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日后,太极殿朝议。
“众位,可还有其他事物,要是无事就退朝吧。”坐在宝座上的李世民,看国事已是议得差不多了,出声向着文武百官说道。
“圣上,臣还有一事要启禀。”突然,一位官员站了出来,向着李世民回应道。
“何事?禀来。”李世民到也没在意,只要有事,那定当有一个结论的,而且,这朝议,本就是解决国事的。
“禀圣上,据下臣从利州得到的消息,其利州发生动乱,利州刺史被囚,还有利州府衙以及治县各官吏被抓,其抓人者乃利州府衙的别驾郑之,此事已然引动朝野,圣上,还请派兵前往,把那动乱之首的郑之绳之以法,要不然,天下各州都如此,那不是乱了章纲吗?”
那位官员义正辞严的向着李世民,以及在场的文武百官们说起这利州之来来。
其实,哪怕他不说,估计今天这事是免不去了。
“启禀圣上,王御史所说之事,下臣也接到了消息,据闻,那利州别驾郑之,胆大妄为,以一别驾之职,尽敢囚禁一州刺史,这已是以下犯上了,而且,还纠集数百衙差,往着利州所辖各县而去,抓了各县不少的县令县尉,此贼这是要乱我朝政,圣上,还请派兵捉拿此贼。”
当那位王御史说完后,又是站出来一位官员,向着李世民谏言道。
而这位官员,别看官职不大,但也是能上朝议事的存在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站在这太极殿中了。
至于他所得到的消息,不用猜想,都知道,这两人,基本就可以断定,不属于李世民的人了。
至于是何家的人,这大殿中的文武百官们,基本都有数的。
无非就是那些士族世家望族的人,难道还能是一个寒门出来的仕子不成吗?
“禀圣上,臣……”
“禀圣上,臣……”
“……”
经此利州事件,在这太极殿中,各路人马全部跳了出来,向着李世民谏言着。
就连他们的上官,都开始加入了其中,反到是各位国公勋贵们,以及那些武将们,均是安静的看着这场热闹。
“圣上,这用兵之事,还需好好商议一番,现当下,边军各卫暂时不可妄动,至于利州那边,想来奏报应该也快到了吧,真要是没有奏报,还请圣上派人前往查探。”
此时李勣突然站了出来说道。
他此时虽说还在服丧当中,但这朝议却是没有落下。
而且,李世民对其的信任,可谓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了。
哪怕李勣因父离世而辞去了官职,可是,去年之时,李世民依然恢复了他的所有官职。
而如今,李勣突然站了出来,也是因为他是各路军马的大都督,对于用兵之事,肯定要加以阻止的。
兵马真要是动了,那这可就是战事了,而且,还是唐国境内的战事,到时候,可就又有不少的人,开始家破人亡了。
不过说来,他也只是给李世民打掩护罢了,兴州统军府都分派人了通往利州,他哪里会不知道,只是李世民需要有人站出来,替他打掩护而已。
“还有何人对利州之事要禀,一同禀来。”李世民一直冷冷的坐在他那宝座上,听着下面的文武百官们的禀奏。
奏报,他早在两天前就已是收到了,只不过,李世民暂时还不想把这事摊出来议而已,想冷处理一段时间,然后再来处置这件事情。
可是,他没想到,这些百官们,比他还着急,而且,此时都开始谏言着要派兵去镇压抓人了。
随着李世民的话一出口,大殿之中,开始冷场了。
冷的有些发紫了。
李世民这话说的,可谓是冷的很,盯着那些刚站出来的官员,恨不得扒了他们的皮。
在此时,谁又敢说话呢?哪怕唐国最强喷子的头头魏徵,此时都闭口不言,很是安静的看着当下的场面,就好像这事跟他无关一般。
不过,刚才所站出来的官员,基本都在五品以下,而且,也都是一些小杂鱼。
而且,这人一多,嘴就杂了。
大殿虽安静,但李世民也知道,这利州的事情,要是今天不解决,估计今天是不可能完了的。
况且,哪怕今天他说上一句此事容后再议,明天估计会有更多的人提出来,比起今天来,说不定会更多人加入了进来了。
“利州的奏报,两日前已是送到了我手中了,何来没有奏报?”
李世民没再看到跳出来的官员,安静了好一会儿之后,这才开始说话。
“你们到是给我看看,这上面写的什么,这就是你们嘴中的好官?这就是你们嘴中说的刚正的好官?”
此时,李世民从安桌上捡起一本奏报,扔向大殿之中。
吓得殿中的百官们,更是禁了声,谁也不敢在此时发出任何的声音来。
站在前面的长孙无忌,随手从地上捡了起那本奏报来,打开翻看,大概的看了看后,传向后面去了。
随着那份奏报的传阅,大殿之中,又开始议论声渐起,但这声音,却是嘈杂了起来。
“原本我看那何正也算是个好官,原来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这家财有着数万之巨,家中侍妾如此之多,小人。”
“我看错了那何正了,我这眼睛真是瞎了。”
“周奎此人更是一个该杀之人,抢夺他人田产,还掳掠女童,逼良为娼,如此行径,实属恶人。”
“还亏我以前与他促膝夜谈,原来行那猪狗不如之事,从此,我沈某人与此人一刀两断。”
“哼,我卢某也与那何正从此划清界限。”
“……”
这画风,从原本的义正辞严,到如今的断交之言。
如钟文在场的话,会问上一名话。
请问,你们是官吗?
