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隔史论世(1 / 1)三无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劫持孙海明的这个柯伊伯人,不是别人,正是六亿多年前在艮星撞阳引发的末日之灾中从史前文明后期的地球上飞到柯伊伯带的那个冈纳国人,地源太空人第一梯队队长威廉姆斯。

威廉姆斯在六亿年前带着一批地球人作为首批进.入太空飞向深空的地球人,达到柯伊伯带,建造完第一座柯伊伯人太空城后即离开柯伊伯太空总部,过上普普通通的柯伊伯人的生活,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因而他早已被后来的柯伊伯人遗忘了。

现在他却作为一个首次重返地球,劫持并成功地与新一轮地球人对话的柯伊伯人。但此时,时针已转到了六亿年后的地球人的公历二千年后。

劫持孙海平的那天威廉姆斯本说给孙海明复制古代人,让他与古人对话。原本是说要复制六亿年前的地球人。但到了柯伊伯带,孙海明了解到当年史前文明的地球人分三支,也就是地球派、火星派、太空派。而地球派当时就灭亡。只有火星派与太空派脱离地球,成功地逃难到火星与柯伊伯带继续生存下去。就改变了原主意,让威廉姆斯给他复制火星人。他想了解火星人后来怎么了。

威廉姆斯就与杨丽娟联系,给这位于他们当年的容貌身躯相差无几的“老乡”复制一个火星人。

“给他复制谁呢?”杨丽娟犯了难。她是地源太空人,虽然火星人类毁灭前参与过柯伊伯人对火星人的挽救行动,但她对火星人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了解。

“就给他复制亚当斯算了。”威廉姆斯对亚当斯的印象不深,只是通过柯伊伯新闻,了解到他曾被韩老五劫持过。这当年是一场轰动整个柯伊伯世界的大新闻。因为亚当斯的当年的地位相当高。而邱川虽然在柯伊伯带里与李山虎打过仗,但那是悄悄进行的,柯伊伯太空总部的报道也只是一字带过,未引起公众注意。而亚当斯被劫事件则成了当年的头条新闻。

“亚当斯是现存人,怎么能随便复制人家的六亿年前的生物信息呢?”

“反正现在复制他的六亿年前的地球人原体,也没人知道。他们之间也无法互感,你担心什么呀。”

“总得征求人家的意见才对吧?”

“我看没这必要,我们只是为了研究现代地球人的组织与思维,对比他们与史前文明时期的地球人有哪些不同罢了。”

“那好吧,我让生物中心从火星人生物信息库里翻出粟靖的生物信息,复制一份,让他与你抓来的那个现代地球人对话吧。”

“粟靖?”

“他就是你说的亚当斯呀,他来柯伊伯带后被纳尔森提拨成部长时改的名。”

“哦,原来是这样。那行,你赶紧把他复制出来,给孙海明作伴。这个地球人也够烦人的,老逼着我,要我赶紧把他送回地球。”

“谁叫你去找他们呢?自找麻烦。”杨丽娟有点不耐烦。

·

杨丽娟让柯伊伯生物信息中心利用火星人物物信息库所保存的粟靖的生物信息,很快就复制出来并送.入事先准备好的带有重力场的飞球内,供威廉姆斯研究新生地球人孙海明用。因为是火星人,除了带重力场的居住地,还需要维持其生存的食物,当然不是柯伊伯人日常用的那种吞丹,而是与当年地球人的饮食差不多的饭菜。这对杨丽娟来说,倒是不难做到。

一切准备就诸后,威廉姆斯就让手下的人把孙海明送到了粟靖所住的飞球内。

火星人粟靖被复制出来后,可能是死前的记忆里已有柯伊伯人的印象,被送到飞球后也没什么异常举动,也未象现代地球人刚被劫时那样又哭又闹。

孙海明进.入粟靖的飞球后,粟靖先是一愣,客气地指指身边的一张椅子,示意孙海明坐下。

“你也是被他们劫来的地球人呀?”孙海明面露惊奇的神情,笑着问。

粟靖茫然,他听不懂孙海明的话,虽然都是地球人,但相隔六亿年,语言出现差别很自然。

此时舱壁上出现威廉姆斯的真身虚影,用不同的语言提醒双方戴上桌上放着的,供他们交谈用的语言转换器。

“你也是被他们劫来的地球人吧?”孙海明戴上语言转换器后再次问粟靖。

“什么地球人,地球人不是五万年前毁灭了么?我是当年从地球逃难过来的火星人。”

“什么?”孙海明惊得睁大双眼叫道:“你是火星人?”

