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市井之中有学问(1 / 1)岁寒知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林决定在家里修整了一段时间。

他发现,自己在家的时候,梅氏以孙子即将上学,在家待的不久,自己要享受祖孙之乐的为由推却了一切走阴算命之类的事情。

这令他送了一口气,情况还是有所改变。

他发现,一个圈子,只有融入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这两日来,他在成功帮小巷中修行术法的术士们破除了五弊三缺的迷信思想后,收获了他们的诸多术法反馈。

尽管这些术法要实现的目的,以他自己的修为来说,也能轻而易举的做到,但这是基于他的修为和真元上。

这些术士们的术法,却是以巧入手,对修为法力要求极低,效果却极好。其创造性的施法思维对徐林拓展视野极为有帮助。

就如喝水没有无杯子。徐林可以制造一个铁杯喝水,这些普通术士们却只能制造纸杯、木杯来喝水,但都能实现盛水解渴的目的。

徐林说服他们的理由并不复杂。

所谓五弊三缺,五弊指的是鳏、寡、孤、独、残,三缺指的是缺福、禄、寿。

不知何时传出的谣言,说是修行术法会犯五弊三缺。这种谣言,让民间很多修行术法的人惶恐不安。

这其实是对道门五术的误解。

道门五术,每一门都能济世救人,所谓道不远人,其不因鳏、寡、孤、独、残而离之,反而给了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也正是术能改命换运,因此很多五弊三缺之人入道门修行,因此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修道术会犯五弊三缺。其实这是颠倒了因果。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想那王羲之、孙思邈、李白也修道修术法,至今留的却是书圣、药王、诗仙之名。

个别外道,由于无自强不息、改运换命之术,故不收五弊三缺之人,或者刻意隐藏之,从而显得富丽堂皇。至于抹黑、造谣攻击,无非利益罢了。

有时候谣言所引发的心里暗示,可是杀人不见血的。

其实,道理这些人都懂。

然而,事实却是,在看到徐林施展了各种所谓可立即遭受反噬的“阴狠”“邪门”、“禁术”等术法后无任何不适与不良影响发生时,他们才真正相信这些道理。

这让他不禁感慨,正信之不易。

当然,也不是没有正信的。比如传承三阴戮妖刀的莫老,就理智无比。

他清楚的知道这些道理,知道五弊三缺是无稽之谈。且不谈道门五术渡人,就以修行后走入五弊三缺之人而言,他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其心,而非其行。

心是因,行是果。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

掌握了超凡的力量,假如心态失衡,就容易出问题。因为世间万物,总有相生相克之道。不行正道,自会有所缺失,行正道,虽缺不缺。

徐林与他论道之后颇有所得,在帮他治疗了暗伤,助他突破了原有的境界之后,他便将三阴戮妖刀的法门传给了徐林。

此法门咋一听名字似乎不是正法,实际却是望文生义。

三阴刀者,以人神中之精气神,感应天地间三阴之气,依五行生克之法而摄练之,造就玄刀。

玄,即黑也。

被三阴戮妖刀斩毙者,皮肉多无损,只能见到一青黑之痕迹,若仅伤人则无任何痕迹。

戮妖,指的是诛戮妖邪。

此法门逢三事才可用,其一为外魔犯道,二为妖邪侵善,三为恶寇相伐。并且,以天地正心催动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由于三阴戮妖刀,非金非铁,无形无象,又以正心催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威力的特性,颇符合道家大象无形,清净中正之道,因此它是正宗道法无疑。

徐林发现,以自己的先天真元催动三阴戮妖刀,威力更是成倍增长。

在这期间,隔壁林三妹也向徐林透露了自己的身份。

原来她是古老的辰州符传人,是梅氏娘家的人,与梅氏一起,是为了照应梅氏。

林三妹教了徐林辰州符的知识以及部分术法。

辰州符是由“符,咒,诀”共同组成,是巫师用来沟通人与神、自然的一种方式方法,又称为灵符、神符、桃符。

因为符是辰州地区的巫师们首创,故称辰州符。海内外众多的符咒书籍均以“辰州符”为名,可见辰州符的影响之大。

符的分为五大类:祈禳类、役使类、收服类、医治类、特殊类(分正邪术)

