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的影子都还没有,也只能先做这些了,接下来还得安排四个营的事。
有些麻烦,各方面都有。
指挥体系乱,京营惯例,每个营的长官叫坐营官,还有提督太监,还有监枪太监,共同负责训练等一应事项。但他们没有指挥权,每次出征都要另安排将领——通常太监是不换的。
编制也乱,五人一伍,十伍一队,十队一把总,通常六把一营,各级军官也有叫小旗总旗管队把总的,也有叫百户千户的。
边军还有十二人一队,十队为司,十司一哨的编制。
各营平时散处内外城,没有一个独立的军营。
大汉将军营编制5403人,四卫营勇士营编制都是6500人,忠勇营编制3000人,除忠勇营外,其余都在各自所属之卫训练。
朱由检就算无知,也知道统一的军令军政军备才是近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的区别。
至于队列体能什么的都是细节,古人也练这些。
怎么把他们整合到一起就成了问题,现在明代禁卫军编制看得他眼花,整合后也简单些。
比如侍卫军,包括了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名,神枢营红缨将军1500名,明甲将军502名,五军营叉刀围子手3000名,其余把总指挥带刀官等若干,分由6个公侯伯驸马等勋贵指挥。
五军营叉刀围子手全部住在皇城内,其余住在内外城,每日轮值,只有每逢大朝会与祭奠等大礼仪的时候才要全体值班。
这是守卫紫禁城的军力。
还有守卫军,包括二十二个卫,由亲军指挥使司负责管辖,各自负责皇城一段城墙,京营则负责内外城。
顺便说一句,明代京城从内至外分为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叹了口气,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
考虑再三,朱由检觉得重设正德时期的西官厅不错,由自己亲自管理,四营剥离原属各衙门作为禁卫军,各不统属。这样在京师内就有禁卫军与京营两大系统,也算是学习了宋朝的南北衙互相制衡的制度。
想了想又放弃了现在就剥离的计划,刚刚即位一个月,这么做有些鲁莽。
朱由检又想叹气,前世悠哉悠哉混日子,哪里做过如此繁杂之事,有时候想想,真不如脚底抹油去江南花天酒地几十年了。
”曹变蛟你暂时挂名锦衣卫指挥佥事。
你们四人这些日子的任务就是补充各营缺额。
各营都补足6500人,忠勇营若是太监不能用就全部换了,各自去熟悉队伍做事去吧。
王之俊你去通知司礼监来人,处理他们的各种文书符牌等。”
“陛下,兵器火器战袄等辎重军械呢?”曹文诏赶紧问道:“还有,陛下要臣等练兵,军制是仿照边军还是京营,您也得拿主意。”
“边军与京营有什么区别?”
“陛下,边军以臣所在的关宁军来说,是以孙督师承宗时编练的十几个车营为主的。”
“不是说关宁铁骑吗?怎么成了车营?”有些纳闷。
“关宁铁骑?臣没听说过啊!”曹文诏一脸茫然:“陛下在哪听的?关宁军中骑兵只有少量中军骑营与各将官家丁等,满打满算也就万多人吧。”
“才这么点!”朱由检怒了:“五万马骡就养万余骑兵?”
曹文诏很想说战车也要马骡来拉的,不过看朱由检脸色不好,决定还是不触霉头了。
”关宁军编制有多少营?你给朕讲讲。”
“关宁军编制是在天启二年定下的,有中部.南部.北部.前部副将.后部副将各五营,五部各设一个总兵或副将,各督抚标营有多少就非臣这小小的游击能知道的了。”
二十五个营,加上标营算三十吧,每营多则三千少则千余,取中位数每营2000人,如果再扣除一半空额……
又想叹气!
将此事扔到一边,还是得等着看王在晋的手段如何:“不搞车营,大汉将军营全是骑兵,其余三营火铳与长枪混编。“
”陛下,没有这么多战马。”王承恩小声提醒。
“你的衙门就叫御马监,你现在说没这么多马?才五六千匹马都没有?”
