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1 / 1)无必勿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左梅越想越气,本来她准备继续冷战,但是她还是咽不下这口气,说道:“真是两头笨猪!自行车在自己眼皮底下能丢了。”

母亲这样说让朴京想到了一年前倒塌的柏林墙,柏林墙倒下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隔阂也因此消失了,自行车被偷了,就像父亲和母亲之间短暂建立的“柏林墙”倒塌了一样。

左梅的话让朴建勇皱了皱眉,他一脸无奈的说:“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止把幸福生活吹来,还把苍蝇蚊子给吹来了,偷儿子自行车的人,不是吃摇头丸的,就是游戏厅里把爸妈钱赌没的二流子。”

“狗屁!自行车值两百多块呢!你让儿子怎么上学。”

朴建勇现在甚至还是不相信自己被左梅说服,他支支吾吾的说:“一万五……安置费里挪一些出来,再给儿子买一辆带变速器的,别让孩子受气的,得有些奖励,儿子现在成绩能进班里前十了。”

这番话着实调足了朴京的胃口,他凑近说:“真的?那可不便宜,听说要四百多块钱呢,如果配置再高一些,比如台湾捷安特的,得七百多块呢……”朴京说着,口水都快流了出来。

左梅听见这个话,先是愣了一会儿,她斜瞟了一眼朴京然后兴奋的说:“这么说,你这倔驴同意签了?”

“签就签吧,我今晚和儿子没白去步行街,那里人流量大,你说开煎饼摊子的主意不错,我看成,就是不能朝九晚五,旱涝保收了,我们得早出晚归,自负盈亏了。”

左梅似乎瞬间忘记了自行车丢失的大事,这两个月来,左梅是第一次坐在朴建勇身边:“这你可说好了,以后你得听我指挥,做生意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得血本无归,我们先做个摊子,以后攒够本,咱们再步行街弄个铺面,准能成。”

“摊子怎么弄?我算是会画些工程图,我来设计。”

“不用怎么设计,我早想好了,就用咱俩的自行车的四个轱辘,你出两个轱辘,我出两个轱辘,焊接一下,结实一些,那就算成了,炉子的话用家里不用的蜂窝煤炉子,招牌,得挂我得名字,梅姐煎饼……”

左梅的另一个宏图再一次展开,她绘声绘色得说了起来,这是一个承载全家人希望的车子,尽管它是用自行车轮子改装的,却是比桑塔纳还要漂亮的车,听着母亲的描述,朴京也觉得那是一个梦幻之车,一辆财富之车。

朴建勇彻底听呆了,他未曾想过自己的妻子能有这样的能耐,这样的计划堪比厂里的新零件的生产计划。

“妈,我的自行车呢?”

“儿子,自行车得买,但不能超过三百块,买个普通得了,什么台湾捷安特,别说得跟台湾不是中国的一个省似的,我看还是永久强。”

这天晚上,朴京丢了一辆自行车,他却觉得很高兴,自行车就像是柏林墙,把父亲最后一点对市场经济的怀疑彻底打消了,虽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隔膜的化解依然激动人心,母亲就像是柏林墙一边的联邦德国,而父亲就像是柏林墙另一侧的民主德国。

第二天一大早,朴家夫妻俩在众目睽睽之下手拉手去财务科签署了安置协议,去银行办理了手续。中午饭刚吃完饭,朴建勇连夜设计出的图纸铺在地上,父子俩的“造车计划”就开始了。

一个闲逛至现场的大爷说:“我说,朴主任,您这是忙啥呢?”

朴建勇头也不抬的说道:“做一车。”

那大爷也跟着蹲了下来说,嘲讽道:“拆了自行车做一车?这样的车可没法坐人,搞不好还违法呢。”

“咱这车稳当,两个轮子的可比不上,我这脚有问题,四个轮子就稳了,再说了,下岗了可别闲着,不然就只能在这院子里瞎转悠。”

一向和气得父亲显然是用讽刺的方式礼貌的让大爷离开,那大爷一听这样的话,立刻脸色突变起身离开了。

实际上,围观父子俩造车的人不止那位大爷,人们趴在窗台上,有的人则驻足观看,他们不清楚朴家这一波三折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他们在等待另一出戏的开始,就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他们认为一向和睦的朴家吵架是悲剧的开始,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朴家在一夜之间竟然解决了瘟疫一样的吵架问题,现在他们的“造车工程”更是牵动了整个职工宿舍的人心,他们期待另一出好戏的开始。

“爸,这些人像是进动物园看猴一样看我们爷俩,这活没法干了。”

朴京说着,把手中的钢锯扔在地上,站了起来,他虽然看不见那些眼睛在盯着他们,但是他能感觉到这些眼睛在盯着他们,这样的感觉并不好。

“嗨,别管这些人,他们是在嫉妒我们有事做呢,我们俩恐怕是厂里唯一能够在下岗潮里积极的人了。我们这叫积极响应国家的下岗工人自主择业政策呢,儿子我告诉你,未来还会有这么多人盯着咱家,这只是开始,你得适应。”

朴京感觉到那个肩膀挺拔的父亲又回来了,他一会儿踉踉跄跄的去比对图纸,一会儿去工具盒里拿工具,他尽量像打造一个工艺品一样去打造这辆梦幻之车,浑然不顾周围人的眼睛和非议。

左梅去再就业培训中心学习关于煎饼的技术,每天的培训课只有短短的两小时,但是左梅回家之后,总是反复试验,反复改进,家里这星期的早中晚三顿只有一个菜——煎饼,头几天,一家人觉得吃起来挺新鲜,但是到了第四天,朴京和朴建勇强烈的要求吃些米饭或者面条什么的,但是被左梅拒绝了,她把父子俩当成了实验平台,其实上,左梅的不懈努力已经让煎饼的味道比培训班交的好很多,但是她依然不满足,她敏锐得嗅到了竞争的味道,左梅说,参加培训班的不止她一个人,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对手会很多,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煎饼变得独特,好在步行街琳琅满目的小吃中立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