“是呀。”粟靖不解地看着孙海明:“我是被他们复制出来的,复制出来后威廉姆斯告诉我一个地球人想见我,我还以为是当年从地球上跟我们一样逃往火星的人呢。”

“我是刚从地球上被他们抓来的人,他们要给我复制一个六亿年前的地球人帮伴呢。但我听他说火星人也是六亿年前从地球逃到火星上生活的人,也就改变了主意,让他给我复制一个火星人作伴。”

“原来是这样啊。”粟靖笑了:“这么说,地球上现在也有人了?”

“是的,地球上出现人类快几百万年了。我原以为火星人是一种青面獠牙,面目可憎的人类,没想到你们火星人与我们地球人相差无几呀。”

“你没听威廉姆斯跟你说火星人就是从地球上避难而逃到火星上的人类么,怎会你想的那样呢?”粟靖没好气地说:“看样子,现在的地球人的理解力太差。”

“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我们地球人的古典文学上常这样描述异域人。”孙海明忙解释道。

“那你专挑火星人,想了解什么呢?”

“据威廉姆斯说,你是从地球上逃到火星上生活五万余年的人,因现在地球人对火星人的提法还未定性,概念模糊,所以想向你了解火星人当年逃离火星时的情景。”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粟靖淡淡地笑了一下:“当年因从奥尔特支掉下两个彗星,它们在掠日时其中小的一颗被金星拖住,大的一颗因被小的那颗吸引而放慢了速度,被太阳捕获。因他们挤.入内行星轨道而使众行星轨道外张,火星脱离原来的地球轨道,我们火星人也就无法生存而不得不离开火星。”

“金星捕获小彗星?可我们现在看不到金星有卫星呀。”

“那是因为金星捕获那小彗星而拖住其大伴星,被太阳捕获,导到众行星轨道外张。这样当地球还未外张前金星因捕获小卫星而并外张,结果与刚好运行到其轨道前的地球追尾,结果其所捕获的小卫星被地球抢去。”

“照您的提法,那颗小慧星,应该是今天的月亮的前身呀。”

“什么?月亮?”粟靖摇摇头:“这我不太清楚。当年地球确实抢走金星所捕获的那颗小彗星当卫星。但我们当时不叫他月亮。”

“你说我们的地球被金星追尾,我想,那么大的两个星相撞,相互间的存在巨.大引力,按理两星都被撞碎,熔合成一颗新星才队。不可能你说得那样相撞后被弹回。”孙海明又对沃瑞特提出自己的异议。

“这个我不太清楚,当时的演示图就如此。”粟靖指着屏幕上的演示图说:“可能是当时两星的运行方向相同,加上都带有大气层,同时金星借助那对伴星所产生的引力与地球擦边而过。也就是说,两星的引力不足金星的加速度所产生的冲力,加上两颗行星的大气层阻挡,两星间形成的斥力大于引力而侥幸弹回。”

“当时你们看到两星相撞的视频吗?”

“是的,当时我们火星人的文明程度远高于你们现在的地球文明。半个多月前他们通过我在三亿年前所留下的生物信息复制我后说有个地球人要向我了解当年的内行星灾变经过,我也从他们提供的你们地球人的相关资料,弄清了你们地球人的现状。所以,按他们的建议,事先作了点准备。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选我的生物信息而不选当年科学家们的生物信息来复制当年的人呢?”

“那些是名人,后来的人反复复制了多次,真假难辨,不如选一个平民更真实。所以从平民百姓的生物信息库中随便选出一个来复制,结果让你复活了。”

“谢谢。前几天他们告诉过我,柯伊伯人类信息库中所收藏的火星人信息庞大,能获得复制而复活的人少之有少,除非是科学界专门设立的研究项目需要而让部分历史名人复活,一般人则没这种机会。”

“不用客气,这种选择属随意性,你只是侥幸被选中。”孙海明说。

“哎呀,你看看,”粟靖笑了:“我们刚才是谈内行星灾变来着?什么谈到复制人类的话题上了?”

