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儿,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会具有如此超群智慧和渊博学识的人,他的记忆力惊人,他所看之书只要看一遍就像刀刻般印在他的脑海里,倒背如流,甚至还能将那些内容在第几页第几行都记得,直到他年老连动也不能动的时候,记忆也不曾减退,我曾亲眼见到在他年老动不了的时候,吩咐他的护卫人员寻找他想要的书籍,他会详细说到他要找的内容在那一页那几行。他也是军事上的天才,纵横一生还没有碰到过他的对手。他像学者那样通晓古今,又像农民那样平易朴实。他十分幽默风趣,含蓄温和,又罕见地严肃认真,猛烈逼人。他细致谨慎,明察秋毫,又粗犷洒脱,坦率外露。他有成就大业者的坚韧和耐心,而一旦需要则当机立断,不坐失分秒。那是一种何等真实,而又洒脱得将多重性格都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如此对照鲜明,如此在多个方向上都达到了极致,以其几近神灵,我有时真怀疑他是不是个穿越者或外星人。
他的书法直笔劲书,汪洋恣肆,任意挥洒,动感强烈。而他的诗词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他的一切云儿你或许听过,也看过很多影视作品,也许有感触,但绝对没有我亲身经历过那样的震撼,在接受任务之前,我绝对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何况以我那时的身手,和女统领注入我的知识记忆我是何等的骄傲,但当我面对他的一切时,我是多么的震惊,那千古难出的天才,使我惊为天人。我也理解了女统领为什么要派我护卫他了。
而我到达他身边没有多久,就是他刚走上一条艰难陌生的充满生死的探索之路,秋收起义没多久就失败了,最后只剩下几百人被说服后拉到了井冈山,建立起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这些历史你到过部队你都知道了,我就不多说,而我要说的是,他以极大信仰和激情,伴随着他的一生,不管他的事业是多么低潮,他仍然不改,仍然勇往直前,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他从一个做上新政府部长级别的高官,一下子跌到当上平民百姓,他也没有气馁,仍然站起来,毅然投身到了战争的最前线,缔造了他的第一支军队。
在革命最低潮时,他耐心的劝导着他的队伍,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被排斥的那段岁月里,他过着隐住似的生活,但他没有沮丧颓废,在那种艰难时刻,他不但战胜了差一点要了他命的病魔,还拖着他的病躯,走遍他的根据地,去调查,去发现,去修炼提高自己。他深深地扎根在他热爱的大地上。而伴随着他一生的大仁、大智、大勇使他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大仁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深爱着他的人民,我从来没看到他骂过百姓,只见过他为百姓受苦而真心痛哭过不知多少次,他把自己从事的事业与他们的关系比作是鱼与水,而他自己只是离不开水的鱼儿。他又是一个具有大义之勇的人,是一个敢于同伤害人民利益的任何敌人,做义无反顾的斗争,虽千万人吾往矣!。他同时又具备了超群智慧和渊博学识的人,他善于防患未然、防微杜渐、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及时进行理论概括、并坚决付诸行动的人。此乃他的大智。
而这种大仁、大智、大勇使他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他深爱着的人民,并使他们也深深爱戴着他。反过来,他又用他那高尚的品德,不屈的灵魂,高昂的激情,卓越的才智影响着他的人民,率领着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灵魂者,信仰也,思想也,意志也,风骨也。四者不屈,人则不屈。人有不屈,则民族不屈。他就是用这种不屈的灵魂改造了华厦民族的灵魂。而使古往今来者望尘莫及。
他被排斥而退隐的那段时间,真正也是他蜕变的过程,在退隐过程中,他通过反思求得进一步的提高,之后得以超越同类、成功地应战。
“挑战、退隐,超越后复出、应战”这样一个不断往复、深化的过程,使他通过四次退隐复出的艰难磨砺,从而真正造就了他的执著与兼容共存,自信与威信兼备,志向与理论并举,魄力与历练同在。也正是在这个退隐复出之中,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空前绝后的大英雄,终于完成了他的成长过程,横空现世扫苍寰。
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在那个面临灵与肉、血与火、生与死、成与败的严峻考验的时代也是英雄倍出的年代,而他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的诞生,胜利难道还会远吗?
