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五章 狄青的消息(1 / 1)孤鸿独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说完了抱怨之后,狄青还向何墨分享了一个消息。

“何兄弟,你还记得提议官家建立格物院一事吗?”

被狄青一点,何墨想起来,自己曾经在官家面前说过这一事。

他点点头:“记得,怎么了?官家同意了吗?”

“何止是同意,格物院已经有成果出来了。”

“什么?”

这回轮到何墨惊讶了,赵祯这个皇帝可以啊,不声不响的就弄出一座格物院来。

“狄大哥,你跟我说说,这格物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狄青慢悠悠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半响后才说道:“当年官家派我去延州路操练士卒,这事你应该知道。”

“知道。”

“其实官家还吩咐了我两件事。”

这一次,狄青没有卖关子,而是继续说了下去:“第一件事,是加强火绳枪的制作,要求弄出一个大作坊来,每年至少产一万杆。第二件事,就是在延州选一处地方,建立格物院。”

何墨听完狄青所说,不由说了句:“这两件事花费不少吧。”

“可不是嘛,官家除了从朝廷中开支一部分,自己又从左藏库里支出不少。”狄青一边说一边叹息,应该是再替赵祯心疼银子。

虽然狄青不太明白格物院到底有什么用,可赵祯吩咐下来,他就要用心用力的办好这件事。

但格物院的存在对狄青来说,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比如火绳枪在改进的时候,几个匠人遇到了难题,都会将问题送到格物院里,然后再有格物院里的人给出解答方案。

“格物院里有人能给出解决方案?”

这番话彻底让何墨惊掉了下巴,格物院里还有什么牛人,竟然能改进火绳枪。

狄青点点头,略带自豪的道:“格物院里有官家特意派来的先生,这一年多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搞出来。”

“哦?那先生叫什么?”

“苏颂。”

姓苏的?难不成是那个东坡居士的亲戚?这可说不准,苏家在四川眉州可是名门望族,出一些名气稍小的才子,那也是正常不过。

可惜,何墨猜错了。

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为人好学勤敏,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无所不通。

在去年进士及第后,就直接被赵祯给派到了延州格物院。

说是延州格物院,其实就是延州某个偏僻的小城里,设立一个没多少人的学院。

一开始苏颂还为此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满腹才华被朝廷冷落。不给当官没什么,直接派到学院来算怎么回事?

也就是赵祯的一道又一道旨意,还有他在格物院的所见所闻,这才打消了苏颂的顾虑。

“你是不知道啊,格物院最近又捣鼓出一项新东西,还能报时辰呢。”

“什么东西?”何墨好奇的问道。

“叫做‘水运仪象台’。”

何墨摇摇头,表示没听过这个东西。不过这是件好事,既然赵祯开始重视格物,那就说明,至少在赵祯在位的这些年里,宋朝的科技水平会有提升。

而且火绳枪这个东西算得上一件大杀器,或许百年之后,大宋的命运会就此改写也说不准。

聊完格物院,狄青又问何墨还需不需要在出去拍摄,他是真怕何墨再带走几百匹战马。

拍还是要拍的,不过对战马的要求,可能没有这么多。

接下来的拍摄计划,是《杨家将》的下半部分,也就是穆桂英挂帅的桥段。

饰演穆桂英的是秋凤姑娘,她早就花钱从樊楼赎出了自己,安心的在剧组当女演员。

这几年下来,原本二八年华的秋凤,如今越发出落的亭亭玉立。一个多月的军训,也让她多了一丝英气。

穿上甲胄,拿起长枪,谁还能看得出她原先是一个酒楼的姐儿。

…………

“穆柯寨山清水秀,我待在这里多好,为何要与你前去毁那降龙木?”

这一段戏,秋凤演的是极好,将女儿心思演的透彻,台词功底也没得说。

就是杨文广这边,掉了链子,支支吾吾的竟然说不出话来。

“咔。”

喊过咔以后,何墨走上前去,对着杨文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你到底行不行啊?扭扭捏捏的做什么?读个台词都不会吗?要不是看在佘太君的面子上,你这样的打杂我都不要。”

也不怪何墨发那么大的火,一个剧组好几百人,一整天的工夫都应为杨文广给耽搁了。

每次不是台词说不好,就是动作太僵硬。

“何大人……”

杨文广想开口辩解几句,可刚一说话,就被何墨打断了。

“叫我导演,说了几遍了,在片场没什么大人,只有演员和导演!”

何墨的气势压的杨文广无地自容,好在这时候秋凤过来劝了。

“导演,杨公子也是新人,一开始不熟悉演戏方式,多来几次就好了。”

秋凤的性子软糯,在剧组里的人缘也是极好。何墨没有办法对她发脾气。

“再来一遍,各部门准备。”

…………

等《杨家将》的下半部分拍摄完毕的时候,杨文广对戏子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

原来拍戏是这么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服装道具安排好,然后再对一遍戏,揣摩人物性格,种种种种,杨文广是后怕不已。

他宁可上战场真刀真枪的去打一仗,也不愿意再去拍一次戏。

不过严要求出好电影,杨文广相信,何墨拍摄的杨家将将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可惜,他怕是没机会去汴京看首映了。

五个月过去,何墨带着剧组启程回了汴京,除开三国一些需要特定场景的戏份没拍之外,其他的工作都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比如赤壁之战,太原附近没有合适的场景,何墨还需要找一处地方来拍摄。

但整体的进度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也到了回京交差的时候。剧组的人就这么走了,留下了十万禁军,依旧在太原操练。

不过杨文广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派上战场。到时候,才是他一展抱负的时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