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1 / 1)心晴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二人相处时间越来越长,张卓讲起太平令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号令天下黄巾军,这个功能让王粲心中一动,虽然黄巾军大部已被各路诸侯消灭了,但是各地还有残余势力,其中最大的一股是并州黑山军张燕部,有近十万人;其次泰山侯霸部有六万左右;其余散兵游勇逃亡入青州、兖州除泰山郡外其余诸郡国,徐州、豫州也有一些。王粲琢磨一下,准备大体制定一个方略。

古人重乡土,自黄巾乱起,王家村与周围几个村寨联结自保,建立了连环坞堡。王粲家是本地著名乡绅,祖上有人做到太尉、司空等高位,武力本就不弱,家财颇丰。王粲回乡后更是加大投入,招募乡勇,征集渔船,加上以前的班底共得水兵一千,马军少些五百余骑;步兵多些分布到十几个村两千余人。

王粲出资成立铁匠营,专门打造这个时代的兵器、铠甲、弓箭、箭矢无数,王粲因为实力弱小,没敢打造太先进的东西,实力不足,别引来别人的觊觎,招来祸事。

现在有张卓在此,手持太平令,征集散落周边的黄巾军,有大部分黄巾军是兵败后无奈去占山为王的,改头换面成为王粲军,又得三千之众。整训月余后和本土王粲军磨合演练,先拿周边的土匪恶霸、啸聚山林的真匪练手,经过一个月的清剿,山阳郡微山湖周边治安环境大好,民众对王粲称颂不已,敬服有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自古以来,包括汉末,一个诸侯或者军阀立足的根本就是有地盘,捷径之一是先由中央政府任命个官职,至少是个太守级,刺史或者州牧更好,当个都督,节度使最好。算是一方大员,在汉末太守或者州牧可以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让追随自己的人才有官做,各路俊杰才会更好地追随你。君不见,到了后世新时代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有多少大学生、天之骄子,消尖了脑袋往里钻,一个岗位经常好几千人争夺。

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草肚皮。”

什么意思呢?中原乃四战之地,不容易立足存活,前期不好发展,而边角容易立足防守,以待机会扩张地盘。

南方不行,自古以来以南统北者很少有成功的,大家对照历史可以看到。有人说是南方气候湿润,获得食物容易,民众就缺少血性。

四川天府之国,粮草虽然充足,但偏安一隅,防守倒是容易些,但是地理上不容易出川作战。

长安洛阳是个好地方,但是现在天下瞩目,混乱不堪,西凉骑兵,匈奴部落随时可以出现攻打,现在不合适。

并州、幽州、冀州也是太靠近外族,并且袁绍早已占据冀州大部分地盘,并州、幽州一小部分。

如此以来,天下可选之地就不多了。

王粲认为青州可以,历史上曹操也是得到青州大量兵员后,才发展起来。古代攻打城池几乎都是拿人命往里填,几万几万的填进去才能打赢,当然奇袭的案例也有成功的,要不怎么叫奇袭,不是常见案例。

王粲盘算起来,离官渡之战还有八年,决定北方归属,留给自己的时间不是很充足了。到那时候天下局势已经明朗了,北方曹操最大,东南孙权,刘备虽然还是满天下狼窜,但手下人才也不少,谋略荆州,剑指四川。目前自己手下就小猫一只--张卓,但是这个小猫也有些能耐,代表二十万部队,大将两员张燕和侯霸。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给王粲的开局还算不错,身份上没问题,官宦之后,大儒蔡邕的弟子;地位上后年就会改观,先去长安任职,然后谋求外放个太守啥的。上天给了他太平令,还缺点什么呢?山阳郡这点人马规模不大,现在还可以,想再扩大,就发展不起来。王粲想到,军事上总算是有些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靠什么发展起来呢?工业强国,文化、思想传承开启民智?

王粲趁着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决定先扩大匠作营,大匠也授予官职,提高他们的地位,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春秋战国之后地位偏低,积极性、创作性不高。墨家渐渐地往机关术等小道上发展,王粲派人往北边县里寻找墨家传人,能找到“矩子”(又称巨子,墨家最高领袖)更好,找不到也无所谓,找到一部分墨者应该不困难,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故土紧挨着微山湖,同时寻找其他的能工巧匠,这些人才都是工业强国的基础之一,就像后世说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办学堂,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国家重要的根本之一。王粲开办了一个综合学堂,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不分男女都要去学堂读书,免费,管一顿午饭。孩子父母一看这行,反正孩子太小干不了活,在家还捣乱,又能学习知识,最关键是免费,管饭。

军队也开办学习班,同时加强思想教育;训练之余,作战之余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军队里不光作战好的,学习好的也一样优先提拔成军官,待遇,军饷都能提高不少,部队里掀起一股学习的热潮。