长征表面上是一次失败后的大撤退,然而当领导权重新接到他的手上的时候,这种失败被他变成了有着巨大意义的高扬的精神。而今成了华厦军队的灵魂。
长征,是什么?
长征仅仅只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只是宣言书?只是宣传队?只是播种机?
我亲身经过那次长征,我的体会就是:长征它是宇宙苍穹里奏响了全人类最为嘹亮的空前也几乎是绝后的英雄主义大合唱!长征,它造就了一支打不烂,拖不垮,灵魂永不屈的钢铁军队,它冲破了大军的追堵,它经受住了雪山草地、饥寒伤病的折磨,它战胜内部的分裂,它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不断的战火考验,而在这种众多的非人磨难累计下,站在了同一面旗帜下、力量用在了同一个方向上、作用于同一个信仰下,而且已经将其永远烙印在了这支军队的灵魂深处,如此的军队,如此的群体,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穿过险恶雪山的风雪,造就了其风雪的坚韧走过草地,造就了其草地的深邃翻过大山,造就了其大山的抱负涉过大河,造就了其大河的豪迈。于是造就了这支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
于是我体会到了,为什么在四周依然身处危机四伏之中。仅陕西一带就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西面是“马家军”,往东是阎锡山的晋军。这几十万人马都奉蒋介石之命要“围剿”他那不足一万的军队之时,写下了他的万古绝唱的诗词沁园春雪
我记得那天他头顶着浑莽的天,身披浑莽的雪,他俯视着那浑莽的河,他似乎沉浸在那他通晓的悲壮地历史的流云中。他高高地站在秦晋高原之上,看着他的一队队穿着灰布军装、戴着红五角星军帽的官兵骑着马、扛着枪从他身边走过,被风雪笼罩着渐渐远去,融入浑莽无色的天地之间。
这是他指挥的一次不足一万的缺粮少枪的抗日东征队伍风雪中行军的场景。在此景中他写下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亲眼看到了他在休息的时候激动的用他的狂草写在一张有点破旧的纸上,虽然有些字句后面有点点改动,但总的就是如此了。
这首诗词太著名了,也有着太多的评说,和众多的解释,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出我自己的看法。
那时那境,他凭什么以那时那地,还处于围困中,而且立足未稳,粮弹奇缺,并不足一万的军队,去评说曾横扫六合、并诸侯、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还有那北控朔漠、西征匈奴、令名将飞渡关山的汉武帝那南征北战,使江山复归统一,并创造了巍巍大唐盛世的唐太宗还有那在多国并存之中,再度统一华夏的宋太祖还有那个长于盘马弯弓、纵横驰骋亚欧大陆,所向无敌的成吉思汗?这些千古传唱的英雄人物,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而且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引向了他自己,或者他领导的那支军队,就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如此等等。然而真的如此吗?
那么,他依据的又是什么?他依据的是他那能穿过层层迷雾惊人的泂察力,以他扭转乾坤的气魄,洞悉时空的慧眼而看到的未来,就像他还在学生时期就预断二十年后华厦将与日本终有一战,就像他处在革命最低潮时说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在那时他能写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茫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他依凭的是,他有了一支在长征中经受住了雪山草地、饥寒伤病的折磨,经受住了生与死不断的战火考验,而在这种众多的非人磨难累计下,战胜内部分裂,站在了同一面旗帜下、力量用在了同一个方向上、作用于同一个信仰下,而且已经将其永远烙印在了这支军队的灵魂深处,在长征中铸造的打不烂,拖不垮,灵魂永不屈的钢铁军队。
他们都是精华,是种子,有了他们,他相信,绝对会产生一大批虎狼精锐之师,而横扫天下。
他依凭的是一生都始终如一的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人民的力量,因为他已深刻地认识到了那几亿被压迫、被剥削中的人民,被唤醒后,将催发出华厦民族,那惊人无可匹敌的力量,以他那卓绝的战略战术,那惊人的洞察力,那超群智慧和渊博学识,那高尚的品德,不屈的灵魂,那大仁、大勇、大智,站在如此基础之上,还有什么敌人不可战胜?
因此他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那是经过万千磨难的华厦民族,待到胜利的那一天,将会是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