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君听说庆父死了,突然想起,鲁国曾经许诺自己很多贿赂啊!于是,竟然恬不知耻,派人到鲁国讨要。
一般来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办成了,受之无愧,办砸了,赂归原主,这是规矩,大家心知肚明,谁也不用说出口。
关键现在庆父是自杀,而且是莒国把他放跑的。莒国没有按照规则办事,却大言不惭来索要酬劳,想两面通吃,这就不太讲究了。有理讲理,没理退避,不要耍赖。
这个贿赂,不能给,不能惯着这种坏毛病。
公元前659年冬,莒国派遣军队,气势汹汹,来鲁国讨要贿赂。可以说,这次大张旗鼓的无耻至极的‘索贿门’事件,虽不如前面那位贪婪的宋庄公,规模也不小;宋庄公毕竟签有合约,还知道先礼后兵。
对于这种恶劣品行,绝对不能纵容。鲁国派季友率军前去迎战,结果把莒军打得惨败,而且杀死了莒君的弟弟莒挐。鲁国为此大肆宣扬,夸赞季友的功绩。
贿赂没得到,反而损兵折将,莒国的代价太大了。
这次战役,季友耍了个小聪明。据《谷梁传》记载:出发前,季友带了一把锋利的宝刀——孟劳。战场之上,季友对莒国的将领莒挐说:“我们两个打仗,士卒有什么罪过,我要跟你单挑。”
对方提出挑战,拒绝就是耻辱。
于是,双方命令士卒都退远点儿,不用帮手,彼此单打独斗,颇有梁山好汉的作风。
当季友处在下风的时候,鲁军一侧有人大喊:“孟劳,孟劳!”
孟劳,是鲁国著名的宝刀,削铁如泥,这次上战场,季友多了个心眼,临时藏在身上。莒挐一听‘孟劳’,茫然失措,什么意思啊?当他愣神的功夫,季友则恍然大悟,突然抽出宝刀,一刀劈去,连头盔带脑袋,削去一半。
其锋利程度,快赶上传说中的屠龙刀了,鲁军乘势进攻,大败莒军。
这一战,莒挐的名字有幸被《春秋》记录在案。按规矩,不是卿,孔夫子就不会把名字列入《春秋》,为了赞扬季友的功绩,莒挐也跟着‘青史留名’。
鲁僖公很高兴,当时就把汶阳之田和费邑赏赐给季友。
汶阳之田虽然是季友的封地,由于土地肥沃,靠近齐国,成为双方战场必争之地,基本被齐国控制;直到公元前500年的夹谷会盟,才被孔子要回。
费邑,将成为季氏子孙的根据地,后来发生许多大事。
莒国、鲁国这场大战,双方结怨很深,或战或和,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后来卫文公有心化解两国的恩怨,没有实施就病逝;到了公元前635年冬季,他的儿子卫成公总算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让鲁国与莒国和好。这些都是后话。
庆父、叔牙都死了,但是,他们的后代却存活下来。季友念念不忘兄弟之情,保举他们的后人,在鲁为官。庆父的后代是孟孙氏,叔牙的后代是叔孙氏,季友的后代就是季孙氏(也称季氏)。
‘三桓’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进而发展为铁三角,从鲁僖公开始,势力越来越大,后期甚至凌驾于鲁君之上。鲁昭公时期,想铲除季氏,结果被季文子赶跑,在外流浪八年。
到了孔子时,想弱‘三桓’、尊国君,强力‘隳三都’,最终还是以失败结束。
无论如何,经过三年的内乱,鲁国终于在鲁僖公时期得到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