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役,几家欢乐几家愁?
我们说过,荀林父是个实在人,人品高尚正直,这方面挑不出一点儿瑕疵。但是,‘邲之战’的惨败,把他推上风口浪尖。
晋文公以来,晋国从来没有如此惨败。无论什么原因,作为三军主帅,荀林父难辞其咎。
公元前597年秋季,晋军垂头丧气回国。荀林父即没有逃亡别国,没有躲避应有的惩罚,也没有推卸失败的责任,作为中军帅,他主动请死,以承担一切后果。
是啊,这么惨痛的教训,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当时,晋国的国君是晋景公姬獳,公元前599年即位,也算明君。略作思考,他准备成全荀林父。
眼看荀林父在劫难逃,朝堂之上,众臣鸦雀无声。
这场失利,影响太大,不仅仅损兵折将,主要是丢失了霸业,怎么替他说情?关键时刻,有个人突然站了出来,他的名字叫士渥浊,士会弟弟的儿子,谥号为贞,人们更多称他士贞子。
此人虽然露面不多,绝对正直敢言,晋悼公时担任太傅。他说:“不可。城濮之战,晋军连续三天吃楚军的粮食,(晋)文公还面带忧色。众将士诧异,文公说:‘得臣还在,忧愁还不能算完结。被困的野兽还要争斗一下,何况是一国的宰相呢?’等到楚国杀了成得臣,文公面有喜色,说:‘没有人再跟我作对了。’那是晋国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一次失败,因此两世都不得昌盛。现在,上天或许是警告晋国,如果杀了荀林父,那就是晋国的再一次失败,恐怕难以昌盛。而且荀林父侍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知道弥补过错。他是捍卫国家的人,怎么能杀他呢?他的失败,就像日蚀月蚀,岂能掩盖日月的光芒?”
虽然战场失败,说实在的,荀林父对国家很忠诚,杀了实在可惜。
总算有个正义之士,敢替荀林父说句公道话。士贞子一番高谈阔论,让晋景公豁然开朗,荀林父杀不得,那样,就是楚国的再一次胜利,晋国的再一次失败。
所以,晋景公赦免荀林父,让他继续担任中军帅。鬼门关走了两遭,荀林父受益匪浅,等着戴罪立功。
士贞子的一席话,第一次出现一个新的成语——困兽犹斗。其实,这原本是晋文公说的,士贞子引用以救人。
其余先毂、魏锜、赵旃、赵同、赵括等,都跟着沾光,既往不咎,官复原职。可以说,荀林父好人做到底,作为主帅,一个人替他们承担了所有罪责。
不惩罚,不等于没有罪,也不等于永远逍遥法外。失败的原因,还是要调查一下,对于某些人,帐本上都清楚记载着呢,一切要秋后算账。
公元前597年冬,晋景公派先毂率军与宋国的大臣华椒、卫国的大臣孔达、还有曹国人在清丘(河南濮阳县东南)举行一次盟会。
盟约声明:“周济有困难的国家,讨伐三心二意的国家。”
这本来是一次很好的会盟,也是先毂赎罪的一次良机,但是,他太高估自己了。盟约目的很好,但他级别太低,他不过是个二等卿,到会的也都不是什么决定性人物,有什么资格‘讨伐三心二意的国家’?只有国君才有资格订这种盟约。其实,国君也没资格,那是天子的权力。
很不幸,这个阵营很快就瓦解了。
邲之战后,楚国灭了宋国的附庸萧国,宋国救援不成,对楚国充满怨恨。
打不过楚国,就拿他的属下解恨。凭借‘清丘之盟’的约定,宋国以陈国背晋向楚‘三心二意’为由,发兵攻打陈国。
只因誓词不严谨,引出无穷祸端。
按理,大家刚刚举行过盟誓,应该同心协力,共同讨伐陈国。但是,卫国的孔达,却背弃盟约,率军救陈。
事情还得追溯到三十年前。当时的晋襄公讨伐卫国,卫成公请陈共公出面说情,使卫国免于祸患。之后,陈、卫虽然关山路远,但是隔断不了双方的友谊,彼此你来我往,关系一直不错。
唯一受伤的是孔达,被陈共公出卖后,在晋国被禁闭一年多。由于他比较贤明,所以晋国也没有为难他,回国后反而成了‘功勋人物’,继续执掌卫国政权。
现在,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卫国(河南濮阳一带)靠近北方,长期跟随晋国;陈国(河南淮阳一带)靠近南方,差点被楚庄王灭掉,不得不投靠楚国。
