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排队买好门票后,独自一人随着人流穿过桃花源牌坊,踏着碎石古道,沿桃花溪漫步上溯桃花林。
秋云或许经过桃花谷中强烈的刺激,虽然打足了精神,然而却始终无法提起大的兴致,以致对眼前的美景如同过眼云烟,一扫而过。
一路上,游人如织,而他只是机械的随着人流而动,直到看到飞瀑流泉,并且看到“秦人古洞”大字时,他似乎才清醒了一点,此时他看到了那一汪飞瀑流泉,就在古洞入口处注入水潭,而从旁边导游的口中得知,这就是桃花潭,潭边筑有一座“水源亭”。桃花潭水顺着峭壁悬岩曲折蜿蜒流入一条小溪,溪水水清如镜。
到了此时,秋云已知道,按照课本《桃花源记》所描述,这条小溪应该就是桃花溪了。而他也是通过这篇课文,使他对桃花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整篇课文他倒背如流。
此时他放眼望去,只见溪两岸全是成片的桃树林,那里花簇累累,桃花盛开,是一片花的世界,溪水清澈,倒影着桃花,缓缓飘荡着缤纷落下的粉红的花瓣,呈现了春意盎然和勃勃生机的景色。
随着人流穿过了那神秘的大酉洞,只是这样的山洞对于特种部队出生的他来说,已经引不起他的好奇心,平静的一穿而过,只是走出山洞后,正如《桃花源记》所描写的那样,突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知道,再往下走,那里就是与世隔绝并令世人羡慕的真正世外桃源了。
踏在陶渊明所描写的这块土地上,只能依照课本所描写的那样凭空幻想了,眼中所看到一切,已经很难与之对照,今天,游人太多,似乎已将那种怡然自乐的恬静打破。见此,本来他已提起来的兴致一下子又沉了下来。
与他心灵想通的电脑,已感觉到了他的情绪变化,因此她轻声在他的脑海中说道:“主人,我知道一个地方,在那里才可以真正领略到桃花源真正的美景,只是那里游人非常稀少。”
听到她的话,使他又来了精神,因此,他马上让电脑给他导航。
离开人山人海的喧闹,沿着电脑指引的方向,他一个人往人迹稀少的山顶上爬去。
当秋云站在桃花山最高顶峰时,他放眼望去,桃花源的一切都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且正如他的电脑所说那样,这里才是真正领略桃花源最佳风光之处。这里也是最好的观景台。
从他眼中所看到的景色来看,桃花源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景色,不但有山、有河、有小溪、还有宽阔的湖泊,随处可见那山色迷离,峰影朦胧,青山倒映,绿水长流,竹排扁舟,渔歌唱晚。
站在景台上,他看到了山中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
再往远望去,更看到了那波光鳞鳞的湖水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蓝天碧水,并且倒映山翠,湖岸那连绵起伏的群山,远看浓如云,近观淡似烟;湖面,遥望平如镜,近瞧波似涛。山泉间,炊烟袅袅升,微波粼粼起,嫩柳亭亭舞;日照下,蜻蜓款款飞,蝴蝶翩翩舞,蜜蜂嗡嗡鸣;如果在月夜里,是不是萤火虫飞舞?蛙儿浅唱?
