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口吐沫引发的血案(1 / 1)明月之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文说过,由于晋襄公听了文嬴的话,‘私放’孟明视三人,让先轸极端愤怒。情急之下,他不顾礼仪,不顾后果,在朝堂之上,当着众文武的面,‘呸’了晋襄公一口吐沫。

这是什么?是以下犯上,以臣欺君,是大不敬。

赵衰、狐偃等人,功劳不在他之下,却对晋襄公礼敬有加。满朝文武许多功勋之辈,或者延续几代的大家族,睁大眼睛,看着先轸的举动,嘴上不说,内心难免不满。这是倚老卖老,欺晋襄公年轻,没把国君放在眼里。

当时,晋襄公反应也快,及时承认错误,派老师阳处父追赶‘三帅’。虽然没有追回来,也算给足先轸面子。

事后,先轸想起自己的那口唾沫,内心后悔不已。

这么大岁数了,为何不能三思后行?无论如何,晋襄公是一国之君,自己是晋国之臣。虽然自己功勋卓著,但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让国君难堪,这罪过,重如泰山,压得他彻夜难眠。

有时候,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是杀敌报国的战场,不是触犯了国家刑法,不是去偷、抢、杀,而是违背了‘礼’。

朝堂之上,对国君不敬,没有受到惩罚,不等于永远平安无事,万一某天有人传递小话,自己将面临灭族的风险。思前想后,先轸内心惶恐不安,必须想办法补救。

恰在此时,有一支队伍,向晋国发起挑战。这支队伍,就是北狄三大势力之一的白狄。

其实,白狄与晋国,原本关系还算可以。当年晋文公逃亡的时候,曾经在白狄居住十二年,娶妻生子。白狄君对重耳照顾有加,还给他取了漂亮的夫人。

但是,晋文公当上武林盟主之后,另外建立‘三行’,专门对付周围的戎狄;虽然主要是防御赤狄,但与白狄之间,难免也会产生些摩擦。

晋文公去世,北狄趁着晋国有丧事,发兵入侵齐国。作为老牌霸主,以齐国的实力,绝对算一方大国,却对北狄的劫掠无计可施,可见北狄多么猖獗。

晋国无暇救援,齐国损失不小。

公元前627年冬季10月,鲁僖公还亲自去了趟齐国,一者拜访,再者对北狄的入侵表示慰问。

回国后,11月12日,死在夫人的寝室里(小寝)。《春秋》认为他太安逸了,出趟远门,经历点风雨,这身体就吃不消了;作为国君,没能在办公的路寝去世,因此被记录在案,讥讽他没有死在勤政的地方。

古代,天子‘六寝’,路寝一,小寝五;诸侯‘四寝’,路寝一,小寝三。路寝,是正常办公的地方;小寝,休息睡觉的地方。所以,后人常说‘寿终正寝’,就是在办公的地方去世。

他是个有福之人。别人争的死去活来的时候,他坐享渔利,白捡了一个君位;而且一坐就是三十三年,成为春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鲁君;期间,他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平平淡淡,关键是国家相对平淡,外无大战事,内无大天灾。

公元前627年秋,白狄尝到了甜头,竟然大举入侵晋国,一直打到箕地(今山西蒲县东北)。

不过,这次他们选错了对象,晋国可不是好欺负的。先轸整天郁闷在家,正在考虑补救那一口唾沫的危害,准备伐秦以将功折罪,没想到白狄却自己送上门来。

对于元帅先轸来说,指挥作战,保家卫国,消灭来犯之敌,这是他的职责。必须发扬连续作战的风格,把敌人消灭在国境之外。

而且,他要在这次战斗中,化解心中的郁结。

晋国主力刚刚在崤山打过一仗,休整了四个月,士气正盛;而且有先轸这样的元帅,是他们的骄傲,对于入侵之狄,当然不能客气。

狄人的性格,就是一个‘猛’,胜利了就向前猛冲,失败了就向后猛逃。他们以为晋军疲乏,不堪一击,接连的胜利,让他们忘乎所以,还在没头没脑的向前推进。

先轸什么人物,指挥了两次大型战役,经过无数次战争洗礼,绝对的战争大师。白狄的一举一动,早已在他的掌握之中,只不过先麻痹他们而已。

一场战役,如果统帅落于下风,结局基本定了,何况狄人的路数,早已被先轸摸透。

先轸为狄军选好了一个坟墓——箕地,这里虽不如崤山险峻,也是个绝佳的伏击地点。

公元前627年8月22日,晋军在箕地大败北狄。有一个叫郤缺的人,还活捉了白狄的国君,成语‘相敬如宾’,就来自这位郤缺。

这一仗,让白狄多年不敢放肆。

一年之内,连续取得两场大胜仗,晋国在诸侯心目中的威望,如日中天。原本值得大书特书,好好庆祝一番,然后凯旋而归,准备接受国君的奖赏。

但是,先轸的内心,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起因在于,四个月前,他面对国君吐的那一口吐沫。虽然晋襄公没有追究,但是性质恶劣,影响极坏。那么多老臣,如果每人都像他那样蛮横无礼,谁还会尊敬新君?

足球场上的裁判是干什么的?就是清理那些不讲卫生,随地吐痰的大牌。

周朝最讲究‘礼’,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不可乱了名份。跟现在一样,不论任何场合,最基本要求就是一定要尊敬领导,听领导的话。试问,谁敢在上级领导面前随意吐痰?

先轸是老臣,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又指挥‘三大战役’,功勋卓著。对于他的傲慢,晋襄公并没有责怪,继续让他掌握军权,但他自己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他触犯的不是一般法律,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最不可触碰的‘君权至上’理念。

国君不惩罚自己,难道自己就没罪吗?岂能心存侥幸?岂能心安理得地站在朝堂上?

怎么惩罚自己呢?自杀,那是懦夫干的事,军人绝不允许自杀,何况是三军统帅。如果自杀,一定会引出许多遐想,比如艳遇了,贪污了,受贿了……丢不起那人。

先轸选择了战场,只有战场,才是军人的最终归宿。

双方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先轸说:“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放肆,国君不责罚,难道敢不自己惩罚自己吗?”

说完,他脱下头盔,独自驾车冲入狄军之中,奋勇冲杀。无论先轸多么英勇,孤身冲入,就是虎入狼群;很快,大量狄军围拢来,先轸如愿以偿,战死沙场。

一代战神,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人唏嘘不已。

作为元帅,先轸这种带头冲锋不要命的打法,让白狄很敬重。他们把他的头颅清理干净,送还晋国,面色跟活着的时候一样。

作为元帅,打仗,先轸绝对是一流水平,战场的天才;但搞政治,他就差点火候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却一直默默无闻原因吧!

先轸死后,晋襄公想起他昔日的功劳,感慨万千。他的儿子先且居,之前就担任上军将,也是颇有军事才华。晋襄公以‘三命’的礼节,任命先且居为中军帅,统领三军,也算给地下的先轸一点儿安慰。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先轸前后指挥了‘城濮之战’、‘崤之战’、‘箕之战’,这‘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晋国的霸业。他的死,让晋国损失很大,让秦国,看到了希望。

生命,很脆弱,一口痰,就损失一位元帅,代价太大了。永远尊敬国君,不论他多么弱小,等级却高高在上,这是时代的规则,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

从先轸开始,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改变了将士们的观念,让战争更加精彩,更加变幻莫测。春秋的历史之中,注定有他一席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