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元宵诗会和‘呦’型管道【二】
解淳转过身一看,嘿,叫正主抓了个正着,说话的人正是家丁小青,便嘿嘿傻笑两声,不好意思辩解道:‘‘纯属虚构纯属雷同,我只是无心之失,既然小青不愿意改名字,那就不说了,若我给黑蛇取名叫小黑,小黑来找我的麻烦,那时该怎么办?等以后再说吧。’’
陶纨和小青一副想听故事,又不愿意把黑蛇取名叫小青的样子,二人犹豫很久后,小青怯怯的问解淳:‘‘那黑蛇是好人吗?他那么长大凶猛,会不会生吃人呀。’’
解淳逗了陶纨二人一阵后,见二人极为想听白蛇传,就笑着与他们商议:‘‘那黑蛇精是个好妖精,这样不如我改一改名字,就叫做青儿如何?一听就是个女人的名字,和你一个大男人根本就不相牵连。’’
哪知陶纨和小青异口同声加以拒绝:‘‘不行,这个名字绝对不行,要不你再想个别的名字好不好?’’
见他们二人坚决不予退让,解淳又试着想取个别的名字,终于和自己熟悉的小青这个名字不和谐,便摇摇头予以放弃,只好又再开一书:‘‘还是算了吧,我在与你们说个别的故事,那就说个白狐的故事如何?’’
陶纨主仆二人互相看了一眼,从心中总觉得放弃掉白蛇传有些可惜,犹豫一阵后小青怯怯地问道:‘‘解公子,那个白狐传有这个白蛇传好听吗?’’
‘‘故事哪有好坏之分,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就是好故事。你们两个听不听,要不然我就不讲啦?’’解淳见二人不在拒绝。就接着讲道:‘‘话说南宋时候,有一个少年书生、、、、、、’’
讲到白狐要蜕化为人时,解淳忽然想起一事,就询问二人:‘‘你们府上有叫小倩、小薇、小兰的人吗?’’陶纨主仆二人同时回答:‘‘有啊,还有叫小菊秋香的呢。’’
解淳苦笑着说道:‘‘不讲了,这故事没法讲了,这人名总是与你府上的人重名,不管起什么名字都得罪人,等我以后想好名字在于你们讲故事,要不又有人与我吵闹。’’
陶纨和小青二人虽然很想听故事,但想到故事中的妖精与府上的人重名,以后走出去被别人指指点点,说是什么妖精鬼怪的,二人也感觉到有些不好听。
正在主仆二人犹豫犯愁时,忽然听到秦王台上有人说话,正是宜川县衙户房司吏赵胜,此人大约四五十岁,留着一嘴胡须,身材修长眉目端正,一对大眼睛显露出一丝睿智的精光,倒是生就的一副好相貌。
宜川县是个中等县,只设有正七品知县和正九品主簿,典史是浑官,只管理牢狱和县中治安,自然不会参加元宵诗会,宜川县主簿因他的母亲身患重病,已经请假回去侍候老人,现在宜川县衙除了知县以外,就属户房司吏赵胜掌握县衙中的权力。
赵胜望望台下满脸激动的诸位书生,大声的说道:‘‘众位士子才俊,今有知县大人与民同乐,在这秦王台上举办元宵诗会,诸位当一展胸中才华,书写出几篇传世佳作。’’
说完目视后方的知县陶润,看见陶知县只是一挥手,示意可以进行,赵胜又接着说道:‘‘既然如此就开始书写吧,题目就以冬天的景色或日月星辰等美景为主,无论诗词歌赋都可以,诸位才俊可以自由发挥。’’
赵胜话音刚落,解淳便看到先前聚在一起的十几个书生,一个个泼毫挥笔,如心有城府似的‘唰、唰、唰’一挥而就,解淳看完一咧嘴,心中暗自嘀咕:‘我的个老天爷,这大明才子作诗词竟如此厉害,题目刚刚说出来,一个个都如同诗仙附体似的,挥笔就成诗词,厉害、厉害,幸亏科举时考制艺文章,咱早有金手指在手,根本就不惧怕你等。’
他想到此处就不由得小声问陶纨:‘‘厉害、厉害,没想到宜川县才子俊杰如云,淳还以为能写出一篇诗文,与众位才子一搏上下见个输赢,看来是淳太自信了,太过轻视宜川县众位才子。’’
