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何以有幸能识君(1 / 1)小沙弥不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日之后,玄武苍木驮着几人,回到了薛家岛屿。

第三祖背着竹篓金刀,西去岐山。

两位水府的蓝袍人也半途离去。

余下的,就只有姬夏师兄弟、老渔翁和陌上桑,颇显冷清。

不过,蓝袍人离去之际,留下了三千钧的上乘陨铁,算作是给修禅人的成亲之礼。

可姬夏不肯依饶,还多讨要了些,蓝袍人也笑着应下,说是到了下月初二,会将之奉上。

算作是给他这位弟弟的离别之礼。

蓝袍人也有自己的算计。

而今,姬家第三祖得了鸣鸿刀,以岐山的底蕴,或许能为金刀启灵,届时,百家之中,怕是难寻一人,敢在老人身前拔剑。

既然府主与姬三是旧识,不妨多帮衬一些,反正千钧万钧的陨铁放在府中也是无用。

宁做雪中炭,不做锦上花。

……

几人登上了第一高台,瞧见百余舟上客尽皆立于此地,十二位知天命者正在给洗尘修士教授粗浅的阵法。

“公子。”

长衫文士手捧一卷黄皮书,将之递给了姬夏,正色道:“一百三十五桩憾事,皆书于纸上,请公子过目。”

姬夏面色肃然,双手捧卷,将之翻开。

“颜幸,知天命八百载,曾是朝歌城夫子,憾不能再入草堂,对弈学子,论道书生。”

长衫文士神色落寞,顾自言道。

姬夏神色一怔,中州七十二城,设有学堂,学堂夫子,或许修为不高,可悟道颇深,有教无类,可称之为贤者。

而每一位学堂夫子,都是接风城的那一位亲自定下,皇朝百家皆不敢得罪。

他倒是没想到能在此地遇上一位。

朝歌,是大商皇城。

姬夏听娘亲提起过,当今的商皇喜怒无常,不过三位皇朝之主苦于政事,都还未入天门,想来也不敢去干涉学堂之事。

有趣。

少年思忖良久,躬身一礼,言道:“姬夏年幼,日后为人处世若有欠考虑,还请先生打罚。”

中年文士颜幸微微颔首,坦然受下了这一礼。

皇朝设有太师、太傅、太保等职,帝王子弟,自幼就拜入几人门下,读书识字。

岐山之上,也有赋闲在家的长者修葺草堂,教书育人。

夫子一日教书千百人,自是比不上太师他们数人教一人。

可今日,姬夏独得夫子,幸甚。

“郑束,知天命四十载,曾是姬子座下山武卒,憾不能再赴山野,跨刀煮酒。”

有一清秀青年上前一步,躬身言道。

“宋戾,知天命五十载,曾是金吾城人士,所求是一颗蜃兽珍珠。”

宋戾的妹妹脸上有旧疾,需辅以此物方能痊愈。

而此物,木魁常度身上就有,也可向水府之人讨要。

“方逵,知天命两百载,憾不能提刀砍官宦头颅。”

方姓憨汉的婆娘被城中权贵欺负,他背后无人,为了日后能够寻仇,只能先躲藏在东海之地,磨刀久矣。

……

待到一百三十五人尽皆道出心中所憾,已是半日之后了。

姬夏望着一众舟上客,将黄皮卷收入怀中,笑言道:“诸位叔伯之事,姬夏谨记在心。一月之后,吾等归去中州,手握三尺青锋剑,屠尽世间不良人。”

“不过,在此之前,小子有一问。”姬夏故作惆怅,连连叹息两声,“诸位叔伯可会铸剑制甲?”

“会上一些。”憨汉方逵摸着脑袋,“吾原先就是打铁的。”

“吾等也会一些。”有七八位洗尘境的舟上客走出。

“甚好。”姬夏侧身望向修禅人,轻唤了声师兄。

李仲轻唔一声,略抬衣袖,就自衲衣中倒出三五丈高的碧蓝沉铁。

“此地有三千钧陨铁,请方叔带人将之百炼成器。”

舟上客大多不识得此物,却也明白修禅人拿出的不会是俗物。

“器有九品,一品最次,九品最佳。”文士颜幸上前抚着陨铁,又俯下身细嗅一番,言道,“归墟水寒,沉铁可上九品。传闻,人族先贤有一柄太阿,剑体便是以百钧九品沉铁打造。”

“先生,此地陨铁,是几品?”方逵摸了摸脑袋,问道。

颜幸以指敲打铁山,其音叮咚似泉流。

“五品。”

众人闻言,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器有九品,五品不过中庸。

“已是不错了。”颜幸起身笑道,“器上七品,非长生者不能降之为主。此地修士,多是洗尘之境,即便是用五品刀剑也颇有些力不从心了。”

“先生所言极是。”

姬夏也明白,就像第三祖没有将金刀交与他一样,婴孩提刀,垂髫举剑,可不是什么幸事。

“半月之后,还会有人送来陨铁,此去中州,诸位叔伯务必人人手持太阿。”姬夏打趣道。

众人皆肆意大笑。

“公子。”此时,方逵却是苦笑道,“这还是老方第一次瞧见五品玄铁,万一炼坏了可如何是好?”

姬夏沉吟良久,也是想不出对策,于是只好抬眼望向身侧的修禅人。

李仲摸了摸少年的脑袋,淡然道:“佛门业火,可燃陨铁,不过,炼器之道,吾从未涉猎。”

这时候,文士颜幸以指叩山,笑道:“幸甚,此中还掺了少许六品陨铁,吾等知天命者正人人缺一柄讨债的利器。”

他轻吐一口浊气,手托下巴,以指刮去了蓄了数百年的短须。

“吾教你们唤火炼器之道。”

古籍上有记载,器主参与打造的刀剑,更容易人器相通,也更容易启灵。

这一日,曾经的朝歌夫子颜幸割须明志,座下又添门生百位。

他挺直身板,长衫拖地,似一柄利剑,藏锋已久。

“何以有幸能识君。”姬夏走到颜幸身前,躬身一礼。

“吾等舟上客,尽入公子麾下,也该有个称讳才是。”颜幸扶起少年,笑而建议道。

姬夏心中意动,父亲麾下有南军三十万甲士,山武卒,玄义从,丈刀卒,携盾郎,皆名震五山四海。

“既是人人手提太阿,不妨就叫小太阿,如何?”自十余位知天命者中走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青衫垂地,白须垂腰。

此人唤作吴用,知天命六百载,是众人中修为仅次于夫子颜幸的。

“大了些。”修禅人浅笑言道。

太阿乃是先贤佩剑,器上九品,比之鸣鸿、轩辕也差不了多少。

取太阿二字,日后恐会招来祸患。

亵渎先贤,罪名可不轻。

此时,姬夏身后的瞎目青年轻哼一声,微微仰头。

“听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