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使者之贞(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服蔡国后,‘八国联军’杀气腾腾向南方的楚国进发。这是一次大型的军事行动,霸主预谋多年,诸侯期盼很久,最好能彻底消灭楚国,永绝后患。

想消灭楚国,谈何容易?那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途中,有个戴着獬冠,穿着楚服的人,把车马停在路旁,边欣赏春景,边悠闲地在路边等待诸侯,根本没把‘八国联军’放在心上。如果是秋天,难免使人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

獬,是传说中的独角兽,善于辨别是非,刚正不阿。据说,楚文王发明獬冠,长期戴着,故而风靡楚国,之后流行于诸侯,再后来成为法官的专属。

此人名叫屈完,楚国贵族,与战国时期著名的大诗人屈原,同气连枝。

楚成王听说‘八国联军’到来,内心也受到震动。这是一场大仗,真要打起来,楚国也输不起,毕竟,楚国内部刚刚安定,真要惨败,必将对他的宝座影响巨大。

屈完,是楚成王派遣的使者。这次慨然而来,重任在身,早已想好了对策。‘八国联军’?没听说过。

转眼间,前方烟尘滚滚,诸侯大军长驱而来,如入无人之境。屈完站在原地,面对腾腾杀气,纹丝不动,诸侯大军,不得不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远远对视着他。

八军排列,一人独立,丝毫不落下风。

看着静止的大军,屈完整理衣冠,前去拜见齐桓公。见面以后,他也没啰嗦,直接就问:“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即使牛马发情狂奔也不能相遇(虽风牛马不相及)。为什么率军来到我们的土地上?”

成语‘风牛马不相及’,最早就出自这里。

古人打仗,讲究先礼后兵,但这次是突袭,本以为给楚国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楚国竟然派了个使者,单车匹马阻住道路。

谁透露了消息呢?《东周列国志》写的是竖刁收取了重礼,把伐楚计划泄露给了蔡穆侯,然后,楚国才明白其中的曲折。

这也太小看楚国人的智商了。

《左传》明确记载,两年之前,即公元前658年秋,贯地会盟中,竖刁已经泄露军情。至于什么军情,没有记载,但一定和伐楚有关。

齐桓公三年三会盟,明显就是针对楚国,还称得上秘密吗?

这次伐楚,没有真刀实枪的在战场相见,舌尖却先派上用场。打仗也要讲理,中原号称礼仪之邦,作为盟主,不能无端挑起杀戮,至少,也要找个可能存在的理由。

首先站出来的,还是管仲。

看来,楚国已经有了准备,谋划了三年的偷袭计划,就这样瞬间破产。其实,真要打起来,虽然人数占优,却是客场作战,不占地利,胜负难料。

他临机应变,说道:“以前召康公奉了周王之命,对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以辅助王室。’赐给我们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给王室进贡菁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lù)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当年周昭王南巡到楚国,却没有回去,我们为此而来责问。”

召康公就是召公奭(shì),和姜太公、周公旦等辅佐武王灭纣,都是功高盖世。

菁茅,也称包茅,是楚国特产的一种植物。按规定,楚国应该年年向王室进贡菁茅,这些毛糙有什么用呢?古代祭祀,祭酒顺着成捆的菁茅渗入地下,就表示鬼神已经饮用了祭品。

至于周昭王,原名姬瑕,是西周第四位王。他多次率军南征,说白了,就是恃强凌弱,侵伐无度,掠夺资源。最后一次南征时,当地人非常憎恨他,白送给他一艘大船作为礼物。

白给的,能有什么好?

周昭王很高兴,乘着大船渡江,继续南侵。当大船驶入汉水中央的时候,风大浪急,船身突然解体,周昭王被淹死在汉水之中。

原来,这艘大船,是用特效胶粘固,江水浸泡一定时间,自然解体。

这件事有点丢人,所以正史都一笔带过,只记录‘南巡不返’。现在都过去了几百年,以此为罪讨伐,明显强词夺理。

屈完也不是易与之辈,岂能堕了楚国的威风,振振有词说道:“不供菁茅是我们的过错,我们知道了;至于昭王不返,请你们去问问汉水之神吧!”

