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代篡夺(一)(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国代代相传,历经周王室的‘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等大事件,晋国保存了下来,但内部也是几度风雨,变乱纷呈。

到了第九代晋穆侯,娶了齐国美女为夫人。

公元前805年,晋穆侯讨伐條地(也称鸣條,今山西夏县西北)戎人,似乎战况不佳;恰在此时,夫人生下太子,为了记住与條戎的仇恨,晋穆侯为孩子取名为仇。

这个名字,很不吉利,即使仇恨再深,也不能这么给孩子取名,冤冤相报何时了。名字,虽然只是称呼,无形中却影响孩子的一生,马虎不得。

公元前802年,晋穆侯讨伐千亩(今山西介休南)的姜戎,取得胜利。这次,穆侯又得了小儿子,为了纪念,取名为成师。

古人给孩子起名是很讲究的,特别是君王贵族之家,如前面的鲁庄公。除了梦中注定,用鲁国申繻的话来说,讲究祥瑞、假借等等,但不能用国名、官名、山川名、疾病名、牲畜名等,以防止避讳。

即使现代人,给孩子起名,先要找人算一卦,什么生辰八字,阴阳五行,吉凶富贵等等。推理完了,搜出一堆字,再像拼图一样排列组合,有福有金有权,讲究个吉祥如意,很少看到小孩名字中有‘仇’的。

科学与伪科学,存乎一心,给孩子取个吉祥的名字,图个心安。但有时候不得不服,名如其人,确实不虚。

晋穆侯这两个孩子,太子取名为仇,次子取名为成师,就像善与恶、美与丑,反差实在大。从名字已经可以看出,晋穆侯对小儿子更加宠爱。

当时,晋国的乐官师服很不解,惊讶地说:“君王给孩子取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次子取的名字正相反,以后晋国难道能安稳吗?”

师服的话,在《左传》、《史记》中记录下来,也许只是巧合,然而,他预测的结果如何呢?晋国从此内乱不断。

翻看历史,固然是百姓的创造史、血泪史,更是一部权力争夺史、杀戮史,或者说,是家族内部杀戮史。每一次更迭,每一个台阶,都沾满了鲜血。

晋穆侯去世后,他的弟弟殇叔篡位,太子仇不得不逃亡在外。

他不甘心,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才是晋国的合法继承人。所以,他暗中积蓄力量,三年后,悄悄返回晋国,袭杀殇叔,然后自立为君,就是晋文侯。

首先要明确,这位晋文侯,并非后来担任霸主的晋文公,俩人不是一个级别,差了一百多年,辈分悬殊。而且,晋文公已经不是晋文候的直系了。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直接导致西周灭亡。晋文侯深明大义,出兵帮助平王东迁,二十余年后,还帮助铲除了公子余建立的另一个政权,对王室功劳不小。他的日子也算安稳,得享天年,去世后,他的儿子姬伯即位,就是晋昭侯。

对于这位晋昭侯,关于他的事迹不是很多。《左传》记载了他的一个愚蠢决定,致使晋国更加战乱不休,也搭进了自己的小命。

当年殇叔篡位的教训,让晋文侯心有余悸。他在位的时候,对弟弟成师时刻提防,但并没有痛下杀手。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刚刚即位,就把曲沃(今山西曲沃县),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并且由身份高贵的栾宾辅佐。

这位栾宾,是晋国公族,栾氏,后来成为晋国的一个重要家族。

当时成师已经五十八岁,爱民如子,德义远播,所以晋国百姓都归附他,称之曲沃桓叔。

为什么把曲沃封给叔叔成师?没记载,或许就是为了拉拢他。有一点很重要,翼城(今山西翼城县),作为唐尧的封地,早已成为晋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

但是,曲沃的面积,比翼城大。

这是什么概念?前面说的郑庄公封给弟弟太叔段的京邑,就比国都的面积大,导致后来的兄弟相残。当然,晋国这件事,比郑国早了二十余年。

有见识的师服,看出了端倪,评论道:“我听说国家的建立,根本大而末枝小(本大末小),才能够稳固。所以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建立卿大夫釆邑,下面又有宗室子弟为官,庶人、工、商各有亲疏等级,百姓才不会有非分的念头。现在,根本衰竭,民心离散,不乱还等什么呢?”

