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平常初秋的清晨,阳光懒散的从东边起来,一看就还没进入工作状态的样子。
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镇的人们也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这里没有城里的晨练,都是下地、去园子里收拾收拾,开启了他们的慢生活。
在镇医院对面的惠康小超市,老板娘刘秀芸已经把店里收拾妥当。边喜滋滋和丈李德全说着,边从店里出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医院门前的小店开门都比较早,因为他们要准备迎接早起的陪护人员了,没听说陪护的人有睡懒觉的。
刘秀芸是一位中年女性,五十多岁了,因为良好的教育,虽然是小超市的老板娘,但身上并不是那种充满市侩的气息,而是一种知性女性的气质和乡村女性的纯朴结合。
从自家超市里出来,就奔向了旁边的电动三轮车走去。
“哟,他婶子,拿把油菜回去吃,”一大早从菜园回来的许大妈手里拿着刚摘的油菜,上面还有露水。正向超市走来。
“大姐,你这菜长的真好!谢谢你了,不用了,刚刚老李摘菜回来了。”
看着那菜真是舒服,让人看着就舒坦。刘秀芸急忙回应着,镇上的人就是热情,自家产的菜,没有化肥农药,吃着也香。所以老伴前几年也学人家,也在自家院子里种了点菜,也都是邻居帮忙给收拾的。
自从二十几年前搬回在这里定居,刘秀芸就喜欢这里的一切,秀美的山水,朴实的民风、悠闲的节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按丈夫的说法,这才是最宜人的日子,远离噪音、汽油味,没有城市的污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田园生活两口子很满足。她喜欢这种自在、悠闲的生活,没有压力,更多的是朴实、写意。
还别说,慢节奏有慢的写意、快乐。
“就你会夸。大早晨看你这一脸的喜气,出去进货去?”许大妈可是镇上知名度最高的'大喷子',当然也是最热心人,只要是她知道的事基本上等于向全镇人民传达了。
“大翠快'出门子'(出嫁),我去市里批发市场再添点喜宴上东西,你这是来要什么的?“
说着话,刘秀芸拉开了电动车前门。
“我就说一脸的喜气洋洋的,原来是子归之喜(女儿出嫁)啊,那你可得好好忙忙,要是这家祥再来个弄璋之喜(生儿子),那就更好了。”
许大妈无限卖弄着,其实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弄璋、弄瓦(生女儿),世世代代地道的农民,哪里懂这些?
就是感觉这样说比较有面子。谁让人家儿子争气,考上了国内有名的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教书,编了本书总结民俗礼仪的变迁,里面就提到了这几个名词。
许大妈母凭子贵,总想炫耀自己的好儿子,但也不能老说儿子啥样啥样不是?大家都听腻了,这不拿儿子书中的词来显摆了。
要知道对面的刘秀芸可是全镇的大才女,能在她面前炫耀一回,那多有面子。
“借你吉言,谢谢谢谢,看不出来,你懂得还真多,这些话还真没多人知道。“刘秀芸由衷的赞道。
'子'代称儿女,子归,女子出嫁才是真正的回家。
弄璋之喜是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代指生男孩。
“瞧你说的,我哪里懂这些,都是儿子写的书我瞎看呗。“
许大妈被人认可,心里无限的得意,满满的成就感。
“他出书了?!真是厉害“刘秀芸立刻献上不要钱的赞扬。
“哈哈,厉害不上就是平常别人不注意的知识而已。“
“老姐姐,我得先走了,回见。”
已经进到驾驶室的刘秀芸伸出了窗户喊了一声,然后直接一加电门,遁了。
许大妈号称聊神,天南地北家长里短,逮谁聊谁,上次老李和胡二在那下棋,她站旁边聊上了,可算是有机会发挥她的口才了,整整一下午,愣是让两老头没听重样的,两人都让她聊晕了。
这要是让她抓了丁,一上午就别想干什么啦。
几分钟之后,刘秀芸从大路就拐上了盘山老路,比大路路程却近了不少,而且老路上没有车辆,两边都是希望的田野,又没有人打扰,特别的惬意。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淡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微风吹拂着路旁的树叶,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来回地蹦跳着。
春风得意马蹄几公里的老路,很快就走完了,上了大道,再有十几分钟就能到了峄州市批发市场。
刚上公路,在大拐弯处,突然刘秀芸看到公路的路上有个东西,是个大包裹!
