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齐桓公去世后,中原没有谁能让诸侯信服,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各小国家成了一片散沙;宋襄公曾想会合诸侯,终因实力有限,败于泓水,伤重而亡。
当时楚国实力强大,小国纷纷臣服,最早的就是郑国。
郑国位于中原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初齐桓公为了得到郑国,多次与楚国对峙。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对楚国的实力,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打击。
自从齐桓公去世,郑国没有了依靠,只好乖乖的向楚国低头。没办法,小国寡民,生存不易。就像今天中东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一样,被人欺负的惨不忍睹。
郑国近处有个滑国(今河南偃师市附近),是个姬姓小国,平时依附郑国。估计滑君看不惯郑国对楚国低三下四的态度,或者有其它的利益,所以背叛郑国,转而依附卫国。
公元前640年夏,郑国军队讨伐滑国。若论军事实力,郑国打不过齐、楚,收拾滑国还是很轻松的。滑国弱小,反应敏捷,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刻表示臣服,且送上礼物,郑国随后撤军。
但是,郑国军队前脚离开,滑国后脚照样依附卫国。
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纯粹小人作风,给郑国造成很大麻烦。当然,对于郑国来说,早期夹在齐楚之间,后来夹在晋楚之间,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比滑国还过分,差点被灭掉。
郑文公非常愤怒。公元前636年,派公子士洩、堵俞弥带兵再次进攻滑国。
滑国依然打不过,卫国又忙于对付邢国,也无暇救援。滑国虽然狼狈,毕竟是姬姓封国,通过其他渠道,竟然请动周襄王,派使者调停。
周襄王派大臣伯服、游孙伯,到郑国为滑国求情,希望看在王室、看在大家都是一脉相承的份上,和平共处。
此时天下纷争,周襄王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却军事实力有限,只有一个虚挂的头衔。各路诸侯根本不把王室放在眼里,甚至最讲究礼仪的鲁国,许多年都不去朝贡,害的周桓王在公元前697年,不得不亲自张嘴要车马。
看到周襄王的使者,郑文公气就不打一处来。
起因,还要回到他的父亲郑厉公身上。当初王子颓之乱,周惠王被迫躲避到郑国,郑厉公与虢公携手平定叛乱,护送周惠王归国。
这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为了表示感谢,周惠王分别巡视虢国和郑国。天子亲自莅临,相当于国家元首到地方视察,给足地方领导面子,必须热情款待。
或许喝酒一时兴起,周惠王赐给虢公饮酒的礼器,酒爵;而后来赐给郑厉公的,则是一面铜镜(鉴)。
铜镜是妇人化妆所用,按礼不应该赏赐大臣。
这世界,要保证绝对公平,实在太难。周惠王和郑厉公都死去多年,因为那点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郑文公还在耿耿于怀,真有点小题大做。
卫国和郑国,都是姬姓,都是王室亲戚,地位平等。现在,周襄王派使者替卫、滑说情,分明偏袒卫国。
郑国为王室付出那么多,凭什么总受到不公的待遇?
旧恨新怨,一起涌上心头,郑文公一怒之下,竟然派人拘捕了周襄王的使者。这可是犯上作乱大不敬,公然与周王对抗,即使如当初的霸主齐桓公,对周王也礼敬有加,不敢有丝毫过分之举。
数一数,整个春秋时期,胆敢拘捕天使的,除了郑文公,就是后来的齐懿公。
没有了霸主的支持,一个小小的郑国,竟敢拘捕天子使者,对周襄王来说,可谓颜面尽失。
他十分恼怒,这是对王权的蔑视与侮辱,不可纵容。
话说回来,一切的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天王怎么了?你没有本事,没有实力,没有强大的军队,我就敢蔑视你,就敢侮辱你,就像蔑视‘联合国’一样,其狂妄程度让世界人民目瞪口呆。
道理很简单,古今都一样。
王室军事实力有限,霸主齐桓公早已不在,周襄王又不甘心忍气吞声,愤怒之中,竟然想到了利用北狄。
当时,北方的狄人,已经建立一些国家,实力强大,特别是赤狄,各国都很畏惧。周襄王为解心头之恨,不顾后患,派人联系北狄,要借助狄人的军事力量,讨伐郑国。
