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线就是工匠。
陈木大战之后,木华黎重建中都作为自己的老巢,并不是为了安置自己的蒙古骑兵,而是为了安置工匠,蒙古骑兵有帐篷,有草场就行,但汉人的工匠们却不能生活在野地里。
中都就成了木华黎的匠作中心。
木华黎将所有投靠蒙古的汉人豪强手下的工匠全都强行征调到中都,将这座废城重新变得热火朝天,将它变成了一座大工场。
知道木华黎四处征调工匠,陈宪挑选出一批间谍,进行了短期的锻造训练,然后将他们派去华北各地,想办法以铁匠的身份接受华北豪强们的征召。
这些被华北豪强们征召的铁匠,大多数都被送去了中都,用来完成木华黎交代的任务。
为了运送情报,陈宪甚至命人组建了一支海盗队伍,在天津附近建了一座私港,名义上出售从海上抢劫山东海商收获的贼赃。
利用海盗身份做掩护,陈宪又在海岸边占据了一座庄子,组建了一支队伍,混成了河北豪强中的一个,并投靠了蒙古人。
有了河北豪强的身份,这支海盗就光明正大的建立起了一支商队,向中都城贩卖来自山东的“贼赃”,顺便搜集运输情报。
通过这些间谍,陈宪对木华黎这一年来所做的事情都能基本掌握。
在这一年中,木华黎通过高压政策,从征调的工匠中,培养出了数千人的火绳枪匠和火炮铸造匠人。
这些火枪匠人每天都能给木华黎生产出上百把火绳枪。
更让陈宪担心的是,木华黎的铸炮匠人竟然开始摸索着用铜铸炮。
这些年,陈宪对手中的铜炮百般掩护,所有铜炮都要定期被图黑漆。
但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个时代的生漆在铜上面的附着力本来就不好,火炮开炮,又会让炮管发热,所以一场炮战下来,陈宪铜炮上的生漆往往就掉光了。
陈宪的大炮都是铜铸造的这个消息,终究还是泄漏出去了。
金国和一般的军阀,当然舍不得用铜去铸炮,但蒙古人不同,这群抢劫犯手里有的是钱,只愁没地方花。
木华黎的炮匠很快就用泥模铸造出了合格的铜炮,根据潜伏在中都匠作营里的间谍观察,中都炮匠,用泥模生产的同炮,其性能竟然能达到陈宪所铸铜炮性能的百分之七八十!
这个消息对陈宪来说,简直就是噩耗,但他无可奈何,除非他能将中都所有人全部杀了,否则铜炮的秘密就再也保不住了。
制造出合格铜炮之后,木华黎挑选了两种大炮进行野战化。
一种是口径不到一斤的小炮,这种小炮重量不过两百多斤,一头骆驼就能驮两支,可以随着骑兵机动。
第二种被木华黎野战化的大炮是五斤炮,因为他的工匠制作的炮车,只能承受这么大口径的大炮,如果大炮口径继续增加,后坐力就会很快摧毁炮车。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陈宪毫不犹豫的开始研发十斤炮和十斤炮炮车,对于大炮来说,射程就是真理!陈宪很清楚,能对付大炮的,只有射程更远的大炮!
木华黎组建了两支炮兵部队,一支是和蒙古骑兵配合的骆驼炮队,一支是由蒙古人统领,由汉军操作的炮车炮队。
炮车炮队为单独编制,配备了一部分蒙古骑兵保护,他们平时归木华黎直辖,在战时会根据情况,跟随汉军步卒合编。
这些都是混入汉军中的间谍送回来的消息。
经过这一年时间的积累,木华黎手中已经有了三万多条火绳枪,数百门大小火炮,并且积攒了数量不少的火药。
和陈宪的做法一样,木华黎用笨重的铁铸铁炮架在城上守城,用比较轻便的铜炮做野战炮。
所以,这个时候,陈宪去打中都城,绝不会轻松,更不要说,以蒙古骑兵的机动性,留给她攻打中都的时间决不会多,最多十天,木华黎就能从山西战场赶回来,而陈宪要攻打中都,光是花在路上行军的时间恐怕就要四天以上。他根本不可能在五天时间内,攻下一座驾着大量火炮守城的大城。
所以,陈宪只能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干看着木华黎迅速的收拾了山西局势,短短半年时间就将金人赶出了山西。
这比历史上木华黎攻略山西的速度可快的多了。
这都是大炮的功劳。
这样的变化,让陈宪变得忧心忡忡,有了大炮的蒙古人绝对是如虎添翼,而且有了大炮以后,陈宪的城堡也就不再那么安全了!
无奈,陈宪只能对外围城堡进行棱堡转化。
实际上,如果大量采取草编袋装沙土来垒砌城墙的话,棱堡的建设成本比城堡要低不少。
但陈宪一直不愿意拿出棱堡这东西,因为这东西本来就主要主是对付大炮的,而这个时代拥有最多大炮的人是谁?当然就是陈宪自己啊。
棱堡这东西从技术上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难度,一但让其他势力了解到了棱堡的用处,那陈宪将来很可能自己就要面对这种硬骨头,太早搞出棱堡这东西,绝对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今蒙古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五斤野战炮,这种大炮对于,这个陈宪修建的包砖土墙防护的城堡来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威胁。
这种城堡必须进行棱堡化,配备重型大炮,才能撑得住五斤炮的轰击。
棱堡化并不需要拆除原本城堡城墙,只需要在城堡城墙外面用水泥和石头建设四座坚固炮塔,再用草袋装沙土垒成的棱形防炮围墙,将这四座炮塔连接起来,让四座炮塔形成能够横扫城墙的交叉火力即可。
最里面的老城墙也可以通过增加突出炮塔,形成横扫墙面的交叉炮火的方法进行改造,以增加防御力。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就在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诡异情况下悄悄溜过。
在这大半年中,木华黎成功拿下了山西,手下汉人豪强又增加了不少,他返回中都的时候,所带的部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
而在这半年中,陈宪似乎只将棱堡线向北推进了不到百里。
陈宪的收入当然不仅如此,他最主要的收获在高丽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