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误失街亭,无奈之下,兵行险招,演绎了一出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
后人把这个故事,改编成戏曲、电影等,传的天下皆知,给司马懿的形象留下非常糟糕的负面影响。
不过,《三国演义》是小说,七分真三分假,那个故事纯属虚构。虽然这是污蔑,是诽谤,但罗贯中大师不必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大家还很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诸葛亮绝对把司马懿吓跑了。
其实,当时司马懿根本不在汉中,他也不会傻到率领十万大军,被人吓得扭头就跑的地步。
我们可以纠正历史,绝不能改写历史。只是这个故事被编造的实在太精彩了,加上人们对诸葛亮赤诚忠心的赞许,对司马懿的老奸巨猾的反感,以至于都信以为真。
《三国演义》,没少借助春秋中的历史典故。
历史上,最早的现实版空城计,春秋时期就上演了,间接的也算拜桃花夫人所赐。
只为讨得美人青睐,作为中原要冲的郑国,首先成了倒霉蛋。刚刚安定一段时间,他们哪能想到,就因为一个人的单相思,一个绝世美女的伤心话,郑国就成了冤大头,真是躺着也中枪。
估计自从楚文王去世以后,十年来,令尹子元从来没有考虑开疆扩土,只考虑如何引逗桃花夫人了。这次,他被美女一句话激起雄心,决心北上争锋。
首先,他把目光瞄向南北要冲的郑国。
这算什么事?郑国与楚国无冤无仇,没想到就这样成为子元讨好桃花夫人的牺牲品。
公元前666年秋,子元为了保证战争必胜,竟然率领六百辆战车,大约五万楚军战士,攻打郑国。
这个数字可不小,太有威慑力。
无缘无故怎么突然攻打我们?面对养精蓄锐十年的楚国大军,郑国人很纳闷,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很快,楚军攻破远郊的城门,然后接着进军,从纯门进去,一直到达大路上的菜市场。
可以说,这种局面,基本宣告了郑国的灭亡。外城已坡,内城军队有限,还怎么打?
危急时刻,楚军突然停了下来,大家都木呆呆的望着郑国的内城门。
因为他们发现,面对楚国大军,郑国内城的闸门高高悬起,根本没有放下来。大门敞开,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人来人往,吃饭的吃饭,喝酒的喝酒,卖菜的卖菜,该干啥干啥。大家悠闲自得,似乎城外的楚军只是过客,是友邦,并非举着屠刀来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
非常时期,战火硝烟,郑国人再糊涂,也不至于忘记关闭城门吧?有阴谋,有诡计,有古怪,不可信。
楚国的军队越聚越多,把街道都占满了,却望着郑国城门,没有再前进一步。眼看胜利在望,将士们看看城门,又看看你我,满脸疑惑,就是不敢发起进攻。
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令尹子元,等待他的决断。
令尹子元也觉得很奇怪,人生头一次在战场遇到这种情况,不正常啊,没这么干的。郑国人被打傻了?不像;郑国准备投降?也不像;里面有埋伏?有点像。
他亲自到城下查看情况。面对这种困局,他也不敢再相信自己,不敢再相信楚国的实力。这就是一个诱饵,绝对是诱饵,郑国国内一定有能人,设下这个圈套,要诱歼楚军,绝不能上当。
思前想后,观察再三,他冒出了一句话:“郑国有人才啊!”
