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7年冬季,借着王室闹灾荒的机会,郑庄公第一次朝拜周桓王,希望能修复双方的裂痕。是否能进献些麦子稻子,解救王室的饥荒,不得而知。
然而,周桓王年纪轻轻,没有一点儿胸怀,满脑子仍然是新恨旧怨,满嘴是冷嘲热讽,丝毫也没有原谅的意思,这让郑庄公非常失望。
热脸贴了冷屁股,他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回到郑国。
但是,他的内心,可以说恨得牙根痒痒。人在被羞辱后,总会有报复心理,何况郑庄公这种枭雄,岂能甘心受一个黄口孺子的窝囊气?上次偷割麦子水稻,这次必须另辟蹊径,出了这口恶气。
不过,那毕竟是周天子,公认的社会老大,如果带军队去拼命,那就是与天下为敌,自找麻烦,划不来。
怎么能一解心头之恨呢?明刀明枪开战绝对不行,再暗中抢劫,有失身份。最后,他想到一个羞辱周王的方法:用本国的祊地,跟鲁国交换许田。
祊(bēng),位于今山东省费县许由城村。在周宣王(周幽王父亲)时,国家中兴,他祭祀泰山的时候,需要弟弟姬友辅佐;于是赐给姬友祊这个地方,作为‘汤沐之邑’,在帮助天子祭祀泰山的时候,好有个沐浴休息的居所。
许田,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许田村,三国时曹操曾在此射鹿,差点被关羽砍了。
西周初年,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王城,方便诸侯进贡,也有迁都洛邑的打算。于是,赐给周公旦洛邑附近的许田,方便后来的鲁君,朝拜天子时有住宿的地方。
所以,许田就成了鲁国的私有土地,后来还建立了周公的庙宇,鲁国年年祭祀。
这种恩赐,都是权宜之策,当时方便,过后麻烦。
王室东迁后,王权衰落,泰山的祭祀逐渐废弃,鲁国也很少去朝拜周天子。
祊地距离郑国很遥远,但天子所赐,即使没人居住,也必须有专人管理。这种小地方,没有什么收入,还不能轻易放弃,时间长了,对郑国逐渐成为累赘。
与此对应的,许田,距离鲁国很远,必须派专人管理,年年还得祭祀周公。
许田距离郑国很近,祊地距离鲁国很近,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对于郑国和鲁国,逐渐失去实际意义。
但是,祊邑与许田,是周天子的恩赐,没有圣旨,绝对不允许随意买卖,即使私自交换赠送也不行,赔钱,也必须保护好。否则,就是藐视王权,蔑视‘周礼’,大逆不道,有灭族之罪。
对于一般人来说,天子所赐,那就是宝物,食物不舍得吃,衣服不舍得穿,车子不舍得坐。这是一种荣耀,摆在家里光宗耀祖,流传后世,有客人来也可以吹嘘一下,满足潜在的虚荣心。
郑庄公被羞辱后,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于是想出这么个损招,狠狠刺激一下周桓王的神经。一者交换土地,方便双方管理;再者就是挑战一下王权,试试他的底线,以解心中怨气。
干什么事情都需要理由,特别是干坏事,更需要好理由。
公元前715年3月,郑庄公派遣一位叫宛的大臣,到达鲁国,并且主动把祊(bēng)邑先交给鲁国,表示不再陪天子祭祀泰山。为了消除鲁国的顾虑,郑庄公还细心地提出:交换土地后,郑国照样祭祀周公,保证不会让周公庙宇荒废。
鲁国可以辅佐天子祭祀泰山,但是,郑国祭祀周公,就说不过去了。
因为鲁国是周公旦的直系后裔,辅助祭祀泰山不过分;郑国是武王的分支,姬友的后代,建国很晚,祭祀文王、武王、郑桓公姬友都行,却改行祭祀周公旦,传出去是笑谈。
这就好比摆着父亲爷爷的庙宇不管,却祭祀叔叔叔祖,岂不荒谬。
郑庄公发起的这场非法交易,就是向周桓王挑衅,明确告诉他:你不需要我的辅佐,我也不陪你祭祀泰山,各过各的日子。有本事,自己当好您的周王。
基本上,不把天子当天子对待了,可谓大逆不道。
两地交换,虽然不合礼制,但鲁隐公也没有明确拒绝。毕竟双方关系不错,互利双赢,而且有人愿意祭祀自己的先祖,有什么不好的吗?必须欢迎。
郑国是诚心诚意,希望赶快达成交易,鲁隐公也不客气,真就派人去管理祊邑。
但是,鲁国口头答应,心里还不太满意。
为什么?因为许田面积大,祊邑面积小,谁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祖宗留下的土地,即使交换,也不能吃亏。于是,双方谈谈停停,鲁国敞亮接收了郑国的祊邑,却一直没有履行合约,有点儿不讲究,完全一个老赖形象。
郑国并不着急。鲁国既然接收祊邑,这笔交易基本达成,剩下的细节问题,都不算什么,就差一个机遇了。
祊邑的交换,再次给王权的象征沉重一击。鲁国、郑国,这两个跟王室最亲近的姬姓国家,都敢如此蔑视王权,其它国家谁还把王室放在眼里?
