鄫国,周围被邾、莒、鲁环绕,随时都可能被瓜分。
公元前591年,邾国攻入鄫国都城,戗杀鄫子。如果国君被本国大臣所杀,称之弑如果仓促之间,被外国臣子所杀,称之戗。
鄫子死的挺惨,国破家亡。
从那时起,鄫国就逐渐委身于鲁国,附近边境,基本都是鲁国帮着镇守。名义上还是一个独立国家,实际上,已经国将不国,几乎成为鲁国的附庸。
前文说过,公元前570年,鲁襄公去晋国访问,也是初次去朝见晋悼公。这俩人,同时在573年继位,按礼,鲁襄公应该早点去盟主那里朝拜,但是他实在太小了。
朝堂之上,鲁襄公对晋悼公跪拜叩头,让他受宠若惊。
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目的。作为鲁国掌门人,行如此大礼,当然也是有原因的。除了表决心,求支援,鲁国还有点私心,那就是鄫国。
对于这个名存实亡的国家,鲁国早想收入囊中,但没有晋国同意,岂敢无缘无故灭了一个国家,霸主颜面何存?
平日鲁国出兵保护鄫国,几乎都是义务,鄫国几乎不给一分钱,因为它根本就没钱,养不起那么多军队同时,鄫国也从来不向晋国进贡,所有的压力,都压在鲁国身上。
但是,这次鲁襄公并没有提出真实的目的,初来乍到,探探行情,不能太露骨。
整体看,初次见面是很成功的,鲁襄公给足了晋悼公面子,同时,也给晋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俩孩子玩得挺开心,晋悼公就像亲哥哥一样,照顾着鲁襄公。
公元前569年冬季,鲁襄公再次亲自去晋国,辅佐陪伴的,还是孟献子。这次主要是去听候晋国的要求,看看鲁国应该向晋国上缴多少贡品赋税。
这是霸主的权力,麾下各国,不用上缴给周王室,直接交给盟主。当然,自己想供给王室也可以,但是,上缴给盟主的,一分都不能少,否则后果自负。这有点儿类似今天杂乱地区的黑社会,必须上交保护费,至于给政府的税收,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谁愿意上交两份贡品?所以,周王室早已是空架子,睁只眼闭只眼,自给自足偶尔内部打打闹闹,权当自娱自乐,只要不被外部攻打就很满足了。
晋悼公对这位小弟很关怀,亲自设宴招待。
宴会,是很好的增进感情的地方,也是很好的交流场合。很多难以成功的事情,在宴会之上,觥筹交错之间,都成功解决。现在,这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热情的最流行方式。
推杯换盏眼花耳热之后,鲁宣公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希望大哥哥能同意,让鄫国成为小弟的附庸。
所谓附庸,就是附着在大国的庇护之下,没有自主权,一切听从大国安排,诸侯会盟,附庸就没资格结盟。有点像现在的市县级单位,必须经过省级,才能汇报给中央,决不允许单独越级行动。
鲁国对晋国,可以说竭力讨好,甚至自降身份,跪拜叩头,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得到晋国支持。
当然,这一切都是诸位大臣商议的结果,鲁襄公只是奉命行事,做自己该做的而已。
把鄫国赐给鲁国成附庸,就等于灭掉一个国家啊!晋悼公作为霸主,虽然年轻,却很懂事,岂能干那灭国的勾当?当时想都没想,就婉言回绝了。
鲁襄公不过7岁,他懂什么,不给就算了,该吃则吃,该喝则喝,长身体要紧。至于鄫国的结局,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为他根本不懂大臣们的一片苦心。
陪同的孟献子,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眼看国君又大口吃菜,自己岂能轻言放弃。
他立刻代替国君发言:“我们国君紧挨着仇敌,还能坚决侍奉君王,从来没有耽误君王的命令。鄫国从来不用向晋国缴纳贡赋,而君王的左右却经常对我国有所命令。我们国家褊窄狭小,无法满足要求就是罪过,因此希望得到鄫国作为帮助。”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所言也是实情。晋悼公想了想,鄫国事实上已经归鲁国掌控,而鲁国知书达理,对晋国俯首帖耳,就做个顺水人情,同意把鄫国赐给鲁国。
这对鲁国而言,可是巨大的收获。不仅是赋税人口,关键是土地,不费一枪一弹,为鲁国增加了许多国土面积。那点赋税算什么?一个借口而已。
这次出访晋国,可谓收获颇丰。从此以后,拥有鄫国,就是名正言顺。
鲁国人想的挺好,但是,他们的做法,却惹恼了另两个国家莒国和邾国。
作为近邻,这两家对鄫国的土地早已垂涎欲滴,邾国甚至戗杀鄫子只是碍于晋国,不敢明目张胆的灭国。却不料,鲁国竟摇动三寸之舌,不费一枪一弹,名正言顺的拥有了整个鄫国。
在他们眼里,鲁国那帮大臣,太阴险,太坏,动动嘴皮子,悄无声息地,就攫取了鄫国的土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决不能让鲁国得逞。于是,一场针对鄫国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