刘秀芸下车两手起拿,还挺压手。
“看着象个襁褓,但包的水平不行,也太业余了,打开看看。”刘秀芸说着,很明显这个襁褓就是胡乱包的,一层层的打开。
“不会是人扔的小孩吧?!”刘秀芸一边打开着,一边说着,心里猛跳,好象给自已壮胆一样。
这种事她以前在小学时就看到过,在影视上也有不少。但在这个荒郊野外的地点,如此放法的还真是不多.
不对啊,扔小孩不都是在人多的地方吗?这荒郊野外的公路上扔的包,这是闹哪样?
襁褓裹的很严实,解的也是费劲,有一些地方竟然是死扣。
这裹的什么样子!
就这样繁琐的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襁褓,露出了一个小脑袋。
这是一个眉毛淡淡,小鼻了挺直(在婴儿中算是直的)的婴儿正在沉睡,一脸的皱巴巴,明显是新生儿。
那萌萌样子还真招人希罕!
刘秀芸不顾的天气已经冷,哆嗦着接着打开襁褓,她的心跳加速了许多。
不能怪刘秀芸手哆嗦,他们想孙子都想疯了,他们的儿子李家祥婚都三四年了,硬是没生一男半女,这让孩子迷的老人怎能不急?
四处奔波着求医问诊,可查来查去,儿子少精,要么看运气,要么人工受孕,授但了几次医院都没有结果,只能等待了。现在机会就在眼前,能不激动吗?
“是男孩!”打开了,孩子有个小把把,刘秀芸这一下中奖一样,心跳了老高。
到了新世纪,什么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生女儿多实惠,不要给她买房子,还是知道孝顺小棉袄;比那皮夹克的儿子强多了。
这个观念更新的倒是在许多人的心里扎根了。
不过在传统思想的华夏人眼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传递香火的想法还是大量存在的,他们宁愿让儿给气死,也不让没儿给想死。‘我这个传宗接代的接力棒给了我儿,我就算没有愧对祖宗,能把香火传递下去。’
以扔男孩的比例还是少了一些,最可能的还是孩子有什么残疾、病,治不好了,家里经济又紧张,一狠心一咬牙,干脆来个长疼不如短疼,扔了吧。
所以接下来,刘秀芸也就仔细的检查着,并不是刘秀芸善良不善良的原因,而是现实,她可不想给家人带来麻烦,真要是孩子有病了,只能把这负担给镇里了。
没病当然走弃婴认养程序了!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了,这种想法无所谓善良与否,只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而已。刘秀芸已经从头摸到脚,婴儿都被摸醒了,睁开了明亮的眼睛,其实他什么都看不到,孩子出生了这几天,都是‘鼠目寸光’,根本看不太远。
但他还是本能的寻找着他的食物,但小嘴拱了一会,没有什么可吃的,果断的表示的抗议,一声嘹亮的婴啼发了出来。
“哇--哇!“
那声音如同天外之籁有勾魂的功能,配合着他的萌态,彻底的征服了刘秀芸的心,也检查完了,急忙给孩子包好了别冻着孩子,一边哄着孩子:
“这就是我孙子!谁也抢不走。奶奶会好好疼你!这就被你找吃的去。”
“轰”刘秀芸的话刚刚说完,只听南方一阵巨响。
“有人在放炮”,听到这声音,在这里可不算啥唏奇事,前此年,这里有工厂有铁矿,还有开山修路的,放炮也不算什么事,所以刘秀芸并没有在意。
她现在想的是怎么解决孩子的口粮问题,她想到了去借点‘粮食’,老同学家就是附近,她儿媳妇大上个月正好刚刚办完满月酒。
打个电话一问,她同学家的媳妇正好鼓奶,小孩根本吃不完。
真是顺当,刘秀芸开着电动三轮,拐头下了大道,返回老路,直奔‘粮食’而去。
而当刘秀芸顺利的'借粮',把小宝宝喂饱后,急急忙忙的就回到了小店儿。
“咦?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你拿的是什么?“李德全正在小超市里听着京剧,一见老婆子回来,不由得问。
“老李你猜?“刘秀芸抱着襁褓问激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