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玩心眼 谁怕谁(1 / 1)江横孤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赵祯如何,张涯并不知道,也没法知道。

这时代又没手机!

和钟三牛、徐五等村民,谈妥新宅建设工期、以及麦种之事,张涯就请来郭石柱等人,汇聚厢卒军营附近。

范仲淹整修白豹城,附近州府的泥瓦匠,几乎被征调一空,郭石柱麾下只剩下二十多人,劳动力相对不足。

张涯只能拉长建造时间。

前些时日,派遣王春茂跑趟耀州,召来三名石灰窑匠,重新开炉烧制石灰,首批成品也过水、沉伏完毕。

砖瓦窑那里,也开始陆续出成品。建筑材料不缺,新到木匠的住宅,以及标准些的木工坊,便可开始营造起来。

然则,这是临时决定的。

涉及到地皮之事。

九陵塬上。

除了阳凌苑、夯土老宅、简易铁冶房等建筑物,以及两大、三小,五个池塘,还有排水沟、道路,其余地方都被开垦起来。

北侧是草地,南侧是农田。边角处移植灌木,避免水土流失。除非毁田、重复建设,否则就没有建筑空间。

张涯只能在西侧塬地。

也就是厢兵军营所在,圈出一块地方营建木工坊。

甚至还要留出些地皮,以待和胡家父子的协议到期,双方决定续约后,他再营造一座更大的铁冶工坊。

此处塬地在官府地契上,是一户熟蕃的草场。

由于缺乏长远规划,或者说归化的熟蕃,陆陆续续不分批,官府也没法规划,按照有关规定,只是给予草场,不管方不方便。

这户熟蕃的主牧场在北方。

距离此处有几十公里,他们就顾不上此处。这几年来,钟三牛等村民,除了耕种自家田地,都在此偷耕盗种。

两百厢卒营造临时军营,都是干打垒的简易房,复耕起来相对容易,而且这还是公事,范仲淹都发话了,州府就可以特批。

张涯却不能这样做。

木工坊及其附属生活区,都是他的私人财产,必须有官府认可的地契,否则的话以后麻烦多多。

有些规矩,是一定要遵守的,亦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张涯刚圈画好位置。

“少东家,有些不太妙啊!”

徐平山匆匆赶到,急道,“那户蕃人不愿卖出草场!况且,范相公发布最新公告,说:不可挤占蕃人田地、牧场……”

“张郎君!的确如此,你看这事?”里正严兴业紧随其后。

闹嘛呢?张涯顿时微怔。

“山哥!不要着急。”

略加思忖,他微笑说道,“严里正!你慢慢说……是不可挤占蕃人田地,还是不允许买卖?”

“张郎君!这个,这个……上面的意思,买卖都不允。不过,像这种荒着的牧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交足契税就成。”

“嗯!我明白了。严里正,那户蕃人不愿卖,还是嫌价格不好?”

“价格之事,他们没说啥,就是态度不好。”严兴业陪笑道。

张涯微皱眉头,刚要说些什么。

抬手挠了挠头发,徐平山抢先说道:“少东家!我想起来了。这户蕃人也不是不卖,只是想换一百柄镔铁短刀。”

一百柄!想什么呢?

这可是一千五百贯!

张涯瞬间皱起双眉,觉得这户熟蕃在打秋风。

这片塬地最多七百华亩,荒芜了很长时间,村民们的偷耕盗种,也只是一小片,等厢卒进驻后,他们便舍弃了。

宁州府这一带,这种地的市场价,按照华亩计算,单价三百钱!

包括军营占去的,张涯全部购置下来,也就两百多贯!

这户熟蕃竟然要一千五百贯,绝对是把他当成了凯子。

“山哥、严里正!你们去告诉这户蕃人。”

张涯并未生气,而是淡然说道,“最多出两百二十贯,契税也是我们出,或者二十柄短刀……若是不成,我们就另地营造,让他们啥也得不到!”

有些人就不能惯着。

何况,这户人家还是内附大宋的蕃人,风俗、饮食习惯还有别于宋人,根本就没被同化掉。

恶意猜测一下。

若是遇到动荡年份,他们就会化身流寇。

徐平山拱手说道:“少东家!我知晓了。严里正,咱们?”

“没事儿、没事儿!我就再陪跑一趟……张郎君想着我就成,以粮换种之时,给我多留几份好麦种。”

“成!严里正,给你留十份!”

徐平山、严兴业来去匆匆。

看了看这形势,郭石柱低声道:“小郎君!咱们这个新宅,还起不起了?”

“柱子哥!再等几天。”

张涯背起手,笑着说道,“不过,你们也闲不住。搞些临时栖身的窝棚,还要在九陵塬北侧,营造五、六间夯土房……”

再次大建设的场面都铺开了。

他岂能会让这些泥瓦匠闲置。

清霄道长已找来了五位同行,正在紫霞观那里搞化学试验,挑战一次装料十石的炼化窑。

考虑烟尘、粉尘、废水、硫化物污染。规模生产肯定不能在紫霞观进行,那里可是阳凌苑、上榆树村的饮用水源。

九陵河谷是规划中的农田,两侧的梯田也是耕地、草地,部分林地。

这地方也不适合建造简易炼化工坊。

九陵塬地上,更不用说。

张涯选来选去,只能塬地北侧,小延川水的南岸,找块较平缓的地方,按宽面梯田平整,营造几间夯土茅草屋,充当临时炼化工坊。

千石芒硝炼化完毕,这些房屋便能拆除。

余下的残渣,就地深埋处理。

至于废水,张涯没得选,只能趁着汛期,排进小延川水。反正废料也不是太多,死道友不死贫道,昧良心就昧良心吧!

这头开启化学工业,那头还要避免污染。

除非,举家搬迁到东海边。

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数日后。

这户熟蕃终于松口,选择二十柄短刀,置换此地的田契。

毕竟没有人犯傻,没法利用的产业,能换得三百贯,甚至他们找门路,将短刀走私出境,换到的东西更多。

要是不能达成交易。

他们啥也得不到!

更换田契之时,按二百二十贯核算,契税十取一,里正严兴业眉开眼笑,背走了二十二贯。

于是,木工坊住宅区顺利动工。

每户按五间正屋营建,宅院面积高达五百平米,空落落的大院子,可以进行家庭养殖,比如养上几十只鸡,或者两口肥猪。

这些木匠都是自由身,三年聘任协议结束,去留皆随本意。

房屋产权拿不走,依旧是张涯的。

然则,他刚喘口气,包拯不请自来。

一见面,还没啥客套话。

老包就黑着脸道:“张远之!汝挤占蕃户土地,此乃知法犯法……莫要凭借些许功劳,便如此为所欲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