“哦,我也忘了,”孙海明也笑了,他调了调套在头上的对译器:“戴着这个柯伊伯人给的古今对话器也够难受的。”

“那也没办法,现代柯伊伯人与古代火星人存在巨.大的跨时代语言障碍,虽然我们是他们的祖先,但现在外形上已截然不同了,我们火星人倒是与你们地球人差别不大。”

“我们现在继续谈内行星灾变吧。”孙海明说:“你如有当年金星尾追地球的视频,就让我看一下。”

“好,这些资料他们都事先帮我准备好了。我给你点开。”粟靖说着用指点了一下屏幕上的一个图案,当年火星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与金星相撞的视频即被打开:“这是当年我们火星人用布置在太空各个部位的摄像头拍到的。清晰度很高。”

孙海鹏从当年火星人所拍摄的视频中看到金星尾追地球的惊心动魄的瞬间。

从画面上看到,当一对闯入内行星轨道的伴星快速掠日而过时其小的一颗星靠近正在轨道上运行中的金星附近时突然一抖,就放慢了速度,在金星与其大伴星间左右摇摆了几下,突然改变方向,绕金星运行起来。另一个大的伴星的速度变慢后离开了小伴星,开始在金星内侧绕日运动。这样金星的轨道外张,运行到地球轨道上,而就在这时,地球正在其轨道上前行,结果从后连窜入其轨道上的金星从背面撞了一下,随即闪出一条耀眼的闪电似的光芒,两星带着冒着光与烟弹回。弹回后地球继续向前,而金星则向后退,成了自转与公转都相反的行星。

与此同时,另一组视频紧随而上,显然是火星人后来编辑接上的:正在原轨道上运行中的火星突然向外偏转,很快冲入了另一个行星轨道上。而这时那颗较火星大一点的行星刚好在火星附近沿其原轨道通过,虽然与火星有一定的距离,但却被火星的卫星迎头撞上,结果随着又一次耀眼的闪光,两星瞬间不见了。

“啊,”孙海明看着这场星际灾难,惊叫一声:“太可怕了,”

“那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日子,”粟靖指着视屏上火星上的太空站里拥挤的人群说:“那天我就挤在这些逃离火星的人群中,感受天越来越冷,空气越来越稀,我也有一种异常的感觉,身体变得飘飘然,这应是火星周边电磁场发生变化而影响我们身体组织造成的不适感。这个视频,就是那天我们逃离火星前拍摄的景象。”

“火星人在火星文明毁灭前提前预测到这种灾难的前兆吗?”孙海明好奇地问道。孙海明的地球人,他特地到柯伊伯史前文明研究院数据库生命信息研究所里,让研究所专门为他复制了六亿年前的一个平民所留的生命信息,使其复活后与其交流,从中了解当年火星文明毁灭的经历。

“是的,”粟靖说:“火星天文学家一百多年前就观测到有一对伴星从柯伊伯带里掉了下来,慢慢进.入太阳系内太空,朝太阳飞过来,就预言这对伴星可能对火星造成毁灭性灾难。”

“当时火星天文学家为什么预感到那对伴星会给火星造成毁灭性灾难呢?”孙海明不解地问。

“当时的火星人的提法是,因为这样的现象少见,一般彗星都是单个地飞来,这次飞来的却是个一对伴星,是个罕见现象。”

“仅凭这一点断言火星将面监毁灭性灾难,证据不足吧?”

“当时我们也没信,更没当一回事。但火星上的各地政府部门却按科技部门的要求,开始全力生产太空飞船,并把人分批送往数百年前就开始建造的火星轨道空间站里。”

“这等于说,当年火星科学家们事先知道了危险正在逼近自己。所以很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

“这一点,我们一般人就不知道了。”

“这场火星文明的毁灭性灾难,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火星科学界是否做出了结论。”

“这一点,我们进.入太空后才弄清,当年太空科学界发了很多动画演示图片,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场灾变的整个过程。”

“动画演示图?现在还有吗,能不能看一下?”

“有,我给你点出来。”粟靖说着,向屏幕一点上划,屏幕上的画面即转到当年的火星科学界发布的内行星灾变动画上。

“这就是太阳系壳膜层内部景象。”粟靖指着众多飘浮着的雪团、冰块、石块说:“这些浮星大小不一,大的直径数百公里,小的脸盆那么大。”

“这和火星文明毁灭有什么关系呢?”孙海明仍不解。

“一般没什么关系。但这一场灾难的起源,就出此浮星间。你看,这个较大的浮星,内含易燃气体,外壳由岩石组成,外边还裹着厚厚的冰雪。当时它突然爆炸,这颗大星四周便飘起大量雪尘,出现方圆近千公里大的厚厚的雪雾,后因这颗星释放大量热而使雪雾溶化,使周边的很多中、小星凝结成巨.大的脏雪球。”