人的嘴是很重要的,除了吃饭,关键就是说话。脑袋反应快,嘴巴也得跟上,如果心中明白,却笨嘴拙舌,绝不允许当外交官,丢人。看看星爷演的《九品芝麻官》吧,一张嘴的威力,惊天动地。

其实,东周时期,诸侯基本不再朝拜周王,即使讲礼的鲁国,也不按规矩去朝拜,何况自称‘蛮夷’的楚国呢?

至于菁茅,楚国遍地都是。不进贡菁茅,这点确实本国不对,不痛不痒的小过错,承认就承认了,大不了多送些;至于昭王之死,那是弑王大罪,可担当不起,决不能承认。

两位高人,没有像俗人吵架那样,指手画脚吐沫星子乱飞。

话里有话,点到即止,彼此心照不宣。其实,楚国最大的罪名不是这些,而是擅自称王。周朝虽然没落,旗帜并没有倒塌,天下‘二王’共存,真王却无力讨伐假王,只能默认,多么委屈?

但是,管仲也没法责备。楚国已经称王三代了,如果强迫去除王号,楚王能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南北战端一开,必将血流成河,永无宁日。

屈完只是一位使者,没有决定权,弄明白了诸侯来意,一切必须禀报楚成王,然后再做决定。屈完走后,‘八国联军’继续进兵,一直到达陉地(今河南郾城南)。

现在,对‘八国联军’来说,已经是骑虎难下。表面上联军兵强马壮,但每天耗费大量钱财粮草。战,不敢保证必胜;退,成为诸侯笑柄。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气势上压迫楚国,逼迫他们求和。

双方就这样相持下去,‘八国联军’坚决不退。

这期间,有个人很不走运,就是那位中国第一女诗人的老公许穆公。或许水土不服,或许年纪大了,经过这一番折腾,再也坚持不住,最终病死军营。

还没交战呢,联军先损失一位国君,扫兴。这在联军内心,投下一道阴影。

这绝对是因公死亡,不用弄虚作假,国家必须有所补偿。周王室已经很穷了,不过权力还在,既然为王室作战而死,必须奖励,按照规定,加爵二等。

五等爵位中,公爵为上等,侯爵、伯爵为中等,子爵、男爵为下等。许穆公为男爵,以侯爵之礼安葬;周天子又赐衮(gǔn)服入殓,这是公爵待遇,也算死的光荣。

夏季的某一天,把诸侯晾的差不多了,屈完姗姗来迟。

双方都不想开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谈。但为了面子,楚国要求诸侯军队必须撤退一段距离。这都是小问题了,只要能和谈,一切都好办。

于是,诸侯军队撤退到召陵(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

既然诚心谈判,那么内容就比较简单了:你们立刻撤军,我们马上进贡,彼此各退一步,今后井水不犯河水。

然后,楚国再给每位诸侯准备些土特产,表示一下问候和感谢,大家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你好我好他也好。就这样,来时轰轰烈烈,走时悄无声息,没动一刀一枪,没伤一兵一卒,对楚国没有实质性打击。

如果就这样结束,有点虎头蛇尾,实在丢人。

没关系,管仲的智慧是无穷的,总有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既然来了,就展示一下中原的军威,让楚国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不要没事找事,至少也要给他们造成点心理压力。

公元前656年夏,齐桓公让诸侯陈兵列阵,旗帜鲜明,甲戈林立,然后邀请屈完乘战车阅军。阅军过程中,突然间战鼓齐鸣,杀声震地,可以想象,那场面绝对雄壮威武,振人心魄。

