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柴山道旁多英雄(中)(1 / 1)自我残缺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么说骆瘸子也是八大门的长老,到底是有些功夫,带着个要命的拖油瓶,磕磕绊绊地到了八大门总坛,沧州。

唉,堪比红军万里长征啊!骆瘸子一把年纪的人了,在这趟路上还要每天忙这忙那,用莲花棍打跑不善的难民,想方设法搞到些有营养而且小毛孩吃的下去的东西……

你说苦不苦?这趟“镖”走下来,包票减寿三五年。

也是刀侠命硬外加骆瘸子能耐,这样养了十几个月下来,也能下地走上几步了。

胜利会师,几个八大门长老都是长吁短叹,无他,几个月没消息,怕是早嗝屁了。

所以这要门长老之位虽然空着……也只是暂时没安排,现在人活了,那先前的分配就全取消了。

倒是骆瘸子的至交,惊门那算命的龅牙黄够义气,没去搞什么算计,他信算出的命数,左掐右算……哎,这老友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的命呀!要老天爷收了这妖孽还差个几十年呢……所以他不信自己那损友翘辫子了,几个月没事就在巷口子上转悠,因为那瘸子指不定哪天就来了。

盼了一年多总算是等到了,毕竟这兵荒马乱的,探子也难探情报,而骆瘸子为了不惹事端,也是哪儿荒凉往那绕。就是与饥民交手,他这老胳膊老腿的老二流也是英雄迟暮,腾不出手照顾那娃娃了,这不成,所以只能咬咬牙走了不知道多少次大弯。

事情敲定了,就到要怎么处理这小刀侠了。看他出生不久便没爹没娘,活脱脱一个小八门的雏形,得啦,莫说啦!直接当个亲传弟子吧,也是孽缘一场。

就这么在八门中生活了三年,年纪差不多了,是时候教他本事了。

骆瘸子尽心尽力教他污衣派的作风……嘿,学不会,哪有穷臭乞丐昂首挺胸地问人要钱的?不晓得的还以为是哪里落难的上民来截道的。

问这小鬼头缘由……好嘛,自己埋的坑。

“爹!不是您说的,人不收嗟来之食么?我身板正,只是掏口吃食,那便自然不是白要,收了的日后一定会还!”

哦,养小乞丐养成小大侠了……

那便教他点武艺呗,人在江湖功夫必不可少,本事够哪都能混好。

这回骆瘸子更愁了……这趟乞丐棍……一共没个十来式……练了几个月也就舞像了头三下……

这更不成!没这天赋啊,咋办?不急,棍法不行,但八大门中都是杂学,容易!

天下八大门论范畴可远胜各个名门正派!

惊门

是江湖八大门之首,主要是研究吉凶祸福,为人指点迷津。那么如今看相算命的都算惊门中的江湖人。惊门始祖是伏羲与周文王,传说伏羲画八卦而文王演周易,而江湖术士们常拜的还有另外一位祖师爷就是汉代的东方朔,据说东方朔曾经就在长安城中摆摊占卜。如果说惊门也有经典的话,那就是《易经》。

江湖八大门以惊门为首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它研究的是天道变化。惊门一旦精通,则其余七门江湖术都可触类旁通,推演吉凶祸福世事变化本就是世间道的核心。现代的算命先生恐怕没这个本领,但是看人的眼力活还是基本功,而世间江湖术总而言之就是看人下菜碟。嘿嘿说难听点呢……那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疲门

讲究的是行医济世之道。这里的行医不仅包括江湖游医,也包括坐堂医生,甚至包括古代的巫祝等等,只要是用各种办法给人看病,皆归疲门。疲门中人拜的祖师爷有两位,医圣张仲景与药王孙思邈。但是如今说江湖疲门,大家指的大多都是游方郎中。

疲门仅次于惊门位于江湖八大门之二,地位也很重要,因为它研究的是人自身的学问。严格说起来疲门的始祖是黄帝轩辕与炎帝神农,他们也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疲门的经典当然是《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

