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县教育界这边电闪雷鸣,而评书哥这边却是目不窥园,苦练不辍。
虽说评书哥天生就吃这碗饭的,但也要训练一下不是,万一第一次上台露怯,再想上去那可就难了。
讲评书,真不是那么容易。第一别人得听的懂,第二别人得听的舒服,第三别人听后得心甘情愿掏钱。都是说话,凭什么听你说话,还要掏钱,这就是本事了。这一点与作一名教师没什么不同,甚至比教师还要难上一层。
为了评书哥能一炮而红,一炮开天,秦德一公司特请了京城评书名家,八十多岁袁先生来训练评书哥。袁先生一见评书哥就惊喜万分,钱不要了,要收徒。
李德在文艺界打滚了几年,知道这里水深着呢,尤其华夏传统文艺界,好些个繁文缛节,真的能活活的勒死你。
李德马上说:平书是本公司的签约演员,不能随便拜师。要是老先生能教,我们钱绝对不会少给,一堂课多少钱随你开。如是不行,我们好请好送,咱不能结怨。
袁先生也知道,这是人家发现的苗子,自己这是撬行,不地道。真拜他为师,就要听他的,哪个公司傻了还去培养。
最后双方讲好,袁先生就讲两堂课,一堂课二十万。真黑啊!评书哥原本拜师的心彻底冰封,这个世界原来真的这么冷。
不过好在咱还有哥们。
第一课堂,袁先生和评书哥一起拜了这个行档的祖师爷,东周的周庄王,为什么是一位天子,管他呢,就这么传下来的。其实评书哥能理解,一般华夏什么事,都要找一个牛逼的人物站台,如黄帝是发明家的祖师爷。评书估计也是这样。
评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叫说书,唐代叫说话,宋代叫说三分,明清叫评书。每一个时代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这些都一嘴带过,这堂课重点是技巧。
袁先生说:评书先要有一个好本子,作为一个评书人,要把本子背下来,这只是基础。然后要本子表演出来,这个表演出来就有讲究了。
这个表演需要程式,有别与其它的传统艺术形式。评书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有三种开场:一讲事,一讲人,一讲场景。讲事就是讲什么时代的故事,及故事中的情和理啊!讲人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故事中还有用作赞美的韵文“赋赞”,用作紧要处或精彩排句“垛句”或曰“串口”。
这些个程式现在已经不重要,或者是累赘。袁先长叹一声说:现在的人早没有耐心,去听你啰哩啰嗦的去说一大堆听不明白的韵文或诗歌。
评书最关键的是故事好,故事好,还要在表演上制造悬念,就是使用“关子”也叫“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袁先生说:做“关子”,使用“关子”才是重点。接下来一个多小时,袁老生基本上作到了倾囊相授,教授评书哥如何做“关子”,如何使用“关子”。这一堂课李德和平书都觉得值。
平书有一种冲动,他想重想站回讲台。他有一种自信,如果再让他上课,能让所有学生的支楞着耳朵听他讲课,包括李风都不例外。
评书哥再没有刚出校园时的惊恐和彷徨,他觉得生活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讲课。他讲课也是说话的一种,也是要收费的。凭什么人家掏钱听你讲话啊!
尤其是他们文科,没有理科那种内在的强大逻辑性,也做不到知识的垄断。凭什么给你钱?一开始评书哥想的都是学生的不是,学生家长没水平,领导的冷酷,他就没有想一想自己的不是。
当教师不能垄断知识之后,教师如何生存?
表演也许是未来教师的一条出路
二十万虽然觉得值,可黄一还是有些心疼,评书哥更是牙疼。
李德没有这种心情,让评书哥赶紧把《三国演义》背下来。这本书一百二十回,六十多万字,背下来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评书哥再读《三国演义》时,他从评书的角度去看,对书中的辞藻、结构、内容和情感和主旨都有了全新理解。从根上来说,这部书就是一本为说评书的人准备的话本。
难怪秦宇说,这是给他准备的书。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故事,其实三国故事有好多,宋朝就有一个说三分故事的名家。每当他开讲时,万人空巷。众人风雨立听,让他成为一时之传奇。
评书哥也暗暗给自己打气,对照《三国演义》,他参考公司搜集来的三国的本子,一一对照,重新拆分。每次表演,他要讲三十分钟左右,按书上讲,一章的内容肯定多,对现有内容进行拆分,或者有些不适合现代人的书面语,都要或换或删,当然还要补充一部分。
其实李德也被这个故事吸引了,一口气读完,他就觉得不过瘾。此后一有时间,他就跟着评书哥听评书,他感觉评书哥讲评书的水平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一周后,袁先生来讲第二节课,这天,这位六十多岁的老爷子,穿了一袭长衫,华发板正,面容整洁,左手折扇,右手醒木。
老先生让评书哥讲演了一段《江湖》。就是太极真人武当山顶大战蒙古国师一段。
老先生对评书哥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点评,优缺点并举,听优点,那是华满春枝,春暖花开。缺点那是针针见血,刀刀掉肉。评书哥一会面笑如阳,一会如被寒风。点评完后,评书哥长出一口气。
看完评书哥表演,袁先生作示范表演,请李德置道具,一张屏风、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李德让人去小舞台布置。万芳亲自回禀,布置完毕。李德带袁先生前行。正在排练的演员,和李德、评书哥等人坐在舞台的前面。袁先生左手折扇,右手醒木,施施然走到屏风后。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深巷中有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家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众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扇子、一块醒木而已。
众人为之绝倒,掌声久久不停。袁先生拱手答谢,走下台来。
众人赞叹声连连。
袁先生亦神采奕奕的分开众人来到平书面前,他问:你以为如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不是向你要赞美,这个我听的多了。我问的是,你学到了什么?
我有些自满了,学无止境。
还有吗?
还有每一行当,都其独到之处,做到极至就是了不起。
袁先生点头说:对于说话艺术,我总结了以下几层境界。
第一层是闻音如事,这是每一个成功说书者必备的本领,要让听众,通过你的声音走入,你讲的故事中,这一点你已经做到了。但小子,要记住,这只是基础。
第二层就是闻音如画,就像刚才,我给你们表演的。通过我的声音,你们进入我所描绘的画面中,且像置身其中。
评书哥狠狠的点了点头。
第三层是闻音如情,不用故事,不用画面,只要你的声音响起,你在声音中传达的情感就会浸润听众的身心,使听众与你产生情感共鸣。
见众人都摇头,袁先生笑了笑说:这也是我现正修炼的方向。
袁先生说:第四层,就是纶音如理。你开口,纶音出口,如地涌金莲,天花乱坠,听众必信你如神。传说中的释迦牟尼就有如此本领。
众人都听呆了,这特么还是人吗?这样的人就像一颗炸弹,放在哪,哪会爆。这样的人不开口则罢,一开口,从者如云。哪个国家放心让他随便溜达。
众人一想,都笑了。
袁先生对评书哥说:我们的生命很短暂,但要学习的东西浩无涯际,你一定要认准自己的方向。
评书哥肃然的点头,然后郑重向袁先生三鞠躬。
这才是真的师者,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