进攻?怕有埋伏;撤退,还有点不甘心。楚国人围着子元,用楚地方言讨论一番,盼他给个妙策。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描述的跟《左传》几乎一模一样。没啥说的,子元,就是司马懿的原型。罗贯中参考了《左传》,再加点自己的润笔,一次就把‘空城计’升华到极致,位列‘三十六计’之一。
史册有很多精彩片段,不过小说家能把这些精彩,转接到别的故事中,变得更加精彩。所以,人们愿意看小说,却往往忽略真正的历史。
恰好,谍报人员传来消息,霸主齐桓公听说郑国危机,率领鲁军、宋军,正在前来救援的路上。这下子元再也不犹豫,立刻下令——撤。为了防止被追击偷袭,连营帐也没敢收。
这是记载最早,最真实版的空城计。
在《东周列国志》中,把这次郑国的空城计的全部功劳,都归于叔詹,认为这是他的奇谋。
当然,叔詹是郑国的‘三良’之一,而且掌管郑国国政,这种危险游戏,没有他的签字同意,别人绝对不敢冒然施行。所以,空城计的功劳,安在他的头上,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到底是谁,导演了这出空城计。只能说,叔詹是策划者之一。
‘空城计’只能缓解一时,过后很容易被人识破。面对历历在目的楚国大军,郑国人惊慌失措,已经打点行装,准备逃往桐丘。所谓‘桐丘’,一般认为,适合生长梧桐树的山丘,位于今天河南省扶沟县。
这时,间谍回报了一个自然现象——楚国的帐篷上面,栖息着许多乌鸦。
人们往往不太喜欢乌鸦,据说乌鸦的到来,预示着人之将死。所以,迷信的人们通常会把乌鸦赶走,实在是冤枉它们了。
其实,乌鸦虽然长的黑,却是很聪明的益鸟(比如‘乌鸦喝水’),能吃很多害虫,还是太阳的象征(神话中的三足金乌)。如果落在树林里很正常,但是,成群结队落在帐篷上,就反常了。
乌鸦群集的消息,打消了郑国人搬迁的念头,有人认为,楚军已经逃跑了。派人去实地查探,果然只是一片空营,楚军不知何时已经撤退。
而齐桓公率领的诸侯大军,也赶来救援,郑文公与诸侯相聚,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不禁感激涕零。
一次危机,就这样被消弭于无形。
作为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实战中有很多应用,方法各式各样。直到被罗贯中应用到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冤家身上,才被真正发扬光大。‘空城计’被写入小说,编成戏曲,描绘的神乎其神,光荣地载入史册。
不过,此计可不是随便用的,必须知己知彼,才能万无一失。
‘空城计’为郑国赢得了喘息的时间,迎来了齐桓公的救援大军。
令尹子元的优柔寡断,让楚国失去了一次灭郑的绝佳良机,也没有迫使郑国签订城下之盟。虽有收获,但是战略目的没有达到。整体来说,楚军无功而返,可谓虎头蛇尾,甚至被‘空城计’吓退,成为历史笑柄。
不过,毕竟攻入郑国外城,期间掳掠不少财物,也算大功一件。为了引起桃花夫人的关注,令尹子元命人敲锣打鼓,大肆渲染,好像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
搞政治的都喜欢这样,没一句真话,为了达到目的,甚至漫天撒谎,误导舆论。今天的美利坚国最爱这么干。
回到楚国之后,子元更是不可一世,越来越过分。
他不再偷偷摸摸,也不再隐藏自己的龌龊想法,凭借手中的权力,竟然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公开住进王宫里,可以时刻看着桃花夫人。真是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十年一觉,今朝觉醒。
这就是大权在握的最大好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的地盘我做主’,不必看别人脸色。
不论权力多大,你是臣子,有什么资格住进王宫?如此作法,伤风败俗,成何体统?楚国虽是‘蛮夷’,早已接受中原文化,除了称王,其他方面被教育的也向中原靠拢,也知道礼仪廉耻。
你住进王宫,长此以往,传出去,那绝对是轰动诸侯的桃色新闻。楚国颜面何在?桃花夫人清白何存?
对于子元的做法,桃花夫人厌恶至极,却无力驱逐,朝中文武大臣也是义愤填膺。首先是大臣斗射师(《春秋左传正义》认为就是斗廉),出面劝谏子元,提醒他别太过分,注意影响。
令尹子元大权在握,为了那朵桃花,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半点回报。如今进驻王宫,离美女近在咫尺,再也不想离开。看着多管闲事的斗射师,直接把他抓起来,带上手铐脚镣,囚禁在宫中。
至于子元是否为难桃花夫人?史书没有记载。
他的做法,原本就不得人心,如今又囚禁斗射师,这下引起众怒。特别是斗氏(属于若敖氏)一族,势力庞大,拥有兵权,对子元的做法愤恨不已。
秋季,经过缜密谋划,申公斗班率军冲入王宫。虽然子元也安排不少护卫,但他勾引桃花夫人的做法,实在不得人心,经过一番厮杀,最终把命搭进去。
桃花运,不是那么容易就交上的,处理不好,就成为桃花劫。
子元死了,他的儿子王孙启也受到牵连,不得不逃亡到晋国,成为‘楚才晋用’的第一个典范。晋、楚的‘城濮之战’,王孙启四处游说,鼓励晋军作战,大败楚军,为晋文公的霸业,添上浓重的一笔。
所以,奉劝有钱有权的人,最好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不是游戏。自己的命没了不要紧,还要让很多亲人抬不起头,贻害无穷。
从此,楚国的大权转移到若敖氏(斗氏和成氏),楚成王依然没有实权。
令尹的位置空缺,必须有新人代替,选谁呢?很多双眼睛都盯着呢。这是个很关键的位置,相当于国家二把手,择人不当,后果难测,必须选个德才兼备的。
经过一番讨论斟酌,楚成王启用了一个新人,他的名字叫斗谷於菟。这个名字不好记,由于他字子文,我们一般称他子文,他将使楚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桃花夫人的故事,从此在历史中消失,只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让后世的文人墨客歌咏感怀。
楚国,终于迎来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