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一路坎坷(1 / 1)兵五进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过去,这一年祝洪明十七岁。

也是在这一年,大华神州的两条大河分别出现了灾情,这两个灾情加速了大远帝国向终点站驶去的速度,也悄无声息地改变了祝洪明的人生轨迹。

首先出现灾情的是大华神州北方的一条大河发生了泛滥,下游沿岸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再然后是大华神州中南部的一条大河两岸遭遇了严重的瘟疫和旱灾。

出现了这么大的灾情,别的官员充耳不闻、置之不理。但是大远朝的宰相岳兑却心急如焚,顶着多方反对的声音和压力,力主修河建堤,并连番上书促请大远君皇下诏赈灾。

岳兑是一个十分能干、为政清廉的好官,只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岳兑的愿望是好的,只是朝中官吏腐败的程度他了解的还不够深、不够透彻!

宰相的话还是有份量的,既然宰相极力主张修建河堤,那就修吧,反正修河堤的徭役可以随处征集,给多少工钱?给不给工钱?那还不是咱自己说的算的吗。于是皇上金口一开,命令沿岸十七万劳工修建河堤。

至于下诏赈灾,大远皇帝想了一下,觉得表面功夫做一下也好,怎么的也得弄出个体恤天下黎民的样子,也好让人为自己歌功颂德啊!于是,大远皇帝大笔一挥,下诏赈灾。

看到皇帝下诏赈灾,宰相岳兑悬着的心放下了,负责赈灾物品发放的官员也暗地里悄悄的笑了!

中书省的高级官员负责联系赈灾的粮食和银两,忙前跑后的?自己从中留下一点当作酬劳似乎没什么不妥吧?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大远地方行政单位),各路的地方长官留下点辛苦钱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吧?于是各路地方长官从中留下点,之后州长官又留下点、县长官再留下点,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甚至有的老百姓连谷壳都没见到。结果呢?

结果在半个月的时间内,祝洪明的父亲饿死了、母亲饿死了、大哥饿死了、大哥的长子也饿死了。

眼睁睁的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地死去,十七岁的祝洪明只能不停的哭、不断地心痛;只是心痛过后便是头痛的开始,父母离世,终究是要埋葬的,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用什么埋葬?在哪埋葬?对家徒四壁的祝洪明来说,就成了天大的难题。

没办法,祝洪明便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着门板抬着,去求助地主刘德,求他能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份上,找个地方埋葬亲人,可是刘德很干净利落地拒绝了祝洪明:“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你父亲给我干过活不假,可我也不是没给过他饭吃。赶紧把你的父亲抬走,别把晦气留在这。”

喝骂声中,地主刘德家的大门紧紧地关上了。这让年少的祝洪明很失望,也很绝望。天地之大无处可以安葬!四海悠悠何处可以为家?

幸好,好心人还是有的。并不十分富裕的邻居刘继祖见他们确实可怜,便从自己少得可怜的地中,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安葬亲人。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刘继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给出的这块坟地,竟为自己带来后福无穷,多年以后自己竟因此被追赐为义惠侯。

能够有一块坟地安葬父母亲人,这让祝洪明对刘继祖感激不尽。至于下葬用的寿衣棺材,对一贫如洗的祝洪明来说,已经不敢再去奢望了,能让自己的父母亲人入土为安,这就够了。于是,祝洪明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亲人的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继祖家的土地上。

迫于生计,安葬完父母之后,祝洪明与他的二哥、大嫂以及侄儿不得不分开,各自寻找谋生之路去了。

经历了丧亲之痛、离别之痛的祝洪明,在痛苦过后,心开始变得冰冷,心底也有一股火焰在不断燃烧。至于为什么?祝洪明当时顾不上细想,他的当务之急是要让自己变得坚强、让自己活下去、让自己有饭吃!

然而,在这个饥荒之年,对这个房无一间、地无半垄的祝洪明来说,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有饭吃?又成了摆在祝洪明面前的一道难题。生存不易!贫穷两个字真的让人很困惑,但是只要你肯选择,办法终究还会有的!

最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这句话用在祝洪明身上,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经过内心的强烈挣扎,最后祝洪明选择了入寺为僧。

进入寺庙当了和尚后的祝洪明,每天不用念经也不用拜佛。原因很简单,因为寺院里的很多脏活、累活需要这个刚进庙的新人祝洪明来干。每天庭院内落下的树叶要扫、香客踩踏过的地板要擦、长明灯缺油了要添。只有在忙完了这一切后,祝洪明才能在孤独的夜晚里,独坐在柴房之中,呆呆的望着窗外去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很多很多······

寺院的生活很苦、很累,但好歹有口饭吃!可是就是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太长时间。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来寺院上香的香客变得少的可怜,捐赠的香火钱也变得少的可怜。于是寺院里地位低的和尚只能自谋生路出去化缘。

所谓化缘,说的好听点叫化缘,说的难听点就叫讨饭。祝洪明四处外出化缘,让我突然之间想到西游记里的唐僧。唐僧每次化缘总会遇到妖怪,但也能讨到斋饭;而祝洪明呢!虽然遇不到妖怪,却也讨不着斋饭。

说的有些绝对了。虽然面对了无数的白眼和冷嘲热讽,但在祝洪明锲而不舍的努力下,还是有人会丢给他半个冰冷的馒头或者是半碗放馊的米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敲开一扇门,对祝洪明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和侮辱,但是不敲这扇门就有可能会饿死。尊严与生命,孰轻孰重,祝洪明还是分得清的。现在放下尊严,只是为了以后获得更多的尊严,祝洪明咬着冰冷的馒头鼓励着自己。

祝洪明没有读过书,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经过三年说走就走的旅行(呵呵,其实就是穿城越村,四处游方讨饭),磨炼了祝洪明的意志,让祝洪明增长了很多见识,使祝洪明对大华神州一些城市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幸运的是祝洪明在开阔视野、丰富见识之时,还认识了很多豪杰(虽然当时他们也一样是在讨饭)。

苦难的生活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折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磨炼。经历了亲眼看着父母死去的无能为力、为了生存和狗抢饭吃的耻辱、还有被人唾骂鄙视的痛苦。二十岁的祝洪明,此时此刻的心,已不再如年少时那般脆弱,现在的他,心如钢铁般坚强。

三年的讨饭生活,让祝洪明收获了很多,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很多东西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他身上具备,现在欠缺的只是一股东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