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1)救援襄阳(1 / 1)三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夜之后,梁军的侦查分队中陆续有人返回,除了有一队遭遇了燕军进行了战斗外,其他的几队仅仅是发现了零星的燕军探马,向棠和部下商议后,判断北燕大军此时还未能深入荆州腹部,于是决定即刻出发,快速北上。

部队连夜分三路进发,除了河南河北各一支外,中路的水军也在河水恢复正常后殿后而行,至第二日上午,大军距离襄阳城只有两百多里了,此时早已经逃散的老百姓看到荆州大军回援,激动的个个箪食壶浆,从山区迎了出来。

老百姓都说,没有见到大批的燕军南下,但是燕军的侦查兵,倒是天天能看到。向棠心中一喜,他本以为燕军会席卷半个荆州,但如今看来,局势似乎并没有变得太坏,他始终记得仲亮的提醒,避免与燕军野战,此时前军进驻蛮河口后,向棠便下令将大军开到蛮河边上,高筑起一座大营,不再贸然前进,但是军中的意见,却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大军可以继续北上,另外一派认为再往前走,则是太过深入,向棠的内心也极其矛盾。

渡过蛮河,往前五十里就是宜城,过了宜城,往前八十里就是襄阳,目标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前方却出奇的安静,这种安静慢慢的让向棠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宜城到底是什么情况,连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当地人说,自燕军出现后,南北的交通已经受阻,未见过有从宜城南下的人,也没有人往北去往宜城,这一带南来北往的所有道路早已经被燕军的游击部队切断了,他们不放任何人通过。

向棠还在犹豫期间,江陵方面的三千援军又到了,眼见军势渐威,军中主张北进的人又开始增多,向棠决定先派遣一支部队去宜城一探。

向棠选出两员虎将,天还没亮时,各带五百精锐骑兵,相互策应着从蛮河上游渡过,一路朝着宜城出发。沿途果然有不少燕军游击来骚扰,但均被两军轻松击败,到宜城城下时,只见那城池周围扎满了燕军的营寨,城内的晋字大旗依旧高悬,城内守军见到援军来了,震天呼喊,一支几十人的骑兵从城门口杀出来,两军将士见状只得上前策应,殊不知那两边突然涌现出密密麻麻的燕军来,城内下来的将军大喊,快关城门,却不回城去,只和两军骑兵往南撤退而来,那守将道:“我本是襄阳守将杨守忠,襄阳关口被破后退守在此,二位怎么才带这点人马,如何能解宜城之围?”

二将不知是诈,就如实回答了,那杨守忠道:“夏朗将军此时死守襄阳城,请二位将军回去禀告,速速救援!等下再烦请二位将军助我杀回城中,我当死守此城,等将军到来。如今城外燕军久攻不下,已经懈怠,二位回去后多带些兵马来,你我内外夹攻,必破燕贼!”

二将点头,等到中午时分又带军杀回去,果然那些燕军士兵此时正在吃饭,做起战来,不是很用心,杨守忠回城后,二将一路往南而退,燕军的追击部队直追到向棠的大营前才退回去。

二将回营,向棠立刻召集多人共商进军之策。一人道:“如今宜城局势,正说明了燕军无力南下的困境!此时燕军围两城而不下,正是进退两难之时,也就是我军的良机!此时不进兵更待何时!”

此言一出,众人积极响应,向棠问可还有其他意见,竟然再无一人发言,只是过了片刻,旁边角落里,有人道:“为何不再往襄阳一去,当面会见夏朗将军,更为妥当!”

有人反驳:“如今连宜城都过不了,如何去得了襄阳?”

那人回答:“可走山路,但是需要时日!”

有人问:“需要多久?”

那人道:“至少一十五日!”

众人皆笑。

向棠道:“我听说敌将闻渊,乃北燕名将,诸位可还有无其他良策,一并献出!”

众将士皆是无言,片刻后都说燕军围城已经疲惫,机会万万不可失,角落里那人又道:“前日里有汉水断流的怪像,不了解清楚前,切勿进兵!”

众人听到这件事情,倒是有些兴趣,纷纷发表意见。向棠见江陵援军的主将李可敬一直没有说话,就问:“李将军,你有何高见,不妨也说一说。”

那李可敬是员老将,须发皆有些花白了,他说到:“大将军有言在先,不可与燕军野战,老夫想问一下,如果去救援,如何能做到不与燕军野战?”

一言既出,无人能答,那李可敬见无人回答,又说到:“既然做不到,就勿要违令冒进!”

座上一员虎将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兵法云,兵无常态,水无常势,领兵打仗的,皆在于一个时机的把握,难道我们要在此坐看襄阳、宜城二城落入敌手后再正正规规的去攻城?李可敬你自比大将军如何,大将军围江夏尚不能轻易而下,依我看,宁可野战,也不攻城!”

李可敬道:“夸夸其谈,你兵败身死事小,影响到江山社稷就是大事!你们若是愿意进兵,自去进,老夫守住这两河口,等大将军来!”

向棠当下心中已经决定,如无完全之策,绝不贸然进兵。

此时座上另外一位将军说话道:“二位将军讲的都在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宜城就在眼前了,我军怎能摆出一副怯战之态,此时是进要进,不进也得要进,我军将士,多是荆襄人,大军如果此时不进,三军人心不稳,所以即便是不能冒进,也要派疑兵去,故作一副大军逼近之态。并且,如果不去,怎知道前方虚实。依我看,我们可以避实就虚,我朱某的水军此刻可以派上用场。我军可以水军北上,江北江南再分派两支强军策应,我军大寨,就移到江北险要处,此处就让李将军驻守,我军就步步向前为营,哪怕每三日只推进十里,只要我的水军过的去,不愁到不了襄阳城下!末将不是夸下海口,在水上我可以以一敌三!”

