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2章 蒂姆-波顿(求订阅,票票)(1 / 1)血流三千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月15日,北美的电影市场又迎来了两部大作。

其一是新线影业的爱情喜剧作品婚礼傲客,其二是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拍摄,华纳兄弟发行的奇幻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而这两部影片的上映也代表着2005的暑期档已经进入了尾声。

虽然,湖中水怪的后期制作工作并没有因为剪辑完毕就变得轻松,但忙碌之余,莱曼作为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也还是很关注其他电影公司的作品。

这之中,婚礼傲客和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质量又都很不错,前者首周票房3390万美金,银幕数量1900多家后者首周票房5617万美金,银幕数量2400多家,也基本凭着成绩占据了周票房榜单的一二名。

不过嘛,相比较而言,新线影业吃亏就吃亏在宣发不如华纳,拿到的银幕数量太少,不然婚礼傲客不一定比不过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至于侠影之谜,已经上映了一个月,该拿到的票房大部分都拿到了,有没有新片上映,卖座不卖座,都无所谓,反正每天一两百万美金的票房吊着。

再说回前面的比较,其实蒂姆波顿这导演的风格太个人化了,而风格化带来的后果就是爱的非常爱,不喜欢的也不会去电影院支持,比不了婚礼傲客这种嘻嘻哈哈的大众却都能接受的市场程度。

这位出生于1958年,到今天已经47岁的导演,总是以“怪”著称,看他的朋友圈也能看出来他最喜欢合作的演员就是约翰尼德普,同时他跟“红皇后”海伦娜邦翰卡特结过婚。

如果整个好莱坞导演圈,评选一个最怪异的人的话,那么绝对就是他。

少言寡语,想象力奇诡,加上独具一格的“波顿式”浮夸的视觉风格,也常常让他的作品带上哥特、诡魅、怪异的标签,辨识度爆表。

看看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里的角色吧,一个为了防止蛀牙被戴上夸张器械的小男孩,最后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画风就别提了,这货绘画专业出身,当不了导演,也能当漫画家。

然后,再加上约翰尼德普的精彩演绎,一开始就在众多粉丝的支持下,一直压制着婚礼傲客。

但婚礼傲客的票房走势太稳了,次周只低了不到百分之15,第三周又跌百分之23,远比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要稳定。

于是乎,到了第三周中段,婚礼傲客强势反超,接着就一路超下去了。

事实证明,喜剧就是喜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最容易以小搏大的存在,导演大卫道金比蒂姆波顿知名度高吗?

里面的演员加起来有比出演了加勒比海盗之后的约翰尼德普更有话题度吗?

就算比投资和宣发,也是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完胜。

但电影的魅力就在于能取悦多少观众,而不是比拼阵容就能定下胜负的。

是以,新线、狮门以及萤火虫影业、幕宝影业有时候也能压着六大猛揍,而不是因为院线问题直接就输了。

论排片,当然华纳占优,但影片市场摆在那,是不可能要求院线不把资源倾斜出去。

而且,院线也不是一家公司就能说了算的。

到了第四周,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票房大跳水,跌幅超过百分之四十五,而婚礼傲客依旧稳定,只跌了百分之三十,终于从票房总量上也反超了。

票房评估机构直接就给出预订,说是婚礼傲客至少能赢查理与巧克力工厂200万票房。

可到了最后,婚礼傲客不止压了查理与巧克力工厂200万,而是接近300万美金最后快要下画的几天竟然奇特的票房回暖,多拿了7、80万,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于是乎,婚礼傲客北美累计2亿9百多万,目前位居年度票房排行榜第四,而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以2亿6百多万的成绩位居第五,至于第六是拿下2亿5百多万美金的蝙蝠侠:侠影之谜。

而莱曼的作品迷雾也以2亿1900多万暂居第三,第二则是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北美票房2亿3000多万第一呢,不用说也是星战3,全美3亿8000多万,全球85亿的成绩,实在无法赶超。

而进入8月之后,莱曼继续湖中水怪的后期制作之时,数字领域的特效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要不是等数字领域的工作,湖中水怪的后期制作也用不了这么久。

事实上,花个两周剪辑,一周录入音效,时间上已经很宽松了。

这中间,莱曼甚至陪着伊娃去了一趟米高梅。

话说,米高梅真的是没落了,能拿的出手的项目真的不多,管理层也无比的混乱,经常更换舵手,两年换了三任,然后就更加混乱了,也不知道背后的股东们在搞什么。

当然,米高梅怎么样跟莱曼关系不大,甚至他们越不行,对萤火虫影业这类的竞争对手来说,反倒是非常乐意看到的情况。

而那一次过去,也是伊娃决定参演007:大战皇家赌场,先签署一份参演合约。

片酬方面,条件也挺不错的。

只是演一个花瓶就给700万外加票房激励,算起来比男主角丹尼尔拿的还多新一任“邦德”选来选去,米高梅还是看中了丹尼尔克雷格。

这人也挺会来事,那日见到莱曼和伊娃,还主动的凑上来聊天。

他这人情商不低,知道女主角是伊娃,还主动提出要求让米高梅删减大战皇家赌场里的亲热戏,至于裸露情节,更是不会有。

哪怕是吻戏,其实也能借位拍摄,这也是伊娃愿意参演的条件。

本来嘛,莱曼还以为伊娃现在身价很高,提出的条件也很苛刻,说不定米高梅就放弃了。

可谁知道他们打的这算盘,竟然提出想让莱曼担任项目制片因为换了“邦德”,米高梅也怕007最新的一期市场开局不利,所以想上个保险。

想来想去,又觉得莱曼很有市场眼光,就去邀请伊娃参演来对莱曼释放善意。

这事,莱曼也答应了。

不就是制片吗?又不用他拍。给点建议,把握一下大局不跟原版偏离,票房就不会差劲。

而且,米高梅也够意思,一个制片,给了莱曼百分之十的北美票房分成。

当然,这条件没有其他的薪酬待遇,反正电影票房越卖座,莱曼拿的才多,算是米高梅打的一点小算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net。手机版阅读网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