官字两张口,这到也合理,本来就是如此。
什么官不官啊,只要你出了事,别人没倒打一耙,已是烧高香了,难道还要在此时求情不成吗?
而李世民所丢出的那本奏报,早已不是他前两日所收到的那本奏报了。
至于那本奏报,早已是重新抄送过了,把其中的一些不必要显露出来的话给抹去了。
毕竟,这上面可是有着钟文的一些字眼的,真要是被这些官员们看到,必然会细问了。
一个普通的县侯勋贵,可以插手政事,这必然会引起震动的,更有可能,是全唐国各路人马集体冲锋,攻击着勋贵了,当然,这个勋贵肯定是钟文了。
“大家看过奏报之后,可有什么说的?现在说来。”李世民盯着文武百官们,冷言说道。
“禀圣上,郑别驾力挽狂澜,可谓是肃清了利州,也还了利州的一片清明了,圣上,臣恳请圣上下旨遣郑别驾回京述职,而且,郑别驾有此能力,可为中州别驾。”
一位崔姓官员,听见李世民的话之后,直接第一个站出来,向着李世民谏言道。
而这位崔姓官员,就是前几日里,在长安城某里坊一处府邸说话的崔员外郎。
“崔员外郎所说甚是,还请圣上下旨。”
“……”
打这崔员外郎话一出,十数位官员,开始站出来回应道,以示支援。
何正是崔家的门生,而如今,遭到了郑之的打击,可是,这位崔员外郎所说的话,像是要给郑之请旨封赏,但是,这言外之意,就值得商榷了。
一个下州的别驾,调派至中州任别驾,照样只是一个佐官,一样无实权,想要管理权,门都没有。
而且,利州的事情,已经过大了些,真要升职,也不可能从一个下州别驾只升到中州去吧?而且,那崔员外郎还有着其背后之意,至于是什么,在场的哪一个官员不是人精啊,随着那崔员外郎的话一出,基本都已是知晓了。
一个下州的从五品上的别驾,升至中州的正五品下,这不是打脸嘛。
除了打郑之的脸,更是要把李世民的脸打肿了。
对于升中州也好,还是上州也罢,此事已经与那些勋贵们,以及那些武将们没有关系了。
但真就没有关系吗?
肯定有的。
哪一个勋贵没有门客啊,没有所推荐的官员啊,基本上都有。
入了谁的门,就是谁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除非你另投他人,但这种事情,基本算是断了他自己的前程,所以,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此时的利州,可是空出来太多的位置了,少说也是数十位的位置,而接下来,可谓上好戏上演了。
“圣上,利州此事一过,利州府衙,以及各县,可就无人领事了,下臣荐一人可为利州参军,此人乃白石县县令,其在位之时,刚正不阿,严以律己,名声极好,还请圣上纳用。”
此时,一位王姓官员站了出来,开始向着李世民举荐自己的一门的官员来了。
“圣上,下臣也有一人,可为绵谷县尉一职,此人乃……”
“圣上,微臣举荐一人,……”
太极殿中,此时正上演着抢官一事。
这到是使得李世民想笑又想哭了。
画风可谓是一波三折,从一开始的查处,到后来的封赏,再到此时的抢官。
这官是这么好抢的吗?
这要是放在以往,那自然是好抢了,而且,可以随意的举荐,只要李世民查证了之后,就会选用。
当然,查证之事,肯定是由着百骑司的人员去查证了,只要不是太过了,基本都是可以得到任用的。
当然,李世民更希望是一些寒门仕子,但这寒门仕子,却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妥协采用被举荐之人。
而今,李世民心中早有了计议,怎么可能还会采用其他的官员呢?根本不可能去采用的。
文武百官,不管是国公,还是勋贵,以及其他的文武百官,每一个人,都在向着李世民举荐着各自一系的人来。
而这些人当中,有属于士族的,有属于世家望族的,同样,也有属于勋贵一系的,更有属于一些武将的,至于寒门之仕,一个都没有。
李世民静静的看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心中也实属无奈。
科举不盛,这天下的官职,大部分都是由着士族世家宗望所掌控着,谁让人家有钱又有书籍,还有着无数的私塾呢?
有书就能教人读书识字,就能受到举荐为官为吏。
看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李世民也不再想就此事再议下去了,随既从那宝座之上站了起来,往着大殿中央走去。
随着李世民的这一个动静,大殿中的文武百官赶紧闭了嘴,静待着李世民的回应。
“利州之事,我心中已有了定论,至于官吏选派,我也已经传旨去了利州,以后,利州的事情,就此作罢,散朝。”
说完话的李世民,迈着腿往着殿外走去,把这殿中的文武百官晾在了那儿。
哪怕他的小舅子长孙无忌给他举荐的官员,都没有采用,这足以说明,就利州的事情,谁也得不到好处,哪怕这些官员,继续上奏,估计也是白搭。
虽说,以前的朝议不是如此,而且官吏选派之上,也不是由着李世民一言而定,而是商议着来。
通过朝议的形式,商议官吏之事,再通过门下省的审核之后,发派至尚书省,再由吏部开始实行。
而如今,李世民的这一句话,可谓是打破了原来的传统了,更是给在场的文武百官,敲响了一个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