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7不是麻烦(1 / 1)一脸邋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检大奇,拿起一看,整个人顿时不好了。

“...上次觐见陛下时,臣已有一些发现。

这十数日里,臣率人日夜核销,又发现无数篡改损毁之处。

冒支钱粮,进库数目短缺,冒领抚赏,臣就不一一列举了。

详细数目尚未得出,但臣预计贪墨总额当在百万以上。

此案上至巡抚下至军校,无一不牵扯其间。

臣还访得,宣府巡抚王成鉞,初上任就收受银钱5000两,其后每年俱有1万两惯例银子。

虽然证据确凿,但臣知滋事甚大,因此密令心腹急报陛下,听候陛下裁决。

臣巡查宣府太监王坤叩上。”

朱由检为难了。

你不要这么能干好不好?

你这么一揭底,搞的朕很为难的。

又深恨宣府诸人,你们贪墨我也知道,也暂时不与你们计较。

可你们有点职业道德好不好?

后世造假还知道弄个高仿呢。

你们都是朝廷大臣一方诸侯,造这种黑心小作坊水准的账簿,被人家十天半月的就查出来,对得起贪墨的银子吗?

你们但凡在造假上花点本钱,我至于这么为难吗?

这让朕怎么处理?

一旦案发,满天下都会专注于此。

如果不处理或轻轻的放过,置朝廷的威信于何处?

置朝廷的律法于何处?

置皇帝的脸面于何处?

而且,有此前例,以后再有类似事情会麻烦很多。

如果下重手处理,且不说宣府镇对边防的重要。

也不说这很可能是历年来的积案。

最怕的是引起兵变。

虽然兵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却犯不着冒这个险。

兵变本身不可怕,估计翻不起什么大浪。

可后果却没法承受。

参考孔有德叛乱,区区千余人叛乱,愣是延绵两三年,差点将登莱二府打成了废墟,直到大明亡了都没恢复元气。

你让朕真的很为难啊!

有证据时,皇帝抓那么三五个文官武将,没事。

抓那么十个二十个,也还能凑合着不出事。

一口气抓上百十个?

皇帝你是生怕不出乱子吗?

王坤如果查的一清二楚,抓还是不抓?

还是实力不够,如果有26个儿子在外带兵……

朱由检也只能苦笑了。

“还有谁知道?”

魏忠贤也忙道:“到了宫里之后,只有臣知道。”

“快马通报各处太监,查可以,走漏了风声,朕要他们好看。”

又补充一句:“最好先别查了。”

“臣遵旨。”

还好,没人知道。

先冷处理。

急不来,办是肯定要办的,但是手法要讲究。

先从人做起。

“你去拟旨,将宣府总兵调任右军都督府,赵率教调任宣府总兵。”想了想又道:“关外以满桂为山海总兵,总揽关外军事。

升孙祖寿为蓟镇总兵,原蓟镇总兵调任左军都督府任事。”

先调将,下一步掺沙子,只有稳住士卒,才能逐一解决。

“臣遵旨。”

考虑半响,没有那么多军官,或许,让第二批荫官提前毕业?

拿不定主意。

————

先放一边,再看奏疏。

还是弹劾何廷枢的。

看来这些大臣天天闲的蛋疼,每天就知道弹劾何廷枢了。

连续两日,朱由检装聋作哑,所有弹疏一概留中。

今日言辞变本加厉。

‘臣参顺天府尹何廷枢,胆大包天,欺世灭祖,变乱祖制。’

‘何廷枢无视本朝二百年养士之规,苛待士子,败坏国家仁政,臣请陛下治其罪。’

‘官员读圣人之书,行圣人之道,不意竟有何廷枢之辈……恰似衣冠禽兽。’

‘士子读书,当为朝堂效力,奈何强以小吏任之?

以致于学业中断,天下士子哗然,臣请逮何廷枢下狱,穷究其罪。’

厉害,这位直接要求逮捕何廷枢,还要穷究其罪。

其实稍有些头脑的大臣都明白皇帝的意思,所以顺天府外几乎随时都有人盯着,而且不止一人,不止一家。

抓捕士子,没一会就传遍京师各处。

很明显,这事不能不管。

道义上,他们必须有所表示。

做官的只要有机会,都会体贴照顾后进,提携后进。

后进呢,也会投桃报李,上位后照顾前辈,遮护前辈。

为官之道就是如此,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长盛不衰,所以后进很重要。

这就是道义,道义的一种。

还有一种就是报团欺负皇帝,让皇帝最好乖乖的呆在宫里,免得出来妨碍文官们为朝廷效力。

这也是道义。

这事很不幸,符合了两种道义。

在私下里说,这事也不能不管。

这年头,谁家还没有三两个仗势欺人的孩子了,若是失了士子这层保护膜,家里大人得多操多少心?

此例绝不可开!

---

但是,士子羞辱朝廷官员在前,这个不好分说,只能在何廷枢身上打主意了。

朱由检本来就心情不好,怒道:“王之心呢?召内阁与九卿觐见。”

“陛下息怒。”魏忠贤没有叫王之心进来,忙劝道:“此事不需大动干戈。”

“怎么说?”

“陛下,只要做些小小的让步,臣就能平息此事。”

又让步?

朱由检有些不甘。

魏忠贤心道,您一点不让也不是办法啊!

做生意还有个讨价还价呢。

说起来,这大明朝廷诸大臣,其实也与菜贩无异,每日里就是盯着自己那点利益,什么国家大事,他们是不管的。

又劝解道:“陛下,臣以为这强制签发生员要改一改,改成自愿即可。”

“呵呵!”朱由检冷笑道:“平时吃着朝廷给的禄米,朝廷要用时却不能用?”

“不愿意者,停发禄米,取消优免。”魏忠贤胸有成竹。

考虑一会,朱由检觉得可以接受,既然不拿朝廷的好处,那人家不愿意干,也不能勉强:“就照你说的办,还有事吗?”

“臣告退。”

-----

内阁中,四位阁老冷着脸,一言不发。

魏忠贤将方案一说,几人就知道这事黄了。

皇帝已经让步了,再闹就不识趣了。

朝廷使唤不动你,朝廷也不与你计较,可你再拿朝廷的好处同样也不合适。

可这办法确实不能令人满意。

不干事,就不给禄米不给优免,这与强制有什么区别?

禄米无所谓,优免可是士绅的立身之本。

如果没有优免,谁会投献田地?

谁会献身为奴?

哪天签发到士绅头上怎么办?

看这势头,不是不可能的。

别奇怪,大明的奴仆确实有很大比例是自愿的。

不为别的,就一条,很多地方杂役太多,都超过赋税了,献身为奴就不用服役了,也不交役银了。

田地一个道理,投献给士绅,摊派没了,火耗没了,不用递解了。

可这话没法说。

半响,李国榗为难的道:“士子们怕是不服。”

“让他们找咱家说道就是,再不服,各门都有登闻鼓,敲吧。”魏忠贤还是很和善的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