这次阅军,百年一遇。后来想称霸的楚灵王,向伍举(伍子胥的爷爷)咨询会盟诸侯的仪式,最后选择的就是‘召陵之师’。

参观完这威武雄壮的军队,齐桓公趁机对屈完炫耀道:“诸侯跟着‘不榖’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

作为周天子,可以称‘余一人’,天下有了灾害,则自贬称‘不榖’,表示警醒;诸侯则称‘孤’,有了灾害则警醒自称‘寡人’。楚国私自称王,不敢称‘余一人’,故而常常谦称‘不榖’。当然,秦始皇之后,历代帝王多自称‘朕’。

按礼,齐桓公只能自称‘孤’或‘寡人’,那就显得比楚王低一级,绝对不行。这里自称‘不榖’,就是表明,本人是替天子来巡视,不能比楚国的级别低。

这话挺客气,软中带硬。

屈完也客气回答:“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这正是我君的愿望。”

齐桓公听了,难免得意忘形,不禁自夸道:“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

这明显是在耀武扬威,隐含威胁。如果是一般人听了,面对如此阵势,定然低三下四的,羡慕夸奖加吹捧。

屈完并非一般使者,楚国不惧怕齐国,我也不惧怕你齐桓公,大不了一死而已。于是坦然反驳道:“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的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强大,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

不愧是屈原的先祖,三言两语,就让齐桓公惭愧无语,对屈完非常佩服,礼敬有加。

作为一名使者,不仅仅是讲话谈判那么简单。必须上不失国体,下不失自尊,即使把命丢了,也不能轻易屈服,这才是一名外交官的本色,屈完非常优秀。

曾看过一则报道,南京跟日本的名古屋搞什么联谊城市。当名古屋的市长提出‘南京大屠杀’是子虚乌有的时候,我们南京市派去的官员竟然含糊其辞,不置可否,还大谈友好,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有。

昔日‘狗汉奸’,也不过如此。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觉得自己很笨,很愚蠢,所以我也不想着当官;但是,南京竟然派出了一位比我还笨,还愚蠢的高官去表达友好。我实在无话可说!

还是回到春秋时期吧!

在历史书中,屈完好像没有什么别的事迹值得夸耀,提起他恐怕很多人都不认识,甚至误以为著名的屈原。

屈完只不过是一个使者,爵位不高,按礼没资格和诸侯订盟。但是,我们这位使者,没用楚成王出面,独自顺利完成使命,与诸侯订盟而返。

为什么?因为他的一言一行,不失尊严,不失国体,得到齐桓公和诸侯的尊敬。《春秋》中提到屈完,并没有用‘派遣’的字样,而直接说‘楚屈完来盟于师’,把屈完和诸侯直接对等了。

可见,孔夫子多么赞赏他!

屈完,使者的榜样。在他之后,国佐、解扬、蹶由、公孙青都被后世所尊重。

这次‘召陵之盟’,非常重要,是齐与楚的第一次正面碰撞。按照时间顺序,‘九合诸侯’,排在第六次。

之后,诸侯退兵,楚国派遣使者,向周王进贡。

周惠王很高兴,为此祭告太庙,赏赐祭肉,并对楚国使者说:“镇抚你们南方,不要侵犯中原。”这次楚国进贡,让周惠王受宠若惊,竟然赐给楚国祭肉。

祭肉,一般给神象征一下,然后切成整块,赏赐给大臣或者亲近的人,楚国根本没资格获得,可见周惠王多么激动。而他的那句话,更是让楚国如获至宝,以此为契机,吞并南方许多小国,扩地千里,终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管仲,很聪明,除了北伐山戎,真刀真枪地打了一仗,另外的伐鲁、伐宋、救援邢卫、讨伐楚国等,都是点到即止,并没有见到一点血光。

政治能解决,就不浪费战士的生命。一场万众瞩目的大战,就这样戛然而止。

作为一名使者,屈完面对强敌,不亢不卑不辱使命,在春秋的历史中,有他一席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