这两个国家,根据自身条件,各自跟从不同的老大。
如今宋国伐陈,孔达依然念着陈、卫的友谊,不仅没有执行清地之盟的约定,反而率军救陈。并且说道:“先君与陈国有约定,如果大国来问罪,我愿意为此去死。”
张口就是‘死’,这个字可不能随便说。
‘清地之盟’,就是个失败的聚会,一次很好的戴罪立功机会,让先毂搞砸了。
为了陈国,得罪盟友,这就违背了晋国的意志。
第二年冬天,晋国派遣使者责备卫国。而且使者很霸道,赖着不走,赤裸裸威胁:如果卫国不给个明确答复,就禀告国君,派军队来讨说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卫国想尽办法,也没能解决。
如果因此引来晋国大军,得不偿失。作为执政者,孔达说道:“如果有利于国家,就用我的死来作为解脱吧!我是执政者,面对大国的责备,这个罪名还能推给谁呢?我愿意为此而死。”
再次提到‘死’字,除了死,似乎没别的办法。
公元前595年天春,执政官孔达无奈之下,勇敢地独自承担了全部责任,自缢而死。
当年因为主动伐晋的缘故,惹得晋襄公大怒,一定要惩罚责任人,孔达主动担责,被软禁一年多;今天再次担责,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是个好领导,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不过欠缺谋略。
事已至此,卫国顺势把全部责任推到孔达身上,指责他挑拨离间,如今已经服罪;并且通报诸侯,避免了晋国的讨伐。
让人宽慰的是,卫国人没有忘记孔达的功劳,给他的儿子娶了媳妇,并且接替了他的职位。
一次小小的结盟,先毂也没安排明白,还产生许多不良后果,让他很郁闷;关键是‘邲之战’的失败,身为中军佐的他违抗军令,是罪魁祸首,时刻担心被追责。这让他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公元前596年秋,赤狄突然伐晋,到达清地。
无缘无故,赤狄怎会如此大胆?经过调查,后来终于查明白,原来全是先毂的阴谋。
邲之战,虽然荀林父承担了所有罪责,大家都心中有数,作为中军佐,先毂违抗军令,难辞其咎。
可以说,一只臭鱼腥了一锅汤,害得晋国损兵折将。只是大家碍于先轸、先且居的功劳,没有揭发他;晋景公也有所耳闻,没有追究,让他继续担任中军佐的职务。
即使如此,先毂还不满足,没能达到先祖的职位,总是郁郁不得志。
清丘会盟,也没得到好结果,反而引发连锁反应。重压之下,他竟然昏了头,勾结赤狄进攻晋国,并且暗中准备借此发动一场政变。
本来就愚蠢,却还想搞阴谋,真是脑子进水了!
这是什么?这是叛国。别的罪名都好说,贪污、强奸、杀人,都不一定是死罪,只要花足够多的钱,买个‘神经病’,就能轻松获得自由。但叛国的性质就不同了,那是人神共愤,罪无可赦,没有谁同情。
战场之上,可以被俘,可以投降,虽然丢人,情有可原,因为生命最可贵。但是,绝不能叛国,大不了一死而已;叛国不仅丢祖宗的脸,后代都要被戳脊梁骨。
什么先祖功勋,免死金牌,全部作废。
冬季,晋国开始新帐旧账一起算。‘邲之战’的失败和赤狄的进攻,以及‘清丘之盟’的失败,全部归罪于先毂,不仅杀了他,还灭了先氏一族。
这个惩罚够狠的,古代一般不罪及亲属。当初郤芮要火烧晋文公,最后也只是杀死郤芮一人,家属贬为平民;今日却不记先轸的功劳,灭了先氏一族,过分。而且,从此以后,灭族,形成一种风气,赵氏、郤氏、栾氏、羊舌氏、祁氏、智氏等都没有逃过此劫。
当时君子评价:“邪恶的到来,纯是自找的。”
可惜一代名帅先轸,就因为一个没头脑的后代,整个家族被灭。
这种悲剧,在晋国一代又一代上演,从不停息。
先毂的起点太高了,凭借先辈的功劳,出道就是上军佐,有点忘乎所以,根本不知道朝堂的凶险。以他的年纪和阅历,担任中军佐,如果能自我约束,克己奉公,他就是未来的中军帅接班人。
一念之差,导致整个家族被灭。从此,战功赫赫的先氏家族,就这样退出晋国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