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换质(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说周平王要剥夺自己的权力,委政于虢公忌父,郑庄公内心非常不满。说实在的,王室的权力已经很弱了,很多诸侯从来不去朝拜,周平王也拿他们没办法。

郑国,作为当时的一个强国,是周王室的一个大砝码,有郑国支持,诸侯也要客气三分。然而,作为周王卿士,责任重大,长期不在朝堂,实在说不过去。前文也说过,为了处理太叔段的事情,郑庄公等待了二十一年,哪个国家的总理二十一年不上班?

同样,‘周王卿士’这个头衔,对郑庄公也很重要。虽然实惠不大,甚至倒贴财物也不能放弃。因为这个位置,具有至高的象征意义,与诸侯站在一起,无形中就比其他人高上一头,让人另眼相待。

只因忙于那点儿家务事,所以郑庄公忽略了对王室应尽的义务。整天挂着‘周王卿士’的头衔,什么实事也不干,典型的顾家不顾国。

二十年如一日,作为周天子,当然不满意。

公元前720年,已经赶跑弟弟太叔段,安定了郑国,黄泉下又见到了思念的母亲,郑庄公终于腾出空闲,急匆匆的去朝拜周平王。

君臣很久不见,见面的那一刻,并没有展现出彼此的思念与热情。几句客气话说完,郑庄公话锋直转正题:“听说大王要把政务交给虢公,天下是您周家天下,我请求辞职。”

这是来朝拜吗?是来履职吗?分明是来问罪。

事发突然,周平王根本没想到自己偶尔一句话,竟然传那么遥远,到了郑庄公耳朵里,更没想到他竟然在朝堂如此直接发问。当时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搞得面红耳赤。

他心里这个气啊!堂堂王室朝堂,简直成了菜市场,什么事情都瞒不住。

这事还不能承认,因为王室的许多事情,还要靠郑国出力呢。于是,周平王百般抵赖,认为一定是有小人在背后嚼舌,离间君臣关系。再三安慰郑庄公,劝他不可听信小人谗言,安心履职。

郑庄公早已得到可靠消息,以退为进,坚决请求辞职,周平王则坚决不允。朝堂之上,一个要辞职,一个不允许,双方一时处于僵持状态,谁也不肯松口。

郑庄公的架势,显得咄咄逼人,有点逼宫的意思。他哪来这么大的底气?一者,爷爷郑桓公,父亲郑武公都是王朝卿士,执掌周政,人脉广阔;再者,王室已经衰落,郑国实力强大,距离还近,周平王不得不依靠郑国的大力支持。

眼看郑庄公信不过自己,最后,为了表示诚意,周平王主动提出:听说郑庄公治理国家有条不紊,愿意派王太子狐,去郑国学习考察,聆听教导。

话说的好听,周朝礼仪全在王室,还用去郑国学习吗?隐含的意思,就是派儿子去郑国当人质,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周平王已经把位置放的很低,就差跪下磕头了。

郑庄公不傻,如果这样,自己就是真的要挟君王。虽然赢得眼前,却输掉未来。史官会把这一切,完整记录到档案里,自己就成了欺君罔上的反面典型。

所以,他坚决不答应。

双方又陷入僵持状态,一个坚决要派太子去学习,一个坚决不同意。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经过大臣一致表决,王室的太子狐去郑国学习治国;同时,郑国的太子忽来周室学习礼仪,大家互换太子,以示平等。

这个折中的办法,终于得到郑庄公认可,同意互换。

当然,他也有很多考虑,虽然这种做法过分,但是,对于太子狐——未来的周王,只要郑国待之以礼,对郑国百利而无一害。

然而,事情后来的发展,完全超乎预料,彻底改变历史。

公元前720年初春,郑国的太子姬忽,去王室观礼;王室的王子狐,去郑国考察。

一切看似公平合理,但是在那个以‘礼’治国的年代,这种交换,足以震惊天下。

周平王是天子,郑庄公是臣子。两者的差距,并非如伯爵见到公爵那样的不对等,也并非如市长见到高官那样相差两个级别;君臣之间,那是一道天堑,无法逾越。

周平王输了,输的一干二净,输的体无完肤。

郑庄公赢了,他赢了一时,却输了一世。他违背礼制,以下犯上的做法,被历史学家记录下来;虽然他称得上一代枭雄,却把郑国拖入战争的深渊。

‘礼’的宗旨是什么?