向棠心中大喜,他本来也有此意,那水军方面燕军一向不擅长,况且襄阳城下的水寨中,早已经在江面下布置了铁链阻碍,上游水军,根本就下不来,此时水军若能一路突破到襄阳城下,那简直就是极其完美,向棠心中怒赞这位水军提督,当下道:“此计稳妥,诸位可还有高议?”

众人先是沉默,然后各自点头称赞,都低声说此计可行。结果又是那角落里的人说话道:“水军上去固然好,可是那汉水再断流一次如何是好,你水军再厉害,趴在河底就不好看了!”

众人轰的一下又议论起来,若不是这人提醒,几乎人人又忘记了那断流之事,向棠想到有好多不解之事如今还不清楚,心中不免有些不安,毕竟宜城就在眼前了。因为作为主将的他没有理由不去解宜城之围,三军的将士里,想入城团员的人不在少数,时局让他不能不去救援。

不过向棠最终还是冷静的告诉自己,大将军的慎之又慎,一定要牢牢记住,向棠作为荆州最为出色的将领之一,那是有原因的,仲亮多次对他委以重任,就是看重他超乎寻常的大局之感、和临危不乱的气质。

今此北进的重任本应该是大将军亲自而来的,只是局势危急,向棠才不得不担此大任。此刻尽管部下们还在议论纷纷,向棠的内心已经暗暗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前方二城既然已经坚持了这么久,就再多坚持几日吧,谜团未解之前,坚决不冒进!

向棠的心中已经制定了一个水陆并进的稳妥之法,他觉得如今之所以迷茫,是源自对战局的不了解,因此他决定在大军北进之前,必须要完全彻底的了解各个事情。

向棠的判断极为准确!因为燕军早已经对向棠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宜城就是一个口袋,只等对方来钻,只可惜这口袋摆好了几日,梁军就是不来。燕军的几员主要将领忧心忡忡,以为消息走漏了,闻渊却大笑几声,一计又出。

燕军前来攻打向棠的营寨,几次都被击退了,而向棠则强令诸将不得追赶。自那日的军事会议后,向棠分派麾下各部,占据汉水两岸要害,并且在蛮河与汉水的交汇口开始筑起一座小城,向棠在这城池修筑的同时,又沿着汉水两岸修建了好几处堡垒,自此之后,燕军的探马就被阻挡在蛮河以北,再也无法深入荆州内地。

向棠又派遣水军逆流而上,燕军虽然极力阻挡,但是燕军实在拿梁军的水师没有办法,梁军的堡垒和营寨也随着水军的强势推进慢慢的向北移动,几日之后,河东一带,梁军就攻克了几处险要的地段,局势似乎对燕军越来越不利起来。

但是闻渊那天下名将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这一日晚间,向棠依旧在地图前举灯细看的时候,突觉外面有些喧哗,一个手下急匆匆的进来禀告,向棠知道可能有急事发生,那人回答说,宜城被燕军攻破了!

向棠的手微微一颤,油灯险些跌落,他立刻披挂上马,往各营寨查看。只听的那寨中各处,哭声连绵不绝,据说前方二城周边的老百姓除了逃入深山的,很多都在薄云谷被破后逃进了宜城,向棠当即走入军帐中,怀抱那些痛哭的军士道:“我向棠未能及时缓解宜城之围,错都在我,诸位心中若有愤概,尽管朝我就是了!”

军士们看见主帅来了,纷纷跪倒痛哭,请求速速攻打宜城,一个老军士道:“此刻越早拿下宜城,城中的老小受迫害就越小,大将军切勿再迟疑了啊!”

向棠闻言泪如雨下,他紧握老兵的手道:“我向棠无不是和诸位一样,想到那燕军残暴,我城中老幼定遭大难,但为军者,不得不顾大轻小,我军冒进若有闪失,将来谁人可为父老乡亲报仇!值此大难之时,向棠还望诸位,与我同心,不怕宜城不复!”

那老兵听完点点头,说到:“大将军言之有理,我们定当听从大将军安排,誓死效命!”向棠心怀感激的握住老兵的手,旁边还有人哭,那老兵也过去安慰。

整夜之间,向棠都在各军中走动,安抚人心,其余一些将领,也都按照向棠吩咐,抚慰军心。

天刚刚亮,燕军就来了,他们挑着人头,押着俘虏,把一些向棠军中将领的家眷都推到阵前,气焰极其嚣张。燕军本以为梁军军心早已经大乱,谁知道梁军上下在经过主帅安抚后,气势不减反增,向棠命令骑兵刚刚出击,结果燕军就押着俘虏撤退了,众将都说燕军要诱军深入,向棠却另有想法。

此时襄阳的战局愈加惨烈,燕军围住襄阳后,几乎又在外围修筑了一圈外城一般,即便此刻襄阳内的守军要出来,也要先攻破燕军的堡垒才行。闻渊早早就得了情报,江夏的陆保良已经形势危急,燕军在颍川集结的大军此刻被胡骏阻挡在松滋关外,如今战局已经对燕军不利,闻渊已经在想着退兵之策,或者也可以说,闻渊已经超出常人的来考虑三个月后战局的事情。

诱敌救援宜城不成,闻渊又使出一条激将之计,此计不可谓不毒辣,他一边在正面刺激南边的梁军,一边派了细作去散布谣言,但几日下来,梁军依然巍然不为所动,身边人都着急了,闻渊却依旧镇定自若,此刻,那南阳将领李邵带着那偏将已在帐外,闻渊清退帐内其他人,独邀二人进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