成语‘本末倒置’,最早就出自这里。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发动叛乱,弑杀晋昭侯,迎接曲沃桓叔。至于他们有没有内外勾结,史书也没有列出确凿的证据。

但是,曲沃桓叔确实想进入翼城,确实觊觎晋国的君位,而且,他确实带军队去了。他的野心,他的伪君子面孔,此刻暴露无遗。他前面的所做与此时的所为,形成鲜明对比,就是为倾覆晋国做准备。

晋昭侯,是东周早期被弑的国君之一,《左传》也曾提及。但是,由于孔子所编《春秋》,始于公元前722年,晋昭侯之死在此之前,所以,并没有把他列入‘弑君三十六’的行列。

对于曲沃桓叔的到来,冀城很多人并不欢迎,因为他是入侵者、篡逆者,不是正宗。晋国的忠诚之士,组织军队奋力攻打曲沃桓叔,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封地。

晋国与曲沃,彻底撕破面皮,但是,晋国人却无力灭掉曲沃,任凭它像一颗钉子,楔在晋国大地上。

晋国人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国君,就是晋孝侯。

当然,那位谋逆弑君的潘父,晋国人并没有放过他,直接杀死。

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带着遗憾死去,他的儿子姬鳝继位,就是曲沃庄伯。

攫取晋国的权力,拥有晋国的土地,统治晋国,曲沃桓叔没有成功,但是,他已经给子孙指明了方向。战端一开,永无止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曲沃庄伯,将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努力,直到拥有整个晋国。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率军攻打翼城,杀死了晋孝侯。虽然《左传》也提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没有把晋孝侯列入‘弑君三十六’的行列。身为晋国之君,父子先后被弑,可谓人间悲剧。

晋国人很愤怒,他们集合军队,攻打曲沃庄伯,把他赶回曲沃。但是,由于曲沃地盘大,人心齐,晋国人依然无力把它彻底灭掉。

成师的后代,一直没有放弃消灭太子仇的后代,目的很简单:取而代之,成为晋国正宗。

晋孝侯死后,晋国人立他的儿子姬郄(xì)为国君,就是晋鄂侯。晋鄂侯即位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鲁国鲁隐公即位,《春秋》纪年正式开始。

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贼心不死,再次攻打翼城。

当时郑国强大,郑庄公在诸侯间如鱼得水,所以,曲沃庄伯邀请了郑国,同时还邀请邢国帮忙,誓要灭掉翼城,独霸晋国;不仅如此,曲沃庄伯通过非常规手段,取得了周王室的支持,周桓王派遣大臣尹氏、武氏,率军支援曲沃。

为了权力,那种‘不放弃’的精神,让人恐惧。各种卑鄙手段都用上,对于亲情更加漠视。

有了周桓王的支持,曲沃名正言顺,局势对晋鄂侯极端不利。最后,不得不放弃翼城,逃往晋国的随地(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这里后来成为士会的封地。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不知为何,曲沃庄伯却背叛了周桓王。前面也介绍过,当时周桓王正与郑庄公斗气,双方几乎水火不容;郑国实力强大,曲沃庄伯依靠郑国,必然要得罪周桓王。

秋季,周桓王派虢公率军帮助晋国,把曲沃庄伯赶回曲沃,立晋鄂侯的儿子姬光为新君,就是晋哀侯。

第二年春,晋国人迎回晋鄂侯,让他居住在鄂地。

公元前716年,曲沃庄伯没有完成父亲的遗愿,郁郁而终。儿子姬称接过父亲和爷爷的理想,继续实施取而代之的宏伟计划,他就是曲沃武公,后世也称他晋武公。

杀戮,依然继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