“我真搞不明白,这些与火星文明毁灭有什么关系呢?”孙海明说。

“你先不要把这些与火星灾难连在一起想。”粟靖继续说:“太阳系壳膜层是一个几亿公里厚的,由浮星构成的,太阳系的最外层。这个层次因太阳的引力最弱的地带,所以由一定重量的浮星以飘浮态排队列而成。当其中某些浮星因相撞或爆炸而重量变大时,它们也就无法在太阳系壳膜层中飘浮,而是因受来自太阳的引力作用变大,也就向奥尔特云掉落。在掉落过程中又与大量奥尔特云间的浮星相撞,体积进一步变大,最终形成巨.大的天体,以行星或彗星的形态向太阳系内太空沉下去,也就是说,借助太阳的引力,向太阳飞去。”

“哦,我有点明白了。”孙海明说:“掉落到太阳附近,就有与太阳系行星与卫星相撞的风险。”

“刚才我说过,当进火星天文学家观测到有一对伴星从奥尔特云掉下来,就担心这对伴星给火星文明造成毁灭性灾难。”

“那当然,担心它们与火星相撞。”孙海明说。

“其实,事情并不像你想得那样,”粟靖说:“那两颗星向太阳飞了近四十多年,离太阳越来越近,飞得越来越快,当它们掠日而过时却发生了意外,没能其它彗星那样顺利地掠日而过。”

“什么了?”

“当这对伴星飞近太阳时,其小星与正在轨道上运行的金星距离太近而被金星捕获,这样在小星的引力作用下,大星的速度也放慢,结果大伴星的速度一变慢,也就被太阳捕获了,也就是今天的那颗被地球人称之为‘水星’的那个星。”

“噢,原来如此。”

“因为太阳系内行星轨道里挤.进了一个新行星,结果导致太阳系八大行星轨道外张,金星捕获那颗小星后原有稳定性遭破坏,正当摇摇晃晃地向前运行时因轨道外张而与正绕到其附近,正在其前面运行中的地球追尾。但因这两颗行星都有大气而起了缓冲作用,结果并未撞碎,而两颗星都裂开一个口子后被各自的大气弹回。结果金星刚捕获的那颗小星被地球夺取,也就是今天被地球人称之为‘月亮’的那颗卫星。

“这些好像与火星没什么关系呀。”孙海明说。

“关系大着呢,”粟靖继续说:“因轨道外张,地球也被推入火星轨道,火星则从此失去适合生命活动的轨道。相反,地球因被推入适合生命活动的轨道而迎来生命的开端。”

“我终于明白了。”孙海明叹了口气。

“这还不算,”刘鹏飞继续说:“火星因被推出原轨道而进.入‘银星’轨道,导致其卫星与正在老轨道上运行中的‘银星’相撞,结果‘银星’与火星的卫星都被撞碎,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带。”

“银星?我什么没听说呀?”

“那是六亿年前的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运行在火星与木星间,因水星的出现而与火星的卫星相撞而变成今天的小行星带。”

“那内行星灾变,火星文明毁灭后,你们火星人全部进.入太空了吗?”孙海明又问。

“是的,这也是科学家们事先预计并采取有效的对策的功劳。”粟靖说:“当时除了加紧生产进.入太空的飞船外,还在土星上抢建了大批火星人避难港,让火星人暂时进.入港里住着,然后慢慢把全部火星人转移到地球轨道上的太空中。”

“这不大可能吧?”孙海明说:“火星文明毁灭后,火星上无法再种植农作物,养殖牲畜。这样那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其实,当火星文明毁灭前,火星人已进.入比现在的地球人更高文明阶段,当时的火星人已研发出只服一粒像药片那么大的丹丸,就能生活数百年的长生丹,随着太空中的失重环境中时化,火星人的生命周期也慢慢提升到数万年。”

“那火星人后来怎么转移到柯伊伯带了呢?”孙海明又问。

“火星人进.入太空后,在地球轨道附近生活了数万年,后来其中一部分人慢慢转移到其它各地方,渐渐发现柯伊伯带才是合适太空人生活的最好去处,后来火星人也就慢慢转移到柯伊伯带。”

“为什么说柯伊伯带是火星人生活的最好去处呢?”

“因为那一带离太阳较远,是浮星与行星的结合部,物质资源丰富,浮星间距适当,生存风险小,很适合借助飞碟生活的太空人的生活方式。”

“你们去柯伊伯带生活,已多少年了?”

“快六亿多年了吧。详细时间不太清楚。”

“你们为什么不到太阳系外去找更合适你们生活的地外行星去生活呢?”

“穿越太阳系壳膜层,并不像你们地球人想象得那么简单。”

“为什么这样说?”

“太阳系外壳是由无数个浮星组成的数亿公里厚的壳膜层,穿越它非常困难。人类所发射的深空探测器,大都进.入壳膜层中的浮星后不是撞到浮星,就是被浮星崩裂所形成的雪雾掩埋,根本不可能冲出太阳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