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除夕祭祖饭,比起去年还要丰盛的多,三钱九分银子一斤的金华火腿切了十斤,四钱银子一只的鹅买了三只。
一尺长的温州大虾一人一只,酒水终于换上了绿蚁楼的剑南烧春,还有必不可少的白面馒头。
三个长辈坐在上首相互敬酒,朱舜带着几个弟弟坐在下首,端过酒以后,也是开始相互敬酒。
朱舜有六个身材高大的弟弟,今年只剩下了四个在这里吃饭,老二去了松江府做了一名造船工匠,老六去了辽东边疆。
剩下的几个弟弟,老三朱金这小子因为家里有点小钱了,沾染了一些富家少爷的习气,喜欢上了听曲斗蝈蝈。
朱金坐在大哥旁边,目光躲躲闪闪,一直不敢直视朱舜,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的他,只怕朱舜这个大哥。
朱舜怕了拍朱金的肩膀,差点没把这小子给吓死,赶紧给朱舜敬酒。
朱舜碰了一下朱金的酒碗,笑道:“老三你别害怕,大哥不会说你的。”
“只想给你说一句,要玩就玩出一个极致来,成为大明第一玩家,也是一条出路。”
交代老三一句,朱舜看向了老四朱银老五朱铜,这两个小子今年读了几本书,比以前自信了很多。
但他们已经过了学习的黄金年龄,还一门心思死读书的话,这辈子很难有大成就。
朱舜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老四老五,还是那句话,你们俩要是和老二一起去松江府,未来肯定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实业家。”
实业家说的好听,说到根子上还是商贾,老四朱银老五朱铜哪里看得起商贾,不敢反驳朱舜,只是含糊不清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大哥。
老七朱玉年纪最小,这一年经过在王恭局的历练,又见过不少朝廷的正式官员,比起其他几个兄长还要成熟的多。
朱玉主动敬了大哥一杯酒,笑意款款的说道:“兄长不要发愁了,过了年父亲准备聘请一位常熟的《诗经》先生,过来当四兄和五兄的私塾先生。”
大明一些地方的私塾先生,因为精通某一种儒家经典,往往成为官僚乡绅家炙手可热的私塾先生。
福建莆田的《尚书》先生,江苏常熟的《诗经》先生,江西安福的《春秋》先生等等。
炙手可热了,聘请这些先生所用的银子可不少,管吃管住不说,一年少说也得五六十两银子,这还是不出名的私塾先生,要是一些有名气的,价格更高。
老四朱银和老五朱铜立即出现了激动的表情,心里对于老爹的一点不满,也就是跟着朱舜的机会给了老幺朱玉,烟消云散了。
大过年的,朱舜不想打击老四老五高兴的心情,不再说了,看向了已经有点官员样子的朱玉:“老幺,你今年表现的不错。”
“大哥准备举荐你当王恭局的掌厂,只是大哥卸任掌厂以后,这个特批的品秩就没了,只是相当于一个胥吏头子。”
虽然只是一个胥吏头子,不过对于前年还是个庄稼汉儿子的朱玉来说,不亚于一步登天了。
朱玉赶紧给大哥敬了一杯酒:“大哥你放心,我绝对不会给你丢脸的。”
工厂主朱寿听到小儿子明年就是掌厂了,端着酒碗的手掌,颤了一下,差点没把金贵的剑南烧春给洒了。
以前没少见县里的小吏带着一群帮虎,作威作福,现在自己的儿子竟然是胥吏头子了。
工厂主朱寿接连灌了两碗酒,红着脸拍了一下朱玉的肩膀说道:“俗话说,长兄为....那啥...就是爹,你以后可要好好的听你大哥的话。”
朱玉撇了撇嘴,不耐烦道:“知道了爹。”
朱舜看着和和睦睦的一大家子,笑了笑,继续说道:“三叔,咱家的纺纱厂已经扩张到五十台了,明年扩张的脚步可能就要慢一些了。”
慢一些?现在朱氏纺纱厂的纱线供不应求,每多一台水力纺纱机,每个月就多赚二十两银子,应该越快越好才对,怎么要慢一些。
朱舜也没去解释,看向了醉醺醺的老爹:“爹,明年我准备在京城东面的潮河附近,开设一座圆窑。”
老爹朱忠仁晃了晃脑袋,打了一个酒嗝:“在潮河附近建一座圆窑?儿子,你是想烧瓷器?”
朱舜摇了摇头,给老爹的空碗倒了一碗酒:“不是的爹,烧制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
老爹朱忠仁一口干掉,放下酒碗乐呵呵道:“不管你做什么,爹都...支持...你...”
这句话刚说完,老爹朱忠仁脑袋一歪,打起了呼噜,好在百户朱忠义及时扶住了他,要不然肯定扑倒在酒菜上了。
百户朱忠义放下酒碗,沉默着把朱忠仁给背到了房间里。
老爹朱忠仁有一句话一直想说,也是他活着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家里的房子推倒重建,建造一处青砖绿瓦的宅子。
儿子说要建造一座圆窑,少说也要花费一百多两银子,还要聘请窑工,朱忠仁只能放弃这个只要动动嘴就能完成的心愿。
这顿除夕祭祖饭,又吃了一个多时辰,就各自回家守岁了。
大年初一。
大早上就听见各家燃放编炮的声音,朱忠仁今天起得尤其的早,喜滋滋的坐在正堂中间,等着别人过来拜年。
往年都是他带着兄弟和儿子侄子们,去给别人家拜年,今年可不同了,他是官老爷的老爹,一大清早就不断有人过来拜年。
人数越积越多,都把空旷的院子挤得站不下人了,只能一家一家的轮流进去磕头。
平辈过来寒暄两句,然后让儿子孙子给朱忠仁磕头,等小孩子们磕完头,朱忠仁抓一把核桃枣子这些干果,放在小孩子的小手里。
小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想着明年还要先来这里拜年。
刚送走第十六波过来拜年的乡里乡亲,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阵惊呼声,堆在院子里的乡民们,也是发出了惊呼声。
“乖乖,老朱这下是真的发达了。”
“可不是,你瞅瞅外面的轿子,足足有七八顶。”
“我的老天爷,咱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轿子,更别说上家里来拜年了。”
“哎,我家要是有七八顶...嗯...别说七八顶了,就是一顶轿子过来拜年,死了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