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大缺点(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经九死一生,管仲终于回到齐国。

据说,为了防止鲁国反悔,激励士兵抓紧赶路,路途之上,管仲还编了《黄鹄》歌,让押送他的士兵边唱边行,都不觉得疲劳。最终日夜兼程,逃出鲁境,可见,管仲对人的心理把握非常微妙,唱歌就不觉得累了。

人才,全面发展的典型人才,不过谱曲填词,只是雕虫小技,治国惠民,才是人间大道。

到了齐国境内,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鲍叔牙早早在边境迎接,俩人相见,唏嘘感慨。

活着,不是目的;回齐,迎接大考。如果不能成就霸业,愧对鲍叔牙,愧对公子纠,愧对召忽,愧对天下百姓,愧对齐国先祖,那可真就成了齐桓公报仇的猎物了。

面见齐桓公之前,管仲三次熏香沐浴。

齐桓公听说管仲回国,亲自到郊外迎接,迫不及待地请他坐下,讨论国家大事。

这次对话,《国语》记载详细,虽然不如后来的汉中拜将、隆中访贤的对话那么精彩,也足以名垂青史。

齐国现在的结症在哪儿?管仲比谁都清楚,关键是怎么解决。多年来,他一直在心中谋划,这次能回国,早已考虑好了,甚至齐桓公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提前都已经预测。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点准备没有,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那是信口雌黄。

首先,齐桓公客观地对他大哥齐襄公进行了一番评论,或者说是对那个死鬼一顿埋汰,接着提出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国家混乱,宗庙无人清扫,社稷没有祭祀,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却很复杂。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国家要想发展,要想强大,要想称霸诸侯,必须先安定内部,搞好自己的大本营,这是必须的。

治国如此,治家类似。

对于齐桓公的提问,管仲搬出了周文王、周武王这两座大山。那是周朝的两位开山鼻祖,政绩显赫,后世敬仰,作为周朝子民,必须服从。

首先,要选择百姓中有德行的人,以他们为榜样,引导民众。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百姓都懂得谦虚礼让,那么这个社会还担心什么呢?

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

那时候等级制度森严,一级瞧不起一级,老百姓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只能无条件的服从、服从、再服从。现在,从最底层的老百姓中,选出优秀代表,再加以扩大宣传,让大家感觉到温暖,无形中就把官民之间关系拉近了。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赏善罚恶。

光树立榜样不行,要有实际行动,有人做了好事,要大力表扬,给出实惠奖励,这样别人都会愿意做好事;对于做坏事的,一定要严厉惩罚,该抓的抓,该砍的砍,绝不能姑息养奸,这样,百姓就不会去做坏事。

各位看过金庸的《侠客行》吗?里面有两位‘赏善罚恶’使者,周文王、周武王就是原型。

说了这么多,国家就能安定了吗?不行,看看我们的管子是怎么安排的吧!

士、农、工、商,四民不能杂居,否则会相互干扰,工作不安心。士人想发财,农民想做工,工匠想学习,商人想入士,人心不安分,社会岂能平静?

士,就是士人,平日里看书写字谈道义。这个阶层很特殊,属于上层贵族后代,但没有家族继承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接受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荣耀。

让那些士人聚集在清静的地方居住,空闲时谈论礼义,谈论孝道,谈论克尽职守,谈论兄弟和睦。从小就受到熏陶,他们的思想就安定了,不再见异思迁。

这样,士人的后代就一直是士人,整天听的、说的、想的都是忠孝仁义,对外宣传的都是报效国家,百姓就能安居,就不会去谋反。

方法不错,不过,齐桓公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受到感化。

农,就是农民,田间地头春耕夏忙秋收冬藏,一年到头,忙忙碌碌。

让那些农民一起居住在郊外,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准备不同的农具。到了春耕季节,要深翻土壤,抓紧耙土复种,以等待春雨;春雨过后,就带着锄头等农具,从早到晚在田里劳作。

父兄的教诲不用督促就能实行,子弟的学习无须费力就能掌握。这样,农民的后代就一直是农民。

农民,最辛苦、最贫穷的一个阶层,种点粮食不容易。想一想,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哪一点不是来自农民?农民,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感谢他们!

