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正式晋升‘方伯’后,难免要秉烛夜饮对酒当歌一番。
之后,讨伐卫国、支援鲁国,忙忙碌碌履行自己的职责。期间,北方的燕国,被山戎打得节节败退,面临灭国的风险,求救竹简在齐桓公的案几上堆积如山。
燕国,简称北燕,与南燕相区分,其实就是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北燕建都在蓟,也就是今天中国的首都北京附近,盛产游侠,各位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那就是燕国太子丹组织的。
北燕始祖是召公奭(shì),姬姓,有人认为他是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太史公司马迁也搞不太明白,《史记》只记载,他是周王同宗。
据说,召公奭最初的封地在召(陕西岐山一带),所以称为召公。
武王灭纣后,封他于北燕,都城在蓟(今北京一带),距离岐山可是够遥远的。
跟周公旦一样,召公奭派他的儿子就国执政,自己留在镐京辅政,成王时位列三公(周朝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为太保。
召公奭和周公旦共同辅佐周成王,双方分陕而治,各自负责一方,据说还立石柱作为界限。这里的‘陕’,并非今天的陕西省,而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县。
‘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据《史记》记载,召公治理西部一带,尽职尽责。他亲自到乡村城镇去巡察,附近有一棵棠梨树,他常常坐在棠梨树下处理政事,为百姓决狱治讼,公平合理,很受广大民众的爱戴。
时间久了,百姓对那棵棠梨树也产生好感。召公离去后,当地百姓只要见到棠梨树,难免想起召公,于是,就把那棵棠梨树保护下来,并作了《甘棠》一诗纪念。
还是欣赏一下《甘棠》吧:
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翻译:
郁郁葱葱的棠梨树啊,
莫要剪枝莫要砍伐,
召伯曾居住在大树下。
郁郁葱葱的棠梨树啊,
莫要剪枝莫要折断,
召伯曾端坐在大树下。
郁郁葱葱的棠梨树啊,
莫要剪枝莫要弯曲,
召伯曾休憩在大树下。
爱人及树,睹树思人,那种对圣贤的怀念,千百年不曾改变。
所以说,当官,一定要秉公执法,问心无愧,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后世,对得起良心。万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善,他们能永远感激在心;恶,他们能让你遗臭万年。
春秋之前,很少有北燕的记录,甚至连国君的名字都没留下来,比小小的南燕出道都晚。
由于距离中原较远,周围基本被戎狄包围,现在的北燕,本身也比较弱小,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如果不是齐桓公伸出援助之手,北燕恐怕已经不知不觉中被灭掉,不会出现在史册中。
公元前664年,山戎突然大举进攻,燕国危在旦夕,不得不向‘方伯’齐桓公求救。燕国,此时才正式走上历史的大舞台,不过还是个总被欺负的受气包。
作为‘方伯’,扶危济困,理所当然,而且齐国与山戎也常有摩擦。前文说过,公元前706年,山戎曾经越过燕国,攻打齐国;齐僖公为了抵御山戎,不得不向诸侯求助,在郑国太子忽的努力下,给山戎以沉重打击。
然而,山戎并没有被消灭,反而在战争磨练中越来越强大,现在,终于成为一大祸患。齐桓公与管仲,不得不重新考虑局势。
同一时期,南方的楚成王,任用了一位新的令尹(宰相),名字叫斗谷於菟,也称斗子文。他让楚国国力日渐强大,时刻威胁着陈、蔡、郑、宋等中原国家。
管仲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必须先安定北方,得到诸侯拥护,然后,才能率领诸侯南下伐楚,打消楚国的气焰。
而且,燕国是召公奭的后裔,看在召公的份上,必须救。
救援北燕之前,齐桓公还有一些事情要做。各位还记得纪国吗?齐襄公为报九世之仇,灭了纪国。公元前682年,或许由于逃亡的纪候病逝,夫人叔姬一个人回归纪国的酅(xī)城,孤单单地守候了十七年。
公元前665年12月,纪叔姬去世。
‘周礼’,是圣贤书,也是害人药,能育人,也能毁人。叔姬的死,让纪国与鲁国的最后一丝亲情彻底断绝。公元前664年秋7月,齐桓公做了一件不太讲究的事情——占领了鄣城。
当年为了‘九世之仇’,齐襄公灭纪,并没有断绝纪国的祭祀,留下一座酅(xī)城,作为纪国祭祀先祖之用,鄣城也得以残存。
鄣城名义上属于纪国,实际被齐国控制,没有一点儿威胁。
《公羊传》和《谷梁传》都认为,鄣城是纪国遗留的城邑;杜预的《春秋左传正义》则认为,鄣城是纪国的附庸国,这不现实。快要灭亡的国家,还能有附庸国吗?本人觉得,应该是纪国残留的一座城邑。
就这样,齐桓公毫不留情地把鄣城收入囊中。
其实,夏季的时候,鲁国已经发觉齐国在调动军队,于是陈兵于成地。一者防备齐国,再者想救援鄣城,但是,这一切就是个形式,带兵的将领没有威望,鲁军最终也没敢轻举妄动。
如今齐军气势正盛,没必要为了一个无法挽救的纪国,去与‘方伯’为敌。
当然,鄣城人并没有与齐军发生激烈的流血战斗,齐国只是派出军队压境,鄣城就主动投降了。因为没必要反抗,双方不是一个级别,如果打起来,齐军可以把鄣城踏平。
齐国收服鄣城,主要是另一个原因——震慑鲁国。因为,齐桓公准备率领大队人马,行军千里讨伐山戎,不希望鲁国在背后捅刀子,那可是致命的。
遂国的悲剧,不能重演。
公元前664年冬,齐桓公与鲁庄公在边境的济水相遇。这次相见,有人认为是刻意的,有人认为是无意的。
如果我们在外地,忽然碰到多年不见的同学、朋友、明星或者初恋情人,这纯是邂逅。但两个国君在国境线上偶遇,那就太巧合了,显然事先有安排。
这次齐、鲁两大巨头会面,并非为了纪国,而是为了燕国。齐桓公明确告诉鲁庄公,由于受到山戎困扰,燕国求救,故而准备北伐山戎。
对于齐桓公大公无私的做法,鲁庄公非常钦佩,或许,他也愿意提供粮草军队,但是,齐桓公婉拒。任何诸侯也没邀请,而是齐国大军,单独行动,开始一次大规模远征。
为了燕国,为了中原诸侯,为了自己的霸业,这是一次艰苦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