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真定百人队进入战场,开始清理残肢断躯。
伤亡的真定军士卒已经被运回营寨,宋军的尸体,无论是完整的还是残缺的,都被直接扔进护城壕沟。
当战场上的尸首被清理完成后,壕沟处也填起了一条宽约三丈的沟坝。
赵权忍不住又吐了一场,他有些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勇气或是力气跟着大部队,踏过这条沟坝,攻入寿春城。
……
第六天的清晨,追击忠义军溃兵的一千蒙古骑兵回到营寨。
为了防止没必要的伤亡,蒙古轻骑对忠义军的追击并未逼迫太紧,只是顺着大香河岸把他们往南驱赶,以防止他们回援寿春。
此战忠义军死伤近千,许多人并非死于蒙古人的刀下,而是自相踩踏或是落入水中而死。对于试图泅渡过河的宋兵,蒙古人便以弓箭围杀,最终能逃得过河的了了无几。
这一场胜利对于真定军或者说史天泽来说,其意义在于,不仅仅是以最小的伤亡击溃了城外的二千多守军。重要的是,从宋军堡寨中搜罗出来的物资器械,让史天泽已经对寿春之战的胜利再无任何的疑虑。
他没有去关心堡寨中不多的存粮,也没有看重二十多具完整的弩砲,他在第一时间就吩咐士兵把寨墙给拆了。这些建作寨墙的木头方料,才是他现在最需要物资。
除了放出去的游骑,与列阵在城外以防寿春守军出城袭击的五支百人步卒外,一大半人都被发动起来协助军内工匠干活。
渐丁队今天没领到任务,一众人便在战场上“游荡”。
真定士卒在宋军堡寨中的各个营帐里进进出出,不停地往外搬着东西。寨外堆满了物资,有各色令旗、无数刀枪箭矢。
寨外一个单独的空地上,还摆着十八具弩砲,有两个士卒立在边上守着。
李毅中眼睛一亮,对着丁武说:“丁队,过去看看?”
赵权知道李毅中对这些器具兵器特别感兴趣,他便与李毅中一起,跟着丁武和吴一虎走上前。
丁武跟看守的士卒打了个招呼,士卒只交待了一句:“看看就好,千万别动!”
弩砲其实就两种,准备来说,大的才叫弩砲,有十三具,小的是弩机,有八具。
吴一虎指着几具弩机说:“这就是击伤史青的那种弩。”
赵权与李毅中凑过去认真看着。这个弩机长约一臂,应该是单兵使用的弓弩。比较奇特的是,在弩身上方有一个木匣子。
赵权问道:“这匣子是干嘛的?”
“装箭矢的,装的就是风羽箭,一匣可装六矢,而且可以连发,最适合在夜间发射,让人防不胜防。”
连发?这时代竟然还有可以连发的弩箭?赵权的兴趣被勾起来了。
“这个,叫什么弩?”
吴一虎拿手蹭了蹭脸,有些不确定的说:“好像,是叫什么筒弩来着。”
“?筒木弩!”一个有些阴沉的声音传来。
赵权回过头一看,是秦子绪。
好些天没见到这厮了,听说他一直在负责后勤军需的调度,看来这边清理收缴物品的活也归他管了。
虽然每次见到秦子绪,赵权心里都有些别扭,但还是乖乖地跟他行了个叉手礼,并问候道:“秦队好!”
“怎么?对这玩意感兴趣?”
赵权努出一点笑容,说:“还请秦队多多指教!”
秦子绪倒也没给他什么脸色,略清了喉咙,说道:“?筒木弩,?,从匚赣声。指的就是这个木匣子,里面可装六矢,矢无羽以风为推动,故称风羽矢。矢长八寸,射程八十步,五十步内可贯甲。”
“这什么筒木弩,真的可以连发吗?”赵权接着问道。
秦子绪给了他一个大白眼,说:“此弩一匣六矢,用活动木臂上弦,速度比正常弩箭上弦快了许多,勉强也可以称得上连发了。但是六箭射完,再装就很麻烦。”
“这么厉害的弩具,宋军为什么只装备了这么几具?”李毅中在边上问道。
秦子绪摇了摇头,说:“应该是不止的,可以用的只找到了这几具。不过……”
看着赵权仰着脖子等他往下说,秦子绪却两眼朝天,突然显出一副沉思状。
“行了,老秦!”丁武笑着撞了撞他的肩膀,“你别吊这俩娃的胃口了,改天让那小子给你进贡点好酒。”
赵权只好点了点头,“那个当然,回长临村后,一定,一定!”
秦子绪歪了歪头,嘀咕道:“稀罕吗?”
不过,他还是接着说道:“别看这玩意厉害,真正用起来很麻烦。一是完成组装时不能有任何偏差;二是弩箭在匣中总会轻微滑动,所以这弩既不能仰射也不能俯射,只能平射。而且一旦天气潮湿,这弩就没法用了。
最关键的是,这弩虽小,造价却是极贵,每一个机关物价,都必须精准,尺寸不能有任何偏差。因此在制造时,十具中能有一两具合格,就算不错了。”
赵权听得乍了乍舌。
可以连发的弩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他此时对此弩的兴趣完全超过了李毅中。
赵权认认真真地看着这具木弩,尽可能的把构件记在心里,秦子绪说的这些问题一定存在,但他相信肯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你们看边上的这几具床弩,造价都比?筒木弩还低些。”
“这又是什么弩?”赵权指着边上的一个弩砲问道。
“这是合蝉弩,属于双弓床弩。在宋军制造的弩砲中,其威力仅次于三弓床弩。
此弩分前弓与后弓,双弓状如两蝉相合,故称合蝉。正常需要七人张发,一人瞄准,一人以槌击发。射程一百四十步,箭为大凿头箭。”
对于宋军的弩箭,如此了如指掌,赵权心下倒是有些佩服秦子绪了。
“这里有神臂弓吗?”赵权又问道。
秦子绪斜了他一眼,“你还知道神臂弓?”
赵权只好嗯嗯了两声。
“神臂弓为宋军单兵对敌最大利器,管控极严,非作战时严禁携带。即便战死也必须将弓毁损,否则死了还得被追究责任。因此……”秦子绪犹豫了下,还是说道:“我也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