咒分两类四别:善咒语、正咒语;恶咒语、邪咒语。

在辰州符中,“咒随符分、咒随符去”是一条基本原则。

诀分八种:勾、按、屈、伸、拧、扭、旋、翻八种基本手法。以这基本手法变化组成各种诀式,表达神灵(自然)的旨意。

令徐林惊讶的是,辰州符的符、咒、决三者合一,可以让拥有心性、灵性的普通人都能施展出相当于练气期施展的超凡力量。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触及到筑基境的力量。当然,前提是普通人通过练习,熟能生巧。

他甚至想,如果将这套程序输入人工智能教学,不就可以批量产生超凡者了么。

事实上,他能想到的,国家也能想到。既然没有推广开来,其中必然有自己不知道的因素,比如林三妹所说的灵性、心性要求。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确实有人如此做了,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不过投入与产出比太低了,因而没推广开来。具体原因,就是他猜想的灵性、心性要求。

以徐林的境界,施展辰州符的术法,当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程序配套,在知道原理的情况下,他真元转动间,万般术法皆可出。

他的另一大收获就是收获了易经的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于被大家称呼滕师傅的易学大家。

滕师傅其实是一个没有法力自身普通人,以易经八卦算命摆摊为生,但是对易经却有着很深的理解。

其实徐林是有这一块知识传承的,但他传承的是多是知识本身,而非个人感悟。将传承的知识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却是有一个过程。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徐林便向滕师傅请教易学知识。

看到他有如此兴趣,滕师傅却是没有拒绝。在下午的饭后闲聊之中倒是为他讲解了许多易学知识。此外,还给他重点解析了部分卦象。

除了最后一次,徐师傅每一天都只讲解一卦。六十四卦之中他只给徐林讲了颐、乾、坤、恒、谦、遯、既济、未济八个卦象。

徐师傅讲易卦时,总是先摇头晃脑的读一段卦、彖、象原文,然后用白话解释给徐林听。

比如他讲颐卦时,首先说道:“颐,上山下雷。观颐,自求口实。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君子以慎言语。”

说完原文,他会进一步用白话解释:“这一卦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修德养身的重要性。山下响动着春雷,象征着颐养万物。君子当效仿这种精神,言语谨慎而修养德性。所谓德不配位,必受其殃。”

最后,他会进一步说明:“这其中的颐,还须得中正方可得颐养。比如慈溪的颐和园,想要颐养太和,结果适得其反。”

接下来的的几天里,徐师傅分别讲了乾卦自强不息的刚强勇毅精神;坤卦以诚相待宽容他人的厚德载物;恒卦坚持目标,无怨无悔,心无旁骛,以立不易方的精神;谦卦如高山藏地下,谦虚而自信的品德;遯卦伸缩有度,懂得进退取舍,自律宽和的态度。

最后一天讲卦的时候,却是上午,滕师傅看着徐林,露出了意味深长的表情。

他看了看天空,过来许久,对徐林说道:“其实六十四卦中,只有两个卦。”

“这有什么说法?”徐林奇道。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要么成功即得到想要的,要么不成功即得不到想要的。你觉得呢?”

徐林想了想,回答道:“是这样的。”

“如果继续做,是不是又只有两种情况,成功与不成功?”滕师傅继续问道。

“嗯。”徐林点了点头。

听到他的回答,滕师傅捋了捋胡须,笑道:“这就是既济与未济的卦象。”

“那其他卦象作何解释?”徐林问道。

“其他卦象只是从开始走向这两种结局所经历的过程罢了。包括主观的、客观的各种历程……”

“……”徐林听到他的话后,感觉他说的好有道理,一时陷入了沉思。

看到他陷入沉思,滕师傅笑了笑,将一本《易经》留下,收拾了招牌与摊布,飘然而去,他还得去摆摊挣生活费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