大臣富辰,立刻劝阻道:“不行。我听说太上以德安民,其次要亲近亲戚。武王建国,把土地分封给亲戚,作为王室的屏障。郑国对于天子来说,是兄弟。郑武公、郑庄公曾经有功于平王、桓王;王子颓之乱,又是郑国帮助平定。今天以小怨抛弃大德,恐怕不好吧!我听说:‘兄弟在墙里吵架,一到墙外就共同御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暴露内怨让外人得利,这是不义;疏远亲戚与狄人往来,是不祥;以怨报德是不仁。周、郑本是一家,北狄是豺狼,其心难测,不应借助外部力量解决内部矛盾。”
富辰这个人,很有见识。有人推测,他就是晋献公灭公族时逃跑的‘富子’,或者是他的后代。因为富姓人很少,在周王室以前,没有见到姓富的,但这只是推测,史书没有记载。
周襄王被忿怒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听劝告,忘记了西周灭亡的教训,派遣叫颓叔、桃子的两个大臣,去联合北狄,给点财物,请他们出兵讨伐郑国。
北狄,前面大致介绍过,一般分为赤狄、白狄和长狄。赤狄是隗姓,各狄之中最为强大,又有许多分支,一般称他们隗氏之狄。
依靠北狄,教训郑国,纯粹与虎谋皮。有病乱投医,周襄王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必须呼出胸中这口恶气。
公元前636年夏,隗氏之狄出兵,迅速攻占了郑国栎邑(今河南禹州市)。郑文公敢欺负周襄王,但面对北狄的军队,不敢正面迎战,只好龟缩起来,然后悄悄放回使者。
北狄替自己出了口恶气,周襄王非常感激。
感激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给金钱、银行卡、房子、股票等都行。但春秋时期这些都没用,给点粮食、衣服、炊具比啥都实惠,那可是狄国需要的紧俏货。
但是,周襄王却冒出个新颖的念头,想娶狄国女子,并立为王后。
娶狄国女子,并非不可以,比如重耳,他就曾娶了北狄的季隗。但那是流亡途中,有个家就不错了,挑什么身份地位?
糟糕的是,周襄王要把她立为王后,这可谓史无前例。
以现在的观点: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平等。但是,话说的好听,实际完全两个概念,否则为什么使尽浑身解数,歇斯底里喊着‘我要嫁个有钱人’?或者更想嫁个有权者?
他是诸侯之王,身份极为特殊,娶王后,牵扯太广,不能随便。寻常百姓家的女儿,不论多漂亮,基本被排除在外,不用考虑;现在,却要娶隗狄之女,能保证贤良淑德吗?接受过高等教育吗?
说不好听点儿,周襄王就是想攀高枝,想利用北狄的军事实力。诸侯都不听他的,连小小郑国,都敢拘捕天使,想起来就生气。
戎狄之人,受到的教育毕竟有限。日子久了,如果狄女没有修养,行为也没个准则,整天像泼妇骂街一样,王室岂不贻笑天下?
原本借北狄攻打郑国就不对,眼看天子又要错上加错,大臣富辰赶忙再次站了出来。
他说:“不可,不可啊!婚姻是滋生祸福的土壤,有利于自己则是福,让外人得益则是祸。现在您娶狄女,将使外人得益,那不是招引祸害吗?”
周襄王不服,问道:“怎样才能使自己获利?怎样才能使外人得益?”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问题很现实,无论干什么,都要盈利,否则日子就没法过了。
但是,处于周襄王的角度,问题就不一样了。他是天子,诸侯的首脑,做事要为国家考虑,为天下百姓考虑,为王室的名誉考虑。现在要立狄女为王后,搞砸了会惹祸上身,引发一串连锁反应。
富辰说道:“尊重贵族,表彰贤人,起用功臣,恭敬长者,友爱亲族,礼待宾客,亲近故旧。这样,百姓没有不齐心协力听从指挥的,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大家就会把利益奉献给王室,这就是使自己得利。如果以上七件事情做不好,民众就会怀有二心,只想着为自己谋利,国家的要求达不到,就会使外人得益。君王不能容忍小愤而抛弃郑国,又要娶狄女为后,抛弃了姜氏、任氏,丧失了七种德行,只怕狄人如豺狼野兽一般,不会满足的。”
无论富辰怎么说,周襄王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坚决要立狄国女子为王后。
很快,他派遣大臣颓叔和桃子,去北狄迎娶了王后。
这一决定,让周王室又生出许多枝节。关键是有一个人不老实,那人就是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带,他再次扮演了让人厌恶的反面角色,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