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从你慢慢懂事,妈妈就在不断地教你一种处事的方式:分享。
和小朋友在一起,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享;
玩玩具的时候,要分享;
做手工的时候,要分享;
看图画书的时候,要分享;
等等。
妈妈教的这些,你都记住了,做到了,而且你做的很好。
你会经常邀请邻居小朋友到家里来和你一起玩玩具;
你也会和小朋友分享零食,水果;
你也会和小朋友一起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还还会和小朋友一起看书,涂鸦;
你更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你和小朋友,处的很好。
作为独生女,家这个世界,并没有能局限你。
爸爸妈妈也没有局限你,一切阻碍或禁锢心灵的方式,都会被爸爸摒弃。
尽管目前,爸爸还不太确定,某些方式会阻碍和禁锢你心灵的成长和发育。
但爸爸不会让你封闭,封闭自己,封闭心灵。
无疑,独享是其中的一种。
家除了作为依靠,更给了你爱,给你了引导和鼓励,让你以开放的心灵,对于外界充满着好奇,然后去自己探索。
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送你去幼儿园,就是想让你学会和外面的世界相处,让你学会和外界沟通。
分享,也是爸爸妈妈交给你的一种方式,和世界相处的方式。
小时候,爸爸家里很穷。
那时候缺吃少穿,所以人们都很节俭。
尤其是像爷爷奶奶,他们那一代人经历过58年的年馑,大饥荒,知道挨饿的滋味。
后来更养育了爸爸的爸爸辈,六个儿子,生活过的很艰难。
因此,节俭成为了他们奉行的信仰。
不光是爷爷奶奶如此,整个村子都是如此,甚至整个县的村子都是如此。
成长在爷爷奶奶的身边,耳朵里灌输的都是节俭的理念。
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身边都是这样的例子。
所以,在前几十年里,爸爸奉行的,也都是节俭的生活理念。
说不上以此为圭臬,也并不觉得节俭有多好,或者有多不好,一切只是习惯了而已。
我也并没有反思过节俭有什么不好,我只知道节俭有很多好处。
穷人家的孩子,就该节俭,天经地义。
但节俭也有不好的地方,这是我在有了宝贝你之后,在你妈妈的启发下,才发现的。
奉行节俭,本是美德,但并不能说节俭就等同独享,小时候奶奶教育我,将独享的思想灌输的太多。
东西不够吃,衣服不够穿,钱不够花,自然很多东西都只能独享了。
但独享在现今,与社会大潮大势格格不入。
自行车,汽车,房屋,等等,现在都在共享,都可以共享。
月亮,假如你长大以后开始上班了,比如你是个职场人士,中午吃完饭,你只买了一个桔子,自己独自一个人吃。
自己买东西自己吃,没问题,无可厚非。
但是假入你买了一袋桔子,和你们科室的人分享,那这样是不是更好。
没花多少钱,又拉近了同事关系,让办公室的气氛更融洽,是不是呢?
在如今,人和人之间的常态是冷漠,是距离感,维护人际关系是需要技巧的,一袋桔子的现金成本,如果能换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相当值得的。大多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上次爸爸妈妈去重庆游玩,回来的时候,买了三份礼物,送给隔壁三家邻居。邻居摘了新鲜的蔬菜,当季的水果,也常常会送给我们一些。
尽管到现在连人家的姓名都不知道,但是邻里关系确实处得很好,这就够了。
一个人独来独往,特立独行,违反了职场定律。
人是群居动物,职场是讲团结,讲team work,讲cooperate。
自己独享,显得很不合群,很小气,很不会沟,一副拒人与千里之外的感觉。慢慢的,你的气场都会变得微小,冷淡。
这个社会,做很多的事情,离不开群体。
在现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商业模式的侵袭下,共享这个词不再空洞,变得很具体。
共享不仅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着亿万人的生活,当然也改造着人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旧有的思维定势。
在世界互通的局势下,东西方并非独立,而是中西交互,互相影响。
西方的很多理念,已经深深地改造了我们东方人的思维,不管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
传统的东方式自我独行式、半隐半现的处事方式,已经不合时宜。
合作共赢共享交流等,才是主流。
这些话语看似谈商业,但并非是单谈商业,而是谈人性。
当然,共享和分享有所不同。
共享是商业模式,分享是处事方式。
和人相处,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本事。
爸爸并不太会和人相处,除非意气相投。但爸爸却也知道,如何与人为善。
分享和独享,是爸爸妈妈交给你的第一招。
分享,分享的不是东西,还有善意。
分享,更不是分享东西,而是分享心情。
分享,也不是分享金钱,而是分享真诚。
学会分享,愿意分享,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和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