“陛下。”王承恩哭丧着脸:“臣刚接手衙门,虽然还没捋清楚,可也知道虽然叫御马监,却已经很久不供应军马了,京营需要马都是去张家口大同一带与鞑子互市买的。”
“回去查查怎么回事,该买就买。”朱由检狠狠的道,又多一件烦心事:“火统长枪腰刀战袄铠甲去工部领,记得火统只要鲁密统,领战袄铠甲时让工部管事与胥吏穿上,你们拿刀砍几刀,合格的才领。
嗯,领火铳时也让他们先打几发,免得炸膛伤了咱们。”
众人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路数?
王承恩更是暗暗叫苦,按这标准,一件军械也别想领到了。
“都去做事吧,朕累了。”
众人齐声应是,各自喜滋滋的去了。能不喜吗,这下他们各自升了一级手握兵权不说,也都成了天子心腹。唯有王承恩几个愁眉苦脸,本来领军械是肥差,这下麻烦了。
朱由检则有些担忧又有些期待,曹文诏号称明末第一良将,少了许多战事磨练,可千万别毁在自己手里。
说起来很有趣,检点明末武将,就会发现冲锋陷阵型的武将很多,而指挥型武将则凤毛麟角,即使偶有出现,也是摆脱了文官的牵制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在他看来,明末以其庞大的军队基数,帅才应该不至于缺到这种程度。
之所以会这样,皆因文官牢牢地把控了指挥层面的权力,从来不给武将表现的机会。
悲催的是,明代几乎所有文官统帅都是读了几本兵书就敢对军队指手画脚的货色——甚至,看没看与有没有看懂都存在疑问。
他们几乎都是眼高手低的赵括,仅凭看过了几本兵书,就敢接过指挥棒在地图上对十几万大军指指点点。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还有个妖孽王阳明。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常识,任何战略战术计划都要考虑实际条件。
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任何计划都有成功的可能,可是这样的计划算什么玩意?
问题是,文官从来都是不考虑实际条件的。
明末是什么条件?
一,技术上,通讯是大问题,这就决定了过于复杂的计划无法执行。
二,军事上,军队上下普遍腐败,后勤供应不及时,这表示你不能对军队战力抱多少希望。
三,政治上,腐败透顶,财政接近破产,这表示朝廷无力承担耗资巨大的计划。
当然,如果不怕国内处处烽烟的话,还是可以的。
比如袁嘟嘟与孙承宗搞的塔攻战术,就是堡垒推进,南宋已经用过一次。
效果如何?
谁用谁说好!
这战略除了明朝财政支撑不起,还多一个缺陷,就是如果后金围点打援就尴尬了,只能被活活困死。
事实上,后金就是这么干的!
还有‘凭坚城用大炮’,这其实是中国历代都采用的战术,无非守城时依托城墙用远程武器攻敌,想不明白怎么就成了袁嘟嘟的发明创造了?还要脸吗?
明末的根本问题,在于军队战力低下与财政极度紧张,任何不考虑这两个因素的计划都是在耍流氓。
后世通常的看法是,明朝此时应该收缩防线苦练内功。
至少也得收缩防御,以拖待变,拖过去小冰河就算成功一半。
而陕西的问题,关键在于政治而非军事,否则只会越剿越多。
可惜,这不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也不符合崇祯的要求,所以,通常的看法就发展成明末的形势是无解的。
想到文官就想起徐光启与毕自严,招收喊过王之心:“徐光启毕自严还没有来吗?”
“陛下,徐先生在路上,他年纪大了耐不得颠簸,还需几日才能到。毕自严也还在路上。”
“我记得毕自严是山东淄川人吧?怎么这么慢?”朱由检有些恼怒。
“陛下,小人也不清楚。”王之心吞吞吐吐的说,见朱由检脸色阴沉,忙又道:“听说,王先生开始不愿意来,还是出使太监使了些手段才同意的。”
“孙传庭呢?”
“据说出外访友去了。”
头皮有些痒,敲了敲头上的乌纱翼善冠,心里更增恼怒,一个个的都很有骨气啊。
罢了,既然来了就不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