管仲让农民几乎与城市隔绝了,但有一点好处,居住在郊野,不沾染坏习气,其中品德优秀者还能入仕做官,这给农民进入上层社会,开了一扇小窗。

工,就是工匠,专门从事某种技能,比如木匠、瓦匠、石匠、铁匠等。

这些工匠一起居住在官府安排好的地方,从早到晚互相交流技艺,展示成果。他们的后代从小受到熏陶,无须费力,就能掌握各种技能。这样,工匠的后代就一直是工匠,技艺也越来越高。

工匠,很辛苦,给公家干活,身不由己,质量差了还不行。所以我们现代的淘宝者,都喜欢古人的工艺,那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结晶,比现代成批量生产的精美多了。

商,就是商人,辛苦但有利可图。与前面的类似,让那些商人在市场附近一起居住,掌握市场的行情。或背负肩挑,或车载畜驾,把货物运往四方,用已有的东西来换取缺少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从早到晚做这些事,互相谈论生财之道,交流赚钱经验,展示经营手段。从小就受到金钱熏陶,无须费力就能掌握赚钱之道。这样,商人的后代就一直是商人。

要想称霸,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打仗打的是什么?除了生命,就是金钱,纯粹的消耗品。

管仲当过商人,做过买卖,对经商很了解。齐国从姜子牙时期,就非常重视商业,而且靠近大海,盛产鱼盐,拥有极佳的地理优势。

中原各国,只要是人,就需要吃盐,这是人体必不可缺的成分。不吃盐,身体就肿胀无力,就什么也干不成。通过大力发展盐业,让齐国的经济迅猛增长。

除了这些安排,必须还要整顿已有的法令,选择合用的施行,救济贫困,安抚百姓,隐藏甲兵,齐整军令等。管仲说了一大堆,可以说把齐国的未来,规划的井井有条,听得齐桓公心潮澎湃。

霸业,有望!

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要想成就霸业,必须舍弃很多,最糟糕的是无法安逸享乐了。于是急忙问管仲:“寡人有三大缺点,还能把国家治理好吗?”

缺点?管仲是聪明人,立刻说道:“我还没听到过您的缺点,说说看。”

齐桓公也不隐藏,说:“很不幸,我爱好打猎。每次狩猎,都夜幕降临,直到田野看不见野兽才回来,诸侯使者不能当面致意,百官也不当面报告。”

沉迷狩猎,耽误国家大事,不好。管仲听了,想都没想,说:“这虽然不是件好事,但还不算糟糕。”

看来打猎不影响霸业,好!齐桓公又说:“很不幸,我这个人爱好饮酒,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常常因此误事。”这是大实话,齐桓公确实能喝,而且没节制,有时候甚至很过分。

贪杯误事,容易迷乱心性,不好。管仲却说:“这也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影响也不大。”

这都不影响治国,好,齐桓公心情舒畅不少。但是,还有一件最关键、最致命的,齐桓公接着说:“我还有件丢人的事,就是爱好女色,连表姐都有不嫁人的。”

有点不讲究,兔子还不吃窝边草,但比他大哥姜诸儿强。齐桓公好色,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后来‘如夫人’(类似夫人)就有六位,其余妃嫔也不少。

管仲听了,摇摇头,微笑着说:“这也不是什么好事,不过也不要紧。”

美女祸国,这都不影响霸业,好啊!虽然管仲认为好色影响不大,但是,其危害是致命的。齐桓公死后,内部几个公子争权夺利,直接导致齐国霸业衰落,几代人都没有振作起来。

打猎、饮酒、爱好美色,男人的三大讳忌。这对治国都没有影响,齐桓公并没有喜出望外,反而充满怀疑,说道:“这三件事都不影响治国称霸,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他觉得管仲的话有点儿不靠谱,没这么忽悠人的。

已经为齐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让人很振奋;然而,自己的‘三大缺点’,不会影响霸业,齐桓公将信将疑。管仲斩钉截铁地说:“作为国君,只有优柔寡断和懒惰狂妄不可以。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懒惰狂妄则不能成事。”

以上对话出自《管子》,本身这本书不是管仲所写,内容只能参考,但大致故事还是可信的。

像齐桓公这样的胸襟,既然能接受射钩的管仲,为了富国强兵,为了称霸诸侯,完全可以敞开心扉,无所不谈,没必要隐藏自己的缺点,而不敢自揭其短。

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刻意隐瞒自己的缺点,那样则永远成不了大事。

管仲,终于碰到了齐桓公,从此结束自己的霉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