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刻之间,形势逆转!
最后的刹那,张正明将刀翻转,没有砍下去,否则按照刀抵着的位置来看,扶余图尔苏胸腹都要被刨开,必死无疑。
“吼!打的漂亮!!”
“出气啊!!”
沉寂了片刻后,比武场中忽然响起欢呼之声,所有人都站立而起,对张正明抱以喝彩之声。
黑脸汉子张正德紧握的双拳终于放松了,笑道:“我就知道四弟他可以的。”
似是听到了张正德这句感慨,张正明偏头朝黑脸汉子的方向看了一眼,艰难地露出个笑容,长刀“当啷”一声落地,人也昏死过去。
“先生你看到了吗!七十七号他赢了!这真是奇迹!!”
楼台上,朱由校兴奋地直跳脚,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威严,倒像是个看到奥特曼打赢怪兽后欢呼雀跃的孩子。
“唔看到了,这张正明果然有几分本事。”
柳安听到众人欢呼后才睁开了眼睛,他没有看到张正明的神来一笔,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翻盘的,但他不好意思自己没看到。
一旁的洪峰忽然道:“此人不凡,功夫与我相当,经验他犹有胜之,方才千钧一发之际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心性过人。”
柳安点零头,没有理会身旁正在为张正明喝彩的朱由校,“不错,张家四兄弟若都有这般实力,倒是个可用之才。”
洪熊在台下愣了半,突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他好像是裁判,忙不失地爬上石台,敲了敲铜锣,“胜者,张正明!”
可惜张正明昏迷,没能看到其他人为他欢呼的一幕,张正德上台将他拦腰抱起,带下去疗伤了。
扶余图尔苏怔在原地,直勾勾地看着狼牙棒,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洪熊还以为他不服,走到他身旁清了清嗓子道:“咳咳,那个谁扶余图尔苏,你已经输了,还站在台上干嘛?莫不是不服?”
扶余图尔苏冷冷地瞥了洪熊一眼,哼道:“真正的勇士从不畏惧承认失败,我扶余图尔苏不会为杜尔伯特部丢脸!”
完,扶余图尔苏弯腰拾起不远处的黑布将狼牙棒重新包裹,跳下石台,看样子是要离开。
“等一下!”
身后忽然有声音传来。
扶余图尔苏黑着脸转身,“干什么?我已经输了,自会离去,不需要你们驱赶。”
李桯易带着两三人走到他面前,亮了亮手中牌子,沉声道:“我们不是来赶你走,是有人要见你,跟我们走一趟吧。”
扶余图尔苏一愣,“谁要见我?”
“大明皇帝!”
扶余图尔苏脸色一变,没有什么,老老实实的跟在李桯易身后,被十几个侍卫押送上了楼台。
黄袍端坐,周围几十个大红蓝袍绣补,不怒自威,一看就不是好相与的,扶余图尔苏一看这阵势先怂了三分气势,对着朱由校单膝跪下,右手放于胸前,道:“杜尔伯特部勇士,扶余图尔苏,见过明皇帝。”
朱由校弹怜手指,并没有在乎对方的礼节,蒙古诸部的礼节和大明不同,没有必要非得让对方用自己的礼仪。
“好,扶余图尔苏,朕问你,你入关内,是独自一人还是有其他人和你一起?”
“回明皇帝,只有我一人。”
“入关所谓何事?”
扶余图尔苏顿了顿,抚胸道:“寻人。”
“寻何人?”
“能救我杜尔伯特部之人。”
朱由校一愣,收起惫懒的神态,身子微微前倾,问道:“杜尔伯特部臣服大明,与大明乃番邦友邻,有何困难应第一时间向大明求援,为何朕没有收到杜尔伯特部的消息?”
扶余图尔苏看了看在场的其他大臣,没吭声。
朱由校皱了皱眉头,挥手道:“魏伴伴和先生留下,其他人退避。”
顾秉谦等人一听急了,“陛下!不可啊,这扶余图尔苏来历不明,岂能让他与陛下您独处一室?”
“退下!”
顾秉谦等人见朱由校发怒,缩了缩脖子,闷声齐道:“遵旨”
待顾秉谦福王信王等大臣都退下后,朱由校问道:“现在可以了,杜尔伯特部遇到什么麻烦了?”
噗通!
扶余图尔苏忽然双膝跪地,对着朱由校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抚胸道:“尊敬的大明皇帝,求您救救杜尔伯特,救救丹巴图尔台吉大汉吧!”
朱由校和柳安对视一眼,颔首到:“莫要慌乱,将事情原委细细道来,朕自会为你们做主。”
“前岁七月,丹巴图尔台吉大汉收到来自一封大明皇帝的亲笔书信,要求丹巴图尔台吉发兵从侧翼支援铁岭,丹巴图尔台吉大明与察哈尔部世代交好,大明有难,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便命内喀尔喀五部弘吉剌特鄂托克齐赛诺延、扎鲁特鄂托克巴克、色本以及科尔沁明安诺言之子桑戈尔寨台吉等领兵万余去铁岭支援明军,然大军星夜兼程至铁岭,努尔哈赤已经攻克了铁岭,内喀尔喀五部在兵力、士气上皆不占优势,大败而归,齐赛诺延、巴克、色本、桑戈尔寨等台吉被活捉,导致丹巴图尔台吉大汉失了信望,内喀尔喀自此脱离了察哈尔部,效忠大金。”
“经过那一战,察哈尔部有不少人开始质疑丹巴图尔台吉的威望,大金又趁此机会开始勾结其他各部,导致人心惶惶,丹巴图尔台吉逐渐丧失了权利,若再这么下去,大明就要失去它最忠心的盟友了!”
扶余图尔苏声泪俱下,“还请明皇帝出兵,助丹巴图尔台吉竖立威望,诛杀逆臣,以扬大明国威啊!”
丹巴图尔台吉就是林丹汗,他统领了蒙古诸部,不过在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后,渐渐地开始将手伸向了他们。
努尔哈赤深得归化拉拢之道,联姻、威胁、反间计用的是信手拈来,而他们学到这些手段的途径,就是三国志。
朱由校听见努尔哈赤的名字,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对柳安点零头,道:“你不要着急,朕以姓氏许诺,察哈尔部有难,大明绝不会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