许多人对此非常不满,其中有两个人最强烈:一个当然就是周桓王了;另一个,就是后来的孔夫子。
祊邑和许田的交换,一直拖了将近五年,双方还没有谈妥,鲁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前712年,由于奸臣公子翚(huī)的挑唆,鲁隐公被弑杀。
第二年,鲁桓公继位,为了能安定内外,他请求与郑国继续和平友好。对于鲁隐公的死,郑庄公很惋惜,却也无可奈何。既然鲁桓公即位,还来表达和平友好,郑庄公顺势请求祭祀周公,完成土地交换;同时,郑国又添加一些玉璧作为补偿。
鲁桓公刚即位,希望内外安稳,也盼着与郑国友好,所以很快达成协议。为了庆祝土地交换圆满成功,同时表示友好,两国还举行了一次聚会,喝顿酒,发个誓。
誓辞很毒:“如果谁违背盟约,就不能享有国家。”
私自交换天王赐给的土地,这比偷割麦子、水稻可恶多了,性质非常恶劣,是明目张胆挑衅王权。以后大家都这么干,王室威严何在?但是,军事实力有限,周桓王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没有大动干戈。
这次土地交换,周王形同虚设,交换前没人向他请示,成交后没人向他报告,他成了诸侯眼中的空气。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见鬼去吧,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郑、鲁竟然拿先王赐给的土地做交易,太过分了。
周桓王本来就看不惯郑寤生(郑庄公),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剥夺他的实权。现在闹到这个地步,周桓王毫不犹豫,正式任命虢公忌父为王朝右卿士,把政事全权交给他处理,给郑庄公保留了一个左卿士的虚名。
紧接着,他又想到一个惩罚郑庄公的做法。
当初,秦襄公辛辛苦苦护送周平王东迁,分别的时候,周平王开了一张巨额空头支票,把镐京以西的土地,全部赐给了秦国,秦襄公高高兴兴走了。到如今,秦国已经越来越强大。
周桓王效仿爷爷,也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首先,他把郑国的邬、刘、蒍、邗四个地方的田地收归王室;接着,把洛邑附近苏国的十二个地方,或者说几乎整个苏国,都赐给郑国。
你不是交换许田嘛,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现在就跟你交换。我只要你四座城池,赐给你十二个,三倍奉还。看看,很敞亮吧,有本事自己夺过去。
先说说苏国,看过《封神演义》的都知道,有个狐狸幻化的美女叫妲己,有苏氏。她的父亲叫苏护,苏护的后代有个叫苏忿生的,正直贤明,在周成王时期,辅佐有功。后来封给他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十二个地方,以温邑(今河南焦作温县)为国都,建立早期的苏国。
苏国面积很大,主要作为洛邑的外围屏障,抵抗戎狄。
平王东迁后,苏国和东周成了邻居,邻居之间,难免有摩擦,偶尔闹点小矛盾,双方面和心不和;而郑庄公呢,内心很贪图苏国的土地,但苏国也不是好惹的,所以,郑庄公只能眼馋,不敢开战。
周桓王自己没能力占有苏国,于是当个好人,做件好事,将其转赐给郑国,可以说一箭双雕:王室得到实惠,你们再拼个两败俱伤,然后慢慢各个击破。
现在,苏国被赐给郑国,但郑庄公岂敢去收地。那是人家祖上流传下来的,能轻易放弃吗?真要抢夺,人家会拼命的。
损失了四座城邑,吃个哑巴亏,如果再吃个败仗,遗笑诸侯。忍,必须忍,偷点儿稻麦,交换土地,那都是小事,毕竟还没有哪个诸侯,敢真的向周王挑战。自己可不能干那大逆不道的傻事,让后世评为叛逆,那样自己的档案里,就会留下抹不去的污点。
这次,周桓王赢了,赢的很干脆,郑庄公哑巴吃黄连,只能把苦水咽到肚子里。
周天子与郑庄公的仇恨,继续加深。
与此同时,周桓王的做法,引起了苏国的愤恨。把我的土地随便赐给别人,什么意思?简直可恨至极。以至于后来的王室内乱,背后都有苏国人的影子。
别的诸侯也提高了警惕:如果周王算计我的地盘该怎么办呢?
周桓王跟他父亲一样,庸庸碌碌。除此以外,贪婪,心胸狭隘,不能克制,不听忠言,帝王的优点没有多少,缺点满身都是,这给他的未来,带些不安定因素。
如今,不仅仅是郑国不满,一句话,彻底把王室的屏障,也变成了仇敌。
由于周桓王心胸不够宽广,导致‘许田交换’;自以为聪明的他,以苏国的土地,赚取了郑国四座城邑;他不明白,虽然得到了土地,却失去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