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范仲淹入京拜相(1 / 1)江横孤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安石口中的炸弹,并非是军事上的大杀器,而是扑克牌中的“王炸”。

阳凌苑中的寻常娱乐活动,除了围棋、象棋、毽子、沙包,其它也没啥可玩的。

祝丽莎、卢雪静她们工作的空闲时间,想娱乐娱乐、休息休息,但这些均不合适,太耗费体力脑力了。

因此,张涯便山寨了五十四张扑克牌,将大致的玩法传授给祝丽莎、卢雪静她们。

这种游戏可谓是大杀器,硬纸板就能制作,传播速度很快。一来二去,王安石也学到了。

接触、痴迷的那几日,他对其中的炸弹记忆深刻,抓到手的几率不大,但威力甚强。

其实这个组合的称谓很多,只是时代背景的原因,“王炸”这个名称有些不妥,被张涯舍弃了而已。

称呼水银柱试验为炸弹,王安石是有前车之鉴的。

他当初见到之时,就被雷的外焦里嫩,当场差点晕过去。

王安石这种历史大牛,都想象不出来的事,其他智商不足的人,更不用说什么了。

清霄道长等人的演示,共有三种粗细的玻璃管。

在煤油灯的映衬下,全部都搞完了,便当场吓晕了四个!

临时充当救护人员的几位道长,顿时撇了撇嘴角,急忙冲上去抢救。

几位专业点的官吏,也差一点背过去,纷纷站起来围住试验台,眼神中充满探究之色,脸颊通红、气息不定。

胡瑗说是有所心里准备的,但此等试验对三观的倾覆,也让他老半天不言语。

看看四周人的情况,刘小乙又瞅了瞅台本,有点演不下去了,便将目光投向王安石。

“小乙哥!继续。”

看了看手忙脚乱的脑残人士,王安石眯着眼睛笑道,“试验继续,道长们继续救护。”

和咄咄逼人的王安石不同,胡瑗考虑问题更全面,有些时候不能赶尽杀绝。

急忙伸手拦阻,他笑着说道:“介甫,不可!你可答应过远之,不插手此事……”

“成!翼之先生,且听你的吩咐。”

王安石微怔改口,继而嘟囔道,“然则,这个张远之,真是可恶,让人无法尽兴!”

又不是什么玩耍,无须尽兴与否。

胡瑗并不接这话儿头,而是来到脑残人士面前,轻声慢语安抚起来,未有丝毫盛气。

未几,他朗声笑道:“学院涉及新学科,将喜迎诸位道长,共同探讨、拟订教材……”

听着胡瑗的话,这些人的脸色甚是难看,但也无可奈何。

将这些看在眼里,想起张涯的话,胡瑗微挑起眉头。

略加感慨,他接着道:“尔等亦是幸运。张国子不计前嫌,学院需筹建预科,便来由你们……”

杨凌理工学院,此时就是名字牛气些,实际上百废待兴。

教师、教材需要从无到有,三五载都不一定搞好学员招生更是困难,自愿来的、合格的人寥寥无几。

毕竟,读书就是为了科举、做官的时代,猛然间冒出来的理工学院相当的另类。

除了增加宣传力度,张涯亦想出这个前期培养、筛选的预科学制。

有知识的不第文人,又如此接触了试验风暴,缺乏必要人才之时,这些人也能顶上。

最多,教材上及时变革,用来限制这些人的天马行空。

换句话说,这也是另类的收编。次边地真缺基础人才,教育普及、任重道远。

也不知哪位大牛说得再穷不能穷教育!

为了理工学院站稳脚根、发展下去,除了学院田产的收入,张涯亦增补了不少钱财。笔趣阁gusu

其它的不用细说,只是老师的薪水,就相当的不错。

否则,这些落第文人也不会如此嚷嚷。当然了,这些人肯定口口声称,他们更在意名声。

此时,听完胡瑗的话,这些人的智商瞬间在线。

教授预科班,也是不错的差事,钱财、声望皆有……他们纷纷起身拜谢。

这儿……胡瑗为之哑然,只能摇头感慨起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此事就如此决断。”

胡瑗挤出笑意,眯眼说出条件,“然则!尔等入校后,皆要服从校令,否则……”

看着这些人的神色,听着胡瑗和他们的谈话,王安石明白了其中缘由,顿时禁不住摇摇头。

这肯定是张远之的想法!翼之先生,岂能如此苛刻……罢了!也是无可奈何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比试之后,第四日。

包拯踏着积雪,带数人来到利民塬。

寒暄见礼时,见包拯脸色不善,王安石赶紧派鲁仲林,去阳凌苑找张涯。

需要老包亲自出马的事儿,一般都是非同凡响的。

张涯急忙更衣来见。

刚进入场部大厅,王安石就急切嚷道:“远之!范相公即将入京,参知政事矣!”

“噢!此乃佳事。包太守、介甫兄,你们为何……”张涯瞬间微愣,旋即搪塞道。

包拯轻哼几声,挑眉说道:“张远之!你呀!揣着明白装糊涂。范相公此去,许多事将推进不力……”

“太守忧思人走政息?晚生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可有可无的事宜,后来为政者舍弃,亦是人之常情。”

张涯轻笑说道,顺带点出些对策,“然则!重大民生事务,谁也不敢突兀叫停。譬如:宁州府正在修筑的几条碎石路……”

“远之!你的意思?”

包拯微怔,皱眉说道,“我们要加快道路等工程的营建!可这儿钱财,州府捉襟见肘……”

“钱财之事,可连横于附近州府,譬如坊州……”张涯徐徐说道,双眼微闭起来。

越过子午岭主脉,才是坊州的治所,而且还是贫小州府,财政貌似更困难。

包拯顿时懵懵,诧异道:“远之!这可是坊州,岂能……”

“太守!这是延续宁紫官道而已。”

张涯轻笑,淡淡解说道,“若是开工,临着采石场不讲,还有场户可出力,省工省钱多矣。”

“张远之!你……罢了!”

王安石瞬间挑眉,继而补充道,“包太守,若是路通坊州,宁东农场全盘皆活矣……”

五百厢卒转属新场户,除了划分可供耕作的农田,给予些临时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张涯只是提点建议,王安石负责拟订具体的条陈。

延长宁紫路、翻越子午岭、抵达坊州,便是最佳选择之一。

这其中也包括张涯的私心。

道路继续延伸,采石场便能再次扩大,蓄积山洪的容量也增大,对地下水的增补也更强。

包拯虽不知道这些细节,但他却清楚一个事实。

连接坊州的道路通了,农场场部、九陵塬均会繁盛起来。

看看张涯、王安石,包拯轻轻摇头,感慨道:“包某命苦矣!遭遇了两个滑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