“主人,三月可是没有萤火虫的哦。”听她所说,他哑然失笑,想一下,肯定是受到了文学描写的感染,只是没有想到这个季节根本就没有萤火虫。
到了此时,原来失望的情绪已经完全消失,他兴趣盎然地伫立在桃花山观景台上,望着眼前的一切,内心不但震憾,也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
“主人,是不是这里的景色很美?”他的脑海中又响起了他的电脑声音。
“是的,很美,虽然这里没有桃花谷那里富有自然粗旷之美和灵性,然而,站在这里,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湖泊全部组合起来,这里马上变得具有非常震憾人心之美,而结合陶渊明的文章描写又让人发出无限的感慨,如果不是你的建议,我真错过了这个地方,真不亏是让我神往很久的地方。”她道:“主人,其实自古以来,这里的风景就十分优美,而在唐尧时代,这里就是虞舜以天下相让而不受的大隐者善卷先生曾经隐居过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德山’。”
对这里的历史并不了解的他,顿时感叹道:“真没有想到,这里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了。”她道:“主人,这里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这里开发得也非常早,周朝时,周成王大封诸侯,封熊绎为楚子。而就是这位楚子到了这里后就开始大力开发这里的一切。经过几代人的开发,到了秦时,这里就已经是物腴粮丰了,也成为了秦时避难场所。公元前三世纪,诗人屈原被流放于江南,他在沅江一带流浪很久。‘乘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涉江》),‘沅有芷兮澧有兰’(《离骚》),这些名句,都是他在沅水生活的写照。”
“是不是那条大河就是沅江?”他指着远处流淌着的大河问道。她答道:“是的,主人,这里直到晋代,桃花源这处山水风光胜地便开始有了建筑。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根据嫣然姐托名桃花仙子注入的梦中记忆,写下了千古杰作《桃花源诗并序》,描绘了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丰衣足食、怡然自乐的理想王国——桃花源。而随着《桃花源诗并序》问世之后,真是石破天惊,结合现在叫着‘秦人古洞’的那个天生的古洞之后景物,正好与文章描写相吻合,使得桃花源声名顿时鹊起,现实中的桃源山、桃源观、桃花山、桃川(即桃源山滨临之沅江段)等名胜景物随之闻名遐迩。”
对于她的介绍,他心有感触的说道:“对于这里的景色,已使我非常震撼,然而,对于陶渊明所描写的所谓世外桃源的生活,说实话,在我的理解之中,那只不过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普通生活,然而,就是这种生活却让人类寻找上千年,又让我感到悲哀,难道自晋以来,就不能过上这样简单的生活?还让许多人羡慕?”
秋云的感叹电脑并没有评说,她只是继续说道:“主人,这里虽然称之为世外桃源,然而却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仍然不断被战火波及,桃源观于隋末被兵燹所毁。进入唐朝,桃花源又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开发。并在唐初在桃花源重建桃花观。由于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的深远影响,凡唐之著名诗人、文学家、士宦、道人等,对桃源山、桃源洞、桃源观几乎都倾心向往,倾情歌颂。据史料记载,在桃花源留下诗文的唐代名人多达四五十人,其中有:孟浩然、张旭、王昌龄、王维、李白、刘长卿、韩愈、王建、刘禹锡、杜牧、李群玉、章碣等。”
听了她的述说,顿时让他又感到了迷惑,唐朝,华厦国力最强的时代,百姓所过生活绝对好过陶渊明所述之生活,然而却仍然引起如此多的大诗人和名人向往,他想:难道是自己理解错误?他们所崇尚的只是那种意境?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那种自由自在,那种没有纷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丰衣足食、怡然自乐的人生意境?
想到这里,他的电脑又开始在他的脑海中继续介绍道:“之后的宋朝,桃花源得到更大的开发与修复,成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从宋初开始,桃花源大兴土木,广建道观。先后修建了望仙阁、桃川万寿宫,此宫宋徽宗亲自御笔亲赐‘桃川万寿宫’匾额。而在元朝末年顺帝在位时期,重新被兵燹毁为一片废墟。明代后,桃花源时修时毁,时兴时废。多次修复,又多次被战火所毁。而现在所建或所修复的建筑都是从一九五九年以来直到现在,开始陆续开工所修复,或扩建,或新建,才有了现今规模。”
听了电脑所述,他心中不禁唏嘘,所谓的世外桃源,所经历的战火却是如此之多,并没有比外面少多少,而更为让他赞叹的是,人们对陶渊明所描写的人间理想之地,却是如此的执着和追求。毁了再建,建了又毁,如此不停的重复着,坚持着。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执着,才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地往前发展。
想到这,秋云想起之前对陶渊明所描写的一切的理解,他想:或许自己真的理解错误,或者曲解了。人们之所以不断执着的追求陶渊明所描写的那种世外桃源的一切,其实是在追求着那种人类生活的意境,从心底崇尚着那种怡然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已,就是到了现代,仍然有着很多人追求着那样的理想世界,不知自己这次理解是否正确?
当他再次抬头,重新遥望着他经过的那个四周被群山环绕的盆地,只见那里除了那个隐秘的洞口,确实与世隔绝,而且那里的农舍傍山依水,只是不知是否完全按照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重建,而这时遥望,他感觉到了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他禁不住轻声将陶渊明所写的那一段描写念了出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念完,细细品尝后,一时间,他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