学习班各个村里的人也可以参与旁听,众人听说大儒蔡邕的弟子王粲亲自讲课,吸引了不少优秀青年人,有不少人愿意加入王粲的部队,王粲趁机成立了军队宣传部,从部队里和社会上新加入的众人里,挑选一批人才,组建成立班子。他优先给这些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灌输讲课,再由他们继续给村办小学以及军队里的学堂讲课。

王粲收的弟子不少,其中有四个最满意,因此收为亲传弟子。在古代,收弟子是分内外的,表现好的,师傅认为可以造就的,就好好教;外门弟子随便教点,记名弟子教的更少。先师孔子也是这么干的,弟子有三千,获得孔子认可的贤人七十二个。

王粲的大弟子孔乙己(借用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名字,先生莫怪;主要原因知名、有喜感、更重要是好记),经历和孔门弟子颜回类似,家贫,好学,听话;只是不大善言辞。二弟子孟甲乙,三弟子颜真卿,四弟子曾轶可各有所长,最关键是能言善辩,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

王粲的宣传部规模不断扩大,宣传部不限人数,待遇从优,王粲古今结合,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文职人员,给的最低阶也是下尉(相当于部队里排长,政府中的副科)古代军队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队,五十人为一都,领导一百人叫百夫长。就是类似于后世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下尉以下军衔只在新手村中出现,士兵中立过功劳的可以晋级下士,功劳再大一点可以封中士,更大一点可以封上士,当然士官中再立新功也可以升级。

尉官级别才算是进入干部序列,有类似后世的科级干部才归组织部管理。下尉相当于领导一都人马的军官,中尉相当于领导一百人的百夫长;上尉相当于领导三百人(约一个营)的军官。千夫长领导一千人(约一个团)称之为少校,那就相当于处级干部,以此类推。

青年的身体是蠢蠢欲动的,王粲对继承的古之王粲的这具身体里的潜意识也是无语了,忙碌之余,夜深人静时想的最多的居然是笑颜如花的蔡文姬小姐姐,三国美女那么多,居然,居然是这样。想得多,居然不敢去表达,人家都有婚约了好不好。古人订婚结婚大多比较早,当然还有没生下来就有婚约的,那叫指腹为婚。

古之王粲眼睁睁看着小姐姐与卫家结婚,婚后不久,丈夫就死了,回到混乱的长安居住,又眼睁睁看着小姐姐被匈奴抢走,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虽然鼓动曹操把小姐姐从凶残的匈奴手里赎回来,又眼睁睁的看着她嫁给姓董的,这叫什么事啊,痛苦一生,都可以演一部狗血的青春爱情片了。

有情人没成眷属,人间惨剧啊,剧本不能这么演,还是让我这个王粲来改编剧本,替你完成未了的这个心愿吧,这是你念念不忘,不肯从这具身体里离开,彻底去进入轮回的意思吧。王粲掐指一算,不是,是一推算,不行蔡姐姐今年要出嫁了;反正现在是乱世,好操作,粗暴地打断就行了。于是王粲派张卓带领一都人马,去河东卫家把这件事办了,这是为了你主公一生的幸福,干件坏事吧,让卫家退婚,蔡家没法退,没合适理由啊。

张卓带队扮成山匪,围住卫家装成打家劫舍一般,卫家在当地也是有名的士绅,也有一批护院打手,可是怎么敌得过久经训练的军队。攻入卫家,把整个卫家上下驱赶到一起,没有伤人,装着搜查金银珠宝,重点是找婚书,婚书相当于一纸契约,合同,欠条;古今中外都是你只有拿着借条或者欠条,才能找人要账吧,婚书等同于这个效果,你去女方家接亲,得拿着婚书,证明你的权利,才能接。现代婚礼上经常有司仪或者证婚人,拿着国家民政局开具的结婚证,宣布双方婚姻有效,结成合法夫妻,当然有的没这个小程序,但是结婚证得办吧。

古人比现代更严谨一些,婚书是双方家庭承认,经过官府盖章签字认可,同样具有法律效用。不过古人更严谨的是你去接亲必须当场拿出这份证明才行,拿不出来不能接走,这个遗失是不补的,对一般老百姓可能不在乎,对官绅之家贵族,特别是对大儒蔡家是不行的,蔡家是讲究诗书礼仪的。卫家卫仲道由此羞愤交加,不久就辞世了,这是后话,那就不是王粲能管得到的,反正他也活不长,还祸害了蔡姐姐。

张卓找到了婚书,办完了这件事;又去办主公交代的另一件事,去并州黑山军张燕部联系,传达王粲的命令,宣布新的大贤良师诞生了,按照新的太平道教义改组,宣传部进军队宣教并整改,这是一个慢工细活,非朝夕之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