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会盟之后,晋悼公的主要目标本应转向南方,因为此时,能与晋国争霸的,只有楚国。
鄢陵之战的惨败,楚国暂时消停,不再胡乱出兵,但也绝不轻易认输,随时准备复仇。而且,由于陈国的背叛,楚国大军,把目标锁定陈国,先搞定内部小弟。
这时,晋国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无终国不知道这个世上是否存在有始国。
无终国,一个小国,一般认为在今日天津市北部的蓟县,有的认为是山戎的一支,有的认为是北狄一支,后世学者观点不一。
不过没关系,现在看来都是中国人,就是文明程度不一样,中原地区发达些,偏远地区落后些。
无终国的国君无终子子爵嘉父,听说魏绛贤明,且受到重用,派了一位叫孟乐的使者,通过魏绛的引荐,向晋悼公进献大量虎豹之皮。
这些土特产,如今可是难觅踪迹的宝贝,已经快绝迹。
无终子并非贿赂讨好,他的目的,是希望晋国能够与周围的戎人讲和。大家不要再打了,你们中原人男耕女织,我们戎人放牧狩猎,彼此和睦相处,闲暇时互相通商,根据所需,用虎豹之皮交换点米面油盐,生活多美满啊!
向来以善战、抢夺、杀戮著称的戎人,竟然有了这么个明礼的国君,晋国之幸,天下之幸。
面对这个美好的愿望,晋国内部却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和二是灭。
跟戎狄讲究和平友好,那是与虎谋皮。以前,中原诸侯可吃了不少亏,惨不忍睹,甚至东周洛邑都多次被侵略。现在,晋国越来越强大,成为中原诸侯一道很好的屏障,阻挡戎狄南下而戎狄则越来越衰弱,偶尔纠集南下打一次秋风,往往财物没抢多少,后屁股却跟着一群追兵,损失更为惨重。
所以,他们也想和平,希望能与中原友好交流,至少也能学习点儿中原礼仪,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当时,群臣大部分都不相信戎狄会爱好和平,以晋悼公的英明,也认为戎狄不讲究亲情,性子贪婪,不可靠,不如全力进攻他们,永除后患。
说白了,对于不听话的,就彻底消灭。这种方式,下下策,因为天下不服的多了,难道能消灭干净吗?
对于大家的观点,魏绛早有预料,在他的胸中,酝酿着一个大胆、长久、前无古人的计划和戎。
面对晋悼公,魏绛说:“诸侯刚刚归顺,陈国也来投诚,晋国的一举一动,对戎狄有很重要的影响。有德就亲近,无德就叛离。现在对戎狄用兵,楚国必将进攻陈国,如果救援,将陷入两线作战如果不救援,那么就是抛弃陈国。抛弃陈国就是抛弃中原,即使打败戎狄,必将失去诸侯,得不偿失。夏训所说:有穷后羿”
有穷后羿?这和戎狄有什么关系?晋悼公觉得奇怪。问道:“后羿怎么样?”
这里的后羿,是夏朝时期有穷国国君,并非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神箭手羿,不是一个年代。
魏绛说:“从前夏朝刚刚衰落的时候,后羿依靠夏朝百姓,取代了夏朝政权。他凭借自己的箭术,整天沉溺打猎,抛弃贤臣,重用寒浞寒浞zhu对内谄媚女人,对外广施恩惠,后羿不知悔改。从狩猎地回来,后羿被寒浞杀死,把他烹为肉酱给他儿子吃,他儿子不忍吃,被杀死在有穷国的城门口。
夏朝的后裔少康,隐匿在斟灌氏和斟寻氏。寒浞娶了后羿的妻妾,灭了斟灌氏和斟寻氏少康收集两国的遗民,灭掉了寒浞,有穷氏就此灭亡。
后羿身居帝位,却贪恋打猎,抛弃贤臣,最终国灭身死,这难道不应该警戒吗?”
当时晋悼公爱好打猎,魏绛趁机委婉进谏,给他敲响个警钟。
同时,魏绛提出忠告,别人来求和平,我们却以战争回应,这与野蛮的戎狄有什么区别?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不能过多使用武力,否则就容易衰败。
这话,驳的群臣无话可说。人家是来谋求和平的,如果拒绝,天理难容真要拒绝无终国的好意,开启战争,即使胜利,诸侯该如何看待,后果不堪设想。
魏绛把道理讲得很明白,决策权抛给晋悼公,就看他如何定夺了。
和戎,这可是从古至今没有过的事情。
戎狄与中原,向来只有战争,只有流血,只有仇恨,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跟戎狄称兄道弟谈论友好和平。这就好比与强盗谈判一样,今日化身良民,谁知道明朝是否变回强盗。
晋悼公还有些犹豫,问道,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对于和戎的好处,魏绛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关键在于晋悼公,一个英明的君主,就像一个优等生一样,面对几个答案,必定会选择最佳的。
魏绛毫不犹豫,列出五大条好处:
戎狄聚居在水草边,他们注重货物,却轻视土地,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财物,就能扩大晋国的疆土。
第二、边境之上,不必再提高警惧,百姓可以安心种田,农田管理人员也可以按时完成税收任务。
第三、戎狄甘心侍奉晋国,必将引起四邻震动,诸侯也必将更加顺服。
第四、用德来安抚戎狄,将士不必流血,武器不会损坏,何乐不为?
第五、以后羿为借鉴,以德服人,国家减少武力,必将使远方的国家来朝拜,近处的国家能安心。
这一席话,听得晋悼公笑琢颜开,高,实在是高啊!从来没有人这么想过,更没有人会这么干,在中原诸侯眼里,戎狄是不可理喻的,不值得同情,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战争,直到打残为止。
也许今天我们觉得,民族团结、友好、互爱、平等,这很自然,是应该的。但是,两千五百年前,人们的思想可没这么高的觉悟,与戎狄的仇恨,刻骨铭心世代相传。
魏绛冲破了传统思想,开创了和戎政策的先河,让中原与其他民族之间,第一次以和平方式共存,也为多民族的大家庭和睦共处,找到了一条最理想的路。
晋悼公听了魏绛的分析,立刻有了决断,与戎人讲和,这个重任,非魏绛莫属。
魏绛也当仁不让,慨然应允,亲自前去,顺利完成和戎大计。
这次和戎,消除了晋国的东北方忧患,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南方更可贵的是,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
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人,能把仇深似海的敌人逐渐同化,最终烙上华夏的印迹。
到了公元前562年,郑国感谢晋国,赠给晋悼公歌钟两架,以及和它相配的鎛和磬等,另有女乐十六人。晋悼公把乐队的一半赐给魏绛,魏绛再三推辞,晋悼公坚决赐予,从那时起,魏绛有了金石的音乐。后来苏东坡游石钟山,听到水石激荡的声音,说:“魏庄子之歌钟也。”
和戎的政策,成为魏绛一生最大的亮点,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历朝历代,比如强盛时期的汉唐,都与远方的各民族和亲,以保持边疆的稳定,也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春秋的历史中,有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