学馆受尽了白眼。

试想一下,甲等学子年岁从16岁到25岁,学满三年学业合格者就可以做官了。梁帝对这些学子都是按名次等级分配官职。第一名的学子直接进中书省,前途无量。如今年仅11岁的文韬,学满三年不过14岁,怎么做官?

所以,沈家就此立了一个规矩,年未满18岁,人未立,学不通,不合格。也就是说年岁未满18岁的,不能拿到国学馆的毕业证书。没有国学馆的毕业证书就不能做官吗?也不是,文韬也可以出来考文举,但是,他放弃了。他选择继续在国学馆学习,直至18岁。国学馆毕竟是鲤跃龙门的地方。

但是没想到18岁的文韬刚过完他的生日,迎来的却是这样的噩耗。考试中,考官在他的砚台底下发现刻字。只是论语中的一小段,但偏偏是考题。

文韬没想到这事竟会演变到如此境地。

逐出国学馆,永不录用。

背着自己行囊的文韬神魂俱失,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落魄到不如街边的一商贩。商贩还知道何处何从,他呢?何处是归处。

文韬坐到街边的一处面汤店。他要了一碗面,二文钱一碗。他家境贫寒,没什么积蓄,平日里他的字画能卖个好价钱。如今他的背篓里全是字画,但也无用了。

他看着桌上的这碗热腾腾的面,一口也吃不下,这可是他外出常吃的东西,有家乡的味道。家乡,家乡在哪?

文韬也是一续须男子了,往日里也有相好的姑娘。沈家门风森严,闺阁中的姑娘不能与外人接触。但是,多年在国学馆读书,他的名气却也吸引了不少姑娘,沈家的沈映之也是文韬的粉丝。偶有不记名的书信传情。如今也是一场空了。

文韬放下两文钱,背起背篓继续往前走,他没有方向但是路有方向。

文韬不能回家乡,都说衣锦还乡,现在这副模样,有什么脸面回家乡。可是,文韬也不想寻死,他不忿,凭着他的学识,有什么理由在考试中作弊,这分明就是有人恶意栽赃。会是谁呢?他不知道。

“文韬贤弟,文韬。你在这啊,这是要去哪?”喊话的人是文韬的同社学友。

“良才兄。”有句歌词很符合文韬现在的心境: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他只想静一静。

“文韬,你这是要回家吗?马上冬雪就封路,不好走啊。文韬贤弟若是不嫌弃,去我家如何?”王良才并不是与文韬一道的寒门学子,他是谏议大夫王力言的子侄。

文韬心中温暖,这就是雪中送炭啊。“良才兄,文韬……”

文韬刚满怀欣喜的要答应下来,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哟,良才兄。”

王良才回头一看,抱手道:“承弼、承德贤弟。你们也在此啊。”

沈承弼冷笑,走上前说道:“可别,良才兄和文韬称兄道弟,与我二人也称兄道弟。我们兄弟不就和文韬这流成了兄弟。”

尴尬的王良才,愤恨的文韬。

文韬对王良才说道:“王兄,我们曾同社读书也是相识一场,如今往事一去,不必留念。告辞。”

王良才拉住文韬,对沈家兄弟说道:“两位贤弟,文韬的才略是沈老夫子都夸赞过的。我与文韬也是同社好友,家中长辈看中文韬的学识,希望我能请文韬到府上给我的子侄们启蒙。文韬,我王良才保证绝对不会亏待了你,你意下如何?”

文韬听得感动,自己这样子,为官已是登天了。做个教书先生,唉,也是条出路。

沈承德拍手,说道:“好啊。王兄果然重情义。这番为文韬打算。不过,我看王兄也不必把家中的子侄们都搭上吧。再走几步就是木府,木子风不是正在找教书先生吗?我看文韬合适的很呐。”

沈承弼笑着说道:“妙妙妙,文韬和木子风,读书人的毒疮,二人在一起不是妙得很吗?”

王良才没想到沈家兄弟出来捣乱,本来一帆风顺的事情,可要遇到风浪了。文韬拿开王良才的手,笑着说道:“我与木子风便是一丘之貉了,我去就是。王兄,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小弟决不能连累了你。”

说完话,就大步向前向着木府而去。

王良才摇头叹气。

沈承弼对着王良才说道:“王兄,高明,高明。”

王良才问道:“沈弟,这是何意?”

沈承弼和沈承德相顾笑笑,转身而去。

文韬虽在京师多年,但是多数时间在国学馆,很少外出。木府在哪?他不是很清楚。

一路打听着到了木府门前,路人都知道木府的位置,有人打听木府在哪?倒是又掀起一阵八卦了。

“你瞧那人在打听木府?”

“还是个书生呢?”

“不会吧,莫不是?”

“过去看看。”

“走。”

文韬顺着路人的指引而来,一路上带着小尾巴。

文韬走到木府门前,府门紧锁,外头也没有什么门卫。文韬上前敲门。

还未敲动,侧门开了。一个家丁拿着一张木凳出来。

“唉,你谁啊?”

文韬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尤其是他的眼神瞄到木府外的一群围观群众,眼巴巴的看着他说话。什么叫无地自容,就是文韬现在的感受。他后悔刚才怎么就如此冲动呢。

他想开口说走错了时,人群中出现一马车,马车上下来一人。华衣锦服,貂皮大衣缩在里面。赶车的人问道:“这是木府吗?”

家丁回道:“正是木府,你们是何人?”

华服男子开口便催人心,问道:“木子风可在此?”

“你找我们家公子何事?”

“我来做他的先生。”

好家伙,所有的人的眼珠子这一刻都瞪得老大了。也不怕冻伤了。

赶车人说道:“唉,你家公子的先生在此,你还不快让他出来相迎。”

家丁回过神来,摇摇手说道:“不对,不对。我家公子刚吩咐叫我把告示揭了。你们不用来了。”

群众们四下议论。赶车的人问男子:“公子,怎么办?”

男子一笑,迈步走上台阶,说道:“这告示尚未揭下,我来的正是时候。你赶紧去通报吧。”

家丁一想,还是让公子处理吧。说道:“那请先生稍等。”而又转身问文韬“这位公子,你又有何事?”

文韬现在不怕那些灼灼的眼神了,说道:“在下也是来做教书先生的,烦请通报。”

华服男子这才回头望向文韬,这个落魄的书生。没想到门可罗雀的木府还有人跟他争。

家丁进了府里,三步并作两步,急急忙忙的跑到木子风的院子,木子风正在看倒夜香的人给他送来的书信。关于酿酒坊的设计,打造好了蒸馏器,为了提高蒸馏的效率,还需要费一些脑子。

大冬天里制酒有点麻烦,太废柴了。木子风调查了京师附近的树林,现在人一点也没有环境意识,为了盖新皇城,砍光了一整座山。为了找到合适的房梁,各地敬献了大量的百年老树干。一到冬天,京师里的木炭铺子是最红火的,入秋后就烧制了大量的木炭以备京师的达官显贵。

木子风觉得自己前期的打算太过于理想了,制酒的成本太高,还有装酒的酒壶还没来得及配套。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这打乱了木子风的计划。要是木子风一到这里,就开始攻略或许这个冬天就不会这么冷了。但是,木子风忙着找李清风,这锅应该甩给李清风。

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就只好重新计划了。先训练制酒坊的工人,让他们找到制酒的窍门,最好制成三个等级的酒,提高酒的纯度和口味,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进行针对性设计。木子风把制酒说成了一门学问,心中已经洋洋洒洒的想好了很多内容。但是偏偏不会用现在的字写出来。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