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腾也举目向河岸的方向观望,琢磨着王勇刚才说的那句话。
从朱涂人的战列线最前方,一直向后延伸到乌浒河岸,大约有一千步的距离。从高处眺望,这纵深一千步的地域内,很显眼地分成了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朱涂人现在列阵的地域内,脚下一片都是深绿色,地表上覆盖着茂盛的青草,这里都是坚实的土地,平坦,开阔,大队人马来往冲突,毫无阻碍。然而,走过这覆满了青草的五百步之后,土地的颜色就变成了黑色,有些地方,坑坑洼洼的,充满了积水,积水反射着阳光,看上去亮晶晶的。水坑边,疏疏落落地分布着一些灰绿棕黄色的杂草,这里都是沼泽淤泥地带,泥泞难行,便是陡步行走,也要小心提防,不要滑倒。甚至轻骑兵都很难在这种地区灵活行动,更遑论是重骑兵了。
赫腾看罢多时,这才回应王勇,说道:“也许,等到激战正酣的时候,重骑兵才会出动,前进五百步,正好可以踩着草地,与佐列长老交战。”
王勇听了,觉得这个回答好像不怎么有说服力,只是自己也想出不出更好的解释,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过了一会儿,扈伦大人与八麻长老也都先后骑马跑上山顶,观望阵地。彼此交谈议论,王勇少不得又把自己的疑问向两位长官讲述了一遍。扈伦大人与八麻长老也想不出什么更合理的解释,胡说了几句,又慷慨激昂地勉励了众将士们几句,鼓舞士气。
这时,平原上传来了号角鼓乐齐鸣之声,音节急促昂扬,双方将士们数千人一齐高声呐喊,仿佛一阵惊雷滚滚碾过,将士们各催战马,向对方奔去。
山坡顶上,许多观战者不约而同地惊呼道:“打起来啦!打起来啦!”声音里,含着既兴奋又敬畏的语气。
旗帜招展,人马奔腾,双方的中央大阵都冲在最前面,立即就格斗、纠缠在一起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勇站在山顶上,视野开阔,他渐渐地看出一些门道来了。
朱涂人的战术,好像没有什么花哨的,左翼,中央,右翼,三处大阵,一齐向前冲锋。
可是,佐列长老的军队却在运动中缓缓地变换队形。中央大阵,奋勇前冲,已经与朱涂人交上手了。
可是,韦隆人的左右两翼却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前进,一边前进,一边却向中央大阵靠拢。
就好像是一只大鹰,昂着头,扑着翅膀,仿佛是要奋力起飞,但突然却重下两翼,保护住自己的两侧腹肋。
所以,两翼的朱涂人向前冲锋了三、四百步,却竟然仍未曾与敌人接触到。左翼的朱涂人在高速狂奔下,发现当面的敌人实际上是在向右后侧避退。
同理,相反,右翼的朱涂人发现当面的敌人是在向左后侧避退。
于是,左右两翼的朱涂人重新调整方向,继续冲锋,各从两翼的方向,包抄韦隆人的后路。站在高处的王勇看得很清楚,朱涂人此时的阵势,就是一个标准的‘常山之蛇’的阵法,中央方阵激战正酣,两翼合拢来,已经把韦隆人半包围起来了。
韦隆人的军队,不但两翼向中央收缩,甚至中央大阵也在不停地收缩着,好像一只刺猬,全身团缩起来,同时,又在不断地攻击前进,又好像是一颗铅心炮弹,向敌人砸去。
忽然,朱涂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第一队列的韦隆人被打败了,士兵们纷纷向阵后退去。朱涂人前进追击。
可是,站在高处的王勇却注意到一个细节,韦隆人虽然不断地收缩队形,但还是预留了几条通道,放任第一列的败兵们逃回阵中,然后,这几条通道才封闭起来了。由此可见,即使第一回合的失败不是故意的,也是事先料到的了。韦隆人的中军大阵仍然继续前进。
欢呼狂喊声未歇,朱涂人忽然又惨声悲号了起来。原来,第二梯队的韦隆人纷纷跳下马来,绰起长矛,竟然排出了一个步兵方阵,像是一排排山峰石壁,向前推进。正在高速追赶的朱涂人骑兵急忙勒马,想要避开,仍然有许多避闪不及的,做了韦隆人长矛上的活靶子,一个一个地被挑落马下。
后面的朱涂人急忙拨马退走。
第二梯队的朱涂人拍马冲上来,他们的手中大多是格斗的短兵器,根本够不到长矛彼端的韦隆人,战马乱跑乱跳,恐惧不已,朱涂人第二梯队的战列登时就混乱了。时不时地,有朱涂人跌落马下。韦隆人除了被流矢射中的,几乎没有在格斗中有伤亡。缠战许久,朱涂人勉强支撑,步步退散,显然是落了下风。朱涂人阵后锣声大起,笛子乱吹。朱涂人如蒙大赦,纷纷退走了。韦隆人军阵缓缓前进。
这时,左右两翼的朱涂人已经把韦隆人全军包围起来了。韦隆人毫不理睬,两翼的护卫轻骑兵忽进忽退,与朱涂人游斗。朱涂人逼得急了,他们就退回中央大阵,阵里有弓箭射来。朱涂人吃了几次亏,就不敢逼得太近了。
第三梯队的朱涂人呐喊着,催马又奔了过来。
王勇看了,暗暗摇头,心中默想着:“喂,朱涂铁锤老兄,不能这样蛮干呀。步兵的长矛方阵可以克制骑兵,骑兵不能直接进攻步兵方阵呀。”
然而,王勇转念一想,“佐列长老竟然排出了步兵方阵,固然出乎意料。可是,胡人毕竟不娴步战,摆出个样子来是很容易的,实际战斗力如何,可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个方阵结实不结实呀?能不能被骑兵冲散?还真是不好说呢。”
想到这里,王勇的好奇心起,打叠起精神来,究竟谁胜谁负,倒要看一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