如果要学习‘礼’,很复杂很复杂,杂的让你无从下手。但话说回来,‘礼’的宗旨,其实也很简单,简单的让你不敢相信,简单的就是一个字——‘敬’。

下级一定要尊敬上级,一定要服从上级,一定要支持上级;上级呢?则需要以德服人。就是后来孔夫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这么简单。

王室固然衰弱,但郑庄公的这种做法,给诸侯做了反面典型,比‘南蛮’楚国还可恶。毕竟楚国是蛮夷,不懂礼节,可以原谅;而郑国,是王室的亲戚,是礼仪之邦,郑庄公更是周王的卿士,却干出违背礼仪的事情。

君子评价这件事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成语‘言不由衷’、‘信不由衷’就出自这里。

这位王子狐,也称姬狐,后世许多王姓,都尊他为始祖。

据传,他身为王子,在郑国闲得无聊,趁着初春去郊外踏青,偶遇郑庄公的夫人郑庄姬,被她的美艳折服,写了几首情诗,颇具情调,还被收入《诗经》之中,流传后世。

如果真的是他写的,可见,此人也是个性情中人。不过这些都是小道消息,难辨真伪。

再说周平王,一者岁数大了,二者被郑庄公这么一胁迫,满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很快竟然一命呜呼。

《左传》记载,公元前720年3月24日,周平王‘崩’,但讣告日期为3月12 日,那是为了催促诸侯早日去送葬。孔夫子知道日期错误,为了惩罚那些弄虚作假不认真的臣子,故意按照错误日期记载。

对于不同的人,死亡的用辞也不同。天王位尊,死称‘崩’,仿佛山体倒塌;诸侯位卑,死则称‘薨’,形容山体倒塌的声音;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士没有封邑,死后就取消俸禄,所以称之‘不禄’。至于普通百姓,死了就称为‘死’。

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到如今驾崩,他已经当了51年的周王,绝对够本了。

虽然他是个开国之君,却并没有什么丰功伟业,甚至可以说,碌碌无为。由于主动放弃镐京,导致王权逐渐衰落,给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机会;同时,间接导致‘春秋’和‘战国’两个纷乱时代的产生。

周平王的死,产生一系列蝴蝶效应。

按礼,身为太子的姬狐应该继承王位,加上郑庄公的大力支持,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太子狐正在郑国做人质,忽然听说父亲病逝,大吃一惊,急匆匆赶回洛邑。这才分开几天,竟然天人永隔,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伤心啊!

太子狐也是个孝子,父亲临崩前,没能在他老人家身边尽孝,这让他悲痛欲绝。加上一路心急火燎劳苦奔波,没想到竟然紧随周平王,一命呜呼。

看来富贵之人,没有好的身体,没有宽广的胸怀,一切都是零。

王子狐不仅没有当上周王,反而因悲伤过度而殒命。虽然郑国对他礼遇有加,他的死,并非郑国的过错,但是,周平王的死,王子狐的死,郑国却脱离不了干系。

有人怀疑,王子狐在郑国受到虐待,受到非人待遇,回来后,气愤加伤心,结果突然死亡。这种情况有可能,但微乎其微。

首先,当时郑国的大臣都很贤能,比如祭足、公子吕等,怎能故意刁难王室太子?

其次,郑国太子忽为质于周,不能不考虑后果,除非他的政敌使坏。

第三、郑庄公并非昏庸之辈,岂能亏待王子狐?毕竟,他是王位的继承人,未来的周天子,郑庄公将来还要依靠王室呢。

谋划一件事情,都要讲究‘百利而无一害’。‘百利’得不到没关系,损失不大,但是,如果真的获得那‘一害’,那可是致命的。其恶果,很快就会显现。

太子狐死了,而且是刚刚从郑国回来,伤心生气劳累或者突发心脏病等等,都可能是死因。

最后,由太子狐的儿子姬林继位,就是周桓王。

连续失去爷爷父亲,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内心对郑庄公无比怨恨。年纪轻轻,定力不足,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朝政交给虢公忌父,让他来辅佐。虽然没有削去郑庄公的爵位,却剥夺了他的实权,郑庄公异常恼怒。

小家伙,刚刚执政,就忘记了郑国桓公、武公的功劳,该教训他一下,让他明白,王室,离不开郑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