谁料道身旁的陶纨一撇嘴,面带讽刺神色说道:‘‘你以为他们都是现场作诗?其实他们早就得知题目,都是预先准备好的诗作,不知道找人润色多少遍了,也不知道在家中熟背几遍了,只不过想借此机会博取知县的好感而已。’’
解淳闻听此言,不由得一阵苦笑,看来自古以来黑幕无处不在,陶纨在一旁见解淳不动笔作诗,便轻声劝说他:‘‘你刚才写的那首诗很好,你再作一首诗压压他们的邪气,这宜川县的文坛风气都被人败坏掉了。’’
解淳本来不想写诗,但想起临来时刘习老夫子的叮嘱,就静下心来想抄一首诗词搪塞,但脑海中的一些名篇诗词,与他现在的年纪身份不相符合,不由得有些气沮,“他妈的不好整啊,年纪太小没得抄啊。”
他正在发愁时,忽然想起一首冬天描写月亮的五言诗,也是清朝诗人袁枚所作,是自己与儿子开蒙时的课外读物,也算符合自己当下的身份,不过题目得换一下,他思索一阵后,也挥笔写下:‘咏冬月,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火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一旁的陶纨默默念咏着诗文,满脸深深陶醉的样子,家丁小青在一旁看到公子好像极为赞赏的样子,就小声询问陶纨:‘‘公子,解公子作的诗好吗?我看公子你好像很看好似的。’’
陶纨情不自禁的出口赞叹:‘‘好诗,这当然是首好诗,十二三岁的士子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已经是出类拔萃极为不易,足可称之为少年才子。’’
小青高兴的拿起诗稿,一溜小跑的到了赵胜的面前,说了声‘交卷’就把诗稿递到赵胜的手中,赵胜还没有看清来人的相貌,小青已经飞快的跑回自己的座位,赵胜就顺手把诗稿暂时放到桌子上。
之后又有士子陆续前来交卷,不大一会就收集完了,赵胜就拿着诗稿送到陶县令的桌子上,陶润阴沉着脸,好像有些不高兴似的一一观看,而且他的眉毛紧皱还不发一语。
等看到最后一张诗稿时,才舒展下眉头,有了一丝笑容,他对一旁的幕僚孙师爷说道:‘‘孙兄,你且瞧一下这首诗,看看可曾满意否?’’
孙师爷细细读了一遍,有些疑惑的问道:‘‘此诗一二三句都很好,只是第四句月照一天白,让我有些捉摸不定,你也知道我一向只对刑名钱粮等有兴趣,对诗词文章不感兴趣。’’
他的一席话引得陶润大笑起来:‘‘孙兄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吧?此诗虽不是描写今天的胜景,此人也确实下了心思,紧扣住今天的时日。这应该是描写冬天月半十五时的明月,前面写更深夜静,人们大多已经睡觉,后面才隐约写出十五的月光皎洁明亮,可谓十分自然贴切,也可谓是上上之作。’’
陶润又从诗稿中抽出二张,对孙师爷说道:‘‘唯此三卷还有些文笔,其他不足道哉,孙兄代我去宣布成绩,这些天我有些倦怠,劳累孙兄了。’’
孙师爷微微一笑颔首应允,他来到前台公布成绩:‘‘此次赛诗第一名解淳的咏冬月,第二名李成的冬风,第三名吴刚的冬夜杂思,请三位士子上台领取由士绅们筹措的奖金,第一名十两银子,第二名五两银子,第三名三两银子。’’
解淳没想到还有奖金,他本来不想出风头,没想到竟获得十两银子的奖赏,他想想父母度过的艰难生活,哪里还顾及到‘出头的檩梁先烂’警讯,站起身就向台前走去。
身后不断传来:‘‘哎,这是谁家的孩子,怎的乱跑?’’‘‘哎,小公子快回去,人家领赏金,你乱掺乎什么’’之类的责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