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怀璧其罪(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国,一个小国,都城大致位于现在山西的平陆县古城村。

周朝的先祖古公亶父,他的妃子太姜,分别生了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老三季历。按照规矩,作为长子的太伯(泰伯),有继承权,不过季历的儿子姬昌十分贤能,有圣贤的祥兆。

古公亶父看着孙子姬昌长大,有心把家业传给他,但太伯和仲雍排在前面,于礼不合。实在无法张口,于是念叨一句:“我的后代将有振兴者,恐怕就是姬昌吧!”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句话,太伯和仲雍就明白了,父亲是想把家业传给季历,以便将来传位给侄儿姬昌啊!

太偏心了,哪有这么分家产的?

却说三兄弟的母亲太姜,非常贤惠,‘周室三母’之首。她可是一位贤内助,古公亶父非常器重她,有大事必和她商量,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

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这话不严谨,是有一个‘贤惠’的女人。

太姜以身作则,教子有方,所以,他的三位儿子,个个品学兼优,特别是品德,绝对一流。

现代教育,品德课,非常重要,却也非常不受重视。信息时代,常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研究生、博士生,或‘霸座’,或‘精日’,或‘卖国’,实在让人愤怒。国家花费重金,怎么培养出这些高级败类?

由于家教好,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太伯和仲雍听了父亲的话,没有抱怨,没有争夺,没有愤怒,没有要死要活做出丢人现眼的举动。

他俩悄悄逃到南方,断发文身,与当地蛮人杂居在一起,以示不可重用。

当时的南方,比较落后,被称为‘蛮夷’,但是民风也很淳朴。当地人听说了他们让国的义举,非常敬佩,主动聚拢归附的有一千余家(已经不少了),建立了早期的吴国。

后来,古公亶父把家业传给季历,季历传给周文王姬昌,姬昌又传给儿子周武王姬发。

周室厚积薄发,在周武王这一代,终于灭掉商纣,建立周朝。

周武王已经统一天下,分封诸侯的时候,想起昔日太伯和仲雍的大恩。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他们的后裔,希望能加以赐封,也算回报。

最后,终于在南方找到了吴国。

据《史记》记载,太伯没有后代,挺遗憾。仲雍的曾孙周章,已经是吴国国君,于是,周武王正式把他封在吴地。

周章还有个弟弟,史书称他姬仲。为了表示感谢,周武王把姬仲封在夏朝故都的遗址上,就是我们要说的虞国,姬仲成了虞国的第一任国君,也称虞仲。

虞国的历史记录流传很少,特别是西周时期,似乎啥事也没有,像一潭死水,甚至国君的名字也没留下。

春秋时期,虞国终于开始露头,不过没有一件好事。

公元前702年,因为贪婪无道,虞公失去了国家,不得不逃亡。当时的虞公叫什么?不知道。

他的弟弟虞叔,藏有一块上等宝玉,这个消息,不知为何,传到了虞公耳朵里,就派人索取。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抢劫。跟强盗们挥舞着刀枪,在荒郊野外设下埋伏不一样;这是权大的抢权小的,官高的抢官低的,明目张胆,无形的大刀虚悬头顶。

那块美玉,并非今天商场里摆放的几十万上百万的玉器,而是无价,留下来完全可以给儿子当个传家宝。

而且,古人对玉的珍惜,比今天的人超越无数倍。因为对于古人来说,玉器更多的是象征,并非买卖的商品。达官贵人佩玉,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君子贤士佩玉,那是品德高尚的象征。

作为虞公的弟弟,虞叔的地位,可以说高不可攀了。能得到那块美玉,相信也是费尽心机。这么好的宝贝,凭什么白白送出?

于私来说,你是大哥;于公来说,你是国君。你拥有整个虞国,身边美女成群,国库财宝无数,却还要贪图我这一块小小的美玉,岂有此理?虞叔想都没想,一口回绝。

事情过去之后,虞叔渐渐有了悔意,整日寝食难安,内心总有种心惊肉跳的不祥之感。

如果国君因此而问罪,该当如何?那家伙,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虽然虞公是自己大哥,有血脉亲情相连,但毕竟是一国之君,就他那个德行,实在糟糕。得罪他,后果难料,关键是他极端贪婪,这种性格全国人都知道,真要给自己安个罪名.......

