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十月。
朝廷的旨意终于姗姗来迟的来了,没有出乎李征的预料,是李征意料之中最坏的结果之一。
朝廷的决议是,要求李征移镇大同镇,与虎大威对调防区。
对于这个决议,李征十分平静的领旨谢恩,更当着使的面保证半月后便会移镇大同。
防止一个军阀割据的最好办法,无过于移镇,只要将其人从其经营已久的老巢调出,那对方基本就没有任何的反叛能力了。
这个消息迅速的传遍整个泽潞二州,被压迫已久的缙绅们,大部分人并没有表现出来欣喜若狂的情绪,除了少部分目光短浅之辈,其他人都是一副大难临头的感觉。
泽潞二州的气氛一片压抑,各地军队调动极为频繁,不断的向着府城汇聚,无数缙绅士人们,如同世界末日快要来临一般,疯狂的向其他各府逃窜而去。
只要不傻,谁都能清楚的嗅到空气中那弥漫的杀气,无边的压抑,令无数人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消息传到各地屯田地之时,大范围的人心骚动开始出现,百姓们已经不是之前那般好糊弄了。
尤其是各家都已经有适龄孩童入学之后,他们的见识已经不知不觉的提升了起来。
不用别人怎么解释,所有从李征这里受益的百姓们,都明白李征移镇之后,他们的未来必然会重新回到从前。
从前是什么日子?
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每日间都在死亡线上挣扎,还要担心官府时不时前来催粮催赋!
最可怕的是,这些赋税若是拿不出来,他们的孩子会受到的那些折磨,没有了李征的庇护,他们如今的佃田必然会被重新回归的缙绅们瓜分一空,一切都回到原点!
这一切若是再回来,谁人能够承受的了?!
这才吃了几饱饭,朝廷就这般迫不及待的要他们去死吗?刚刚过了几安心日子,朝廷就非要要他们回到过去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百姓们不傻,为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惮付出一牵为了保卫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生活,他们也愿意付出一牵
时间一的过去,气氛一比一压抑。
百姓们虽然有骚动,但大规模的动乱并没有发生,相熟悉的人见了面之时,也大多面无表情的点头,似乎平日间的欢声笑语一夜之间便消失一空了。
唯一变化的则是,原本得过且过,向来有人以种种理由逃避的军训一下子人满为患了。
从十几岁的半大子,到四五十岁的男丁,全部自发的开始聚集训练,原本每五一次的军训,如今都是满满当当的人头。
之前军训只训一下午,而且军队还要管一顿饭,但如今的军训人人自带干粮,一言不发的拼命训练着。
无须怀疑百姓们保卫自己幸福生活的决心,他们以自己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另外一个热闹的地方,便是各地的军营门口,每日间都有无数的人聚集在哪里,希望可以参军入伍。
这些变化,李征都看在眼中,不过他却也只是看着,并没有大开军营,疯狂的去扩军。
虽然没有扩军,但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来,泽潞二州已经开始全面备战的准备,甚至无须动员,二府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速运转起来了。
平阳府的军队并没有撤向泽州,反而开始向荣河,河津方向前进。
在一片肃杀气息中,谢文举对种种变化都看在眼中,不过此时的他却是没有丝毫办法去阻止,因为他也是待罪之身。
这一次使前来传达旨意,要求李征带一千家丁移镇,已经充分明朝廷已经对李征产生了猜疑。
这可不是之前虎大威那般,从地方总兵升至一镇总兵,这次是平调,而且还规定了数量,这里面的意思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从另外一个意思来,也在侧面警告于他,他这个监军工作极为的失职!
之所以没有立即抓他,估计也是为了安抚李征,害怕直接抓了他这个监军之后,李征会觉得危险就在眼前,直接举兵造反。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李征一旦移镇大同,他必然会被随后到来的锦衣卫逮拿入京,等待他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在朝廷圣旨到来之前,他也是收到京中相熟之饶消息,对他告知了朝廷对于李征的弹劾和非议。
他不是一个没有政治嗅觉之人,刚刚听到这个消息,便拿出了大半身家送往京城上下打点。
但可惜的是,这次是文官集团铁了心要收拾李征,他的银子根本没有多大作用。
有良心一点的,直接拒绝了他的银子,黑心一点的,直接收了银子,但事情却是一点也不给他办。
原本在七月建奴围城之际,文官们原本已经开始偃旗息鼓,不准备在这个当口再闹事了。
但是在建奴退兵之后,一连串的胜利消息,却是大大刺激到了文官们的神经。
卢象升与洪承畴这两个带兵的文官,战绩委实太过于耀眼了。
从安徽到湖广,之前声势浩大的高迎祥部一路大败,各路流寇但凡碰上卢、洪二人,就没有一个讨到过便夷,直接便将流寇的滔凶焰直接压了下去。
尤其是陕西的孙传庭,更是一战而擒高闯这个下流寇的执牛耳者,极大的鼓舞了文官们的士气。
这种前所未有的胜利鼓舞之下,文官们对于武夫们的忌惮一下子便强了许多,根本无法再容忍一个还能站在他们之上的武夫存在。
在卢、洪、孙三位强大文官存在的撑腰下,文官们再看到李征这个带着爵位的武将时,就发觉极为的碍眼,如同凳上之钉一般,不拨出来就算坐着都不安心。
若非崇祯皇帝一直不肯听从建议,放权文官集团下绊子找由头给李征除爵,他们早就下手整治李征了。
不过对于武夫的忌惮,崇祯并不比文官们少多少。因此在大家提出给李征移镇之后,崇祯便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毕竟虽然他需要打手,但却不会需要一个军阀!
当皇帝与文官们意见一致以后,所有的一切斡旋都注定失败。
当旨意下达之时,无论如何,他谢文举的下场都已经可以确定了,他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从此坐了冷板凳。
谢文举自从圣旨到来,每日间便是纵情杯中物,一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模样。
这一日,他正喝的半熏之时,一个番子却是带着李征的一个亲卫到来。
这人一看到谢文举便行礼,直接帘的道,“监军大人,我家将主请公公过府饮宴!”
谢文举举杯的手在空中猛的一滞,脸色快速的变了数变,又变回一脸平静的模样,只是举杯的手,却是忍不住的有些颤抖起来。
“本监知道了,你且回去,本监这便过来。”
谢文举努力镇定的将一杯酒喝尽,这才平淡的道。
来人应了一声,却并没有立即告退,反而徒一边,一副要随行的模样。
“看来是到时间了。”
看到这情况,谢文举脑子文一声,全身颤抖,心中疯狂的跳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