飘门

讲究的是云游求学之道。飘门的祖师爷是孔子孔圣人,这恐怕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而时至今日,江湖杂耍卖艺、登台现演的,甚至烟花妓女,都自称飘门中人。戏子们也不一定认,毕竟就是那时候的一个统称,不过喊的人一多……那他就算是了。

册门

讲究的是考证今古之学。册门的祖师爷是司马迁。时至今日江湖术,捣腾真假古董的,卖春宫的,经营字画的,都自称册门中人,甚至还包括盗墓的。不过就是八大门好聚好散……那倒斗的也毕竟是翻人祖坟的勾当……所以八门虽杂……耗子们怕是也不受待见。

风门

研究的是天下地理山川。风门的祖师爷据说是郭璞,那么如今的风水先生、阴阳宅地师都是风门中人了。当然啦,风水多出易经,它其实一开始就不是迷信,是实打实的科学,不过老百姓弄不清楚,干脆就神话了。

火门

讲究的是各种养生之术。火门的祖师爷是葛洪葛天师,经典包括《抱朴子》、《参同契》等。那么炼丹术、炼金术、房中术都是火门江湖人的把戏了。简单来说就是无证黑医,路边卖狗皮膏药的大概也算是这伙。

爵门

讲究的是为官之道。传说爵门的祖师爷是鬼谷先生,经典是《鬼谷子》与《战国策》,鬼谷先生有两个很有名的弟子苏秦和张仪,传统爵门讲的其实是纵横术。自近代以来,买官卖官的把戏,包括以官方机构的名义诈骗等等,也算是爵门的江湖术。

要门

讲究的是落魄之道。这一门的学问十分深奥,时运不济时该当如何自处又如何渡厄?要门的祖师爷据说是朱元璋,还有一说是柳下拓,其究竟已不可考。近代以来,打莲花落要饭的,吃大户打秋风的,装作僧尼化缘骗人的,甚至下蒙汗药的,都可算要门中人。说书人在故事结尾会向听众要润喉钱,这一行在古人看来,像这般开口去要的与叫花子无异,故说书人亦是要门子弟。

呵,这么多本事,总有适合的吧?

想不到这小子更行!

学啥啥不会!

这些麻烦了,武学天赋看不出,脑袋瓜子大概也不大灵光……

唉,将就呗……

不过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龅牙黄闲着没事理了理祖师爷留下来的秘籍……哎,好像有本啥子没脑子也能成事!

掏了半响,找着了!

一看,《柴山十八路》,还是祖师爷亲自改的功夫,貌似不错。

得了,试试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晓得了。

这回,成了!

别的不行,但是这门暗含奇门遁甲之理的刀法到底是练成了。

怎么成的?

勤能补拙,天天练,刀柄摸滑。招式口诀天天记,卦象天时天天念。

跟个庙里的和尚似的,念叨了整整三年。

龅牙黄愣那是把他那几本关于风水天文地理之类的小书全翻烂了,字儿都磨糊了。

皆大欢喜,小祖宗的功夫总算是成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刀本就直来直往霸道的很,给这愣娃子使也算是老天有眼,让刀侠他的刀与他的臭脾气相辅相成自成一派。

脑筋不活,几个做长辈的自然不敢随便放他出门,再逼着他练了几年,打熬筋骨。

到骨龄十五,这才松口,放他“出山”。

还没完,骆瘸子怕他这功夫不养身,这套出去也不是让他去江湖上飘的,几个老人怕他脑子不好使,被人卖了。

就去佛门当个三年带发修行的俗家弟子吧,托了几位交情铁的方丈教头带进寺庙里头了。几位那是费尽人情,在看过面相后也算让那方丈开口了:这孩子本性纯,但像坨石头疙瘩。所以功夫能教点真本事,但能学多少也看他本事。三年滚蛋,不要多留,不要回报,只求日后惹出事来不要报出他师傅的名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几位是涕泪交加地把人送进去了,至于咋样就只能看他造化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