虞叔越想越害怕,自言自语道:“周朝有句谚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要这个美玉干什么呢?难道用它来买祸害吗?”

人就怕想不通,就怕优柔寡断。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放弃宝玉,明哲保身。

虞叔的思想经过几番挣扎,终于想通了:钱才,乃身外之物,不必苛求。他及时回头,亲自出马,慷慨地把宝玉,双手献给了大哥虞公,并且好言好语溜须奉承一番,希望能保得家族平安。

现代人爱玉,讲究‘黄金有价玉无价’,多数并非欣赏,而是贪图玉中潜在的无穷财富。特别是那些‘赌石’的人,为了财富,拿身家性命去冒险,或者富甲一方,或者一穷二白。

有些宝贝,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搞不好,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这位虞公正在郁闷,甚至找了几个智囊出谋划策,要通过其它龌龊的手段,无论如何,也要弄到那块绝世好玉。没想到,虞叔竟然亲自上门,把宝玉拱手相送。

太意外!太惊喜!太开心了!

当国君真好!高高在上,一句话,下面人就把宝贝双手奉上,神仙也不过如此啊!

这么轻松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宝玉,虞公沾沾自喜。至少向虞叔表示一下感谢,或则投桃报李,赏赐点土地财物,也算心意,那样虞叔内心也能平衡点儿。

不,这位虞公不仅没有表示谢意,反而贪性不改,又打起了虞叔的主意。

过了一段时间,也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听说虞叔还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光华四射,削铁如泥。于是,虞公派人通知虞叔,要求他献出宝剑。

贪婪,永远是人类的最大敌人。都想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损失更惨。现代的骗子们为什么屡屡得逞,根源就在于,他们抓住了人类内心潜在的‘贪欲’。

作为人,都难免有贪心的时候。普通人如此,可以理解,谁不想占点儿小便宜?为父母,为孩子,为亲人,小来小去冒险贪点儿,无伤大雅。

但作为国君,一贪再贪,贪欲无度,那不仅仅是丢人,那将影响整个国家,影响全体社会风气,甚至毁灭民族的高尚精神,弄不好,江山性命都搞丢了。

虞叔本以为献出宝玉,万事大吉,不料国君竟然再次张口,让自己献出宝剑。

没想到,没想到啊!当国君之前,他虽然贪婪,却也有所收敛,不敢明目张胆;当上国君之后,竟厚颜无耻贪得无厌到如此地步。

宝玉已经给他,如今又要宝剑。如果不给,必然有借口加罪;如果给他,那么有任何好东西,他就会张口索取,拒绝,早晚还会找其它理由杀了自己。

如今几乎已经是必死的杀局,如果一再忍让,就等于坐以待毙,等着大哥向自己砍出那致命的一刀。虞叔思前想后,不甘心啊!

于是,他暗中谋划,趁其不备,起兵攻打虞公。

虞公根本没想到,这位甘心献出宝玉,满面忠厚的弟弟,竟敢发兵攻打自己。

作为国君,平日也是蛮横贪婪惯了,偶尔关注边境安危,对内一点儿防备也没有。加上自己不检点,大贪小贪,名声极臭,没有多少士兵愿意替他卖命。很快,虞叔就取得胜利,把虞公赶出虞国,从此成为流浪者。

人生有尽时,贪欲无止境。这位虞公,只因为贪婪,结果自取其辱,把国家也丢了。

虞叔是否自任国君,史书没有记载,至少,虞国没有灭亡。

三十多年后,虞国再次出现一个贪婪的国君。这次可没有以前那么幸运了,因为,附近的晋国,正在虎视眈眈观望着虞国大地,准备把它纳入自己的版图。

虞国和虢国,相关的历史资料非常少,却因为一个‘假虞灭虢’的典故,从此名垂青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