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的时间很快过去,薛凌云已经可以站在船头,看见长江口的轮廓。
其实长江裹挟的沙石也不少,总量比黄河还多,你们看那长三角飞速增加的面积就知道对比一下古籍,再看看现在的长江,长三角真的扩展了非常大的面积。
不过好在长江水流量是真的够大,仅次于亚马逊河,年均径流量比尼罗河大多了,上游河段流速也挺快,淤积情况也比黄河好太多了。
除了荆江一段。
现世,华夏政府组织了人力,修筑了一道荆江防洪大堤,还开挖新河道,以人力把长江变直。
是以现世的防洪情况要比水利年久失修的大明好多了。
几艘轮船随即开进了黄浦江内的港口。
“这些,还有刚才那些房屋高度僭越了!这不合礼制!”黄道周看着这些高耸的烟囱和远处浦西那座出于薛凌云恶趣味闲暇时和现世来的建筑工程师们亲自设计改进,并组织工匠修建的大明版帝国大厦,当然,才修了三个多月,离完工还早。
不过就算这样,它的修建速度也会比现世的米帝更快。因为这些刚刚接受过培训的泥瓦匠和从流民中招收的普通工人,一个个干劲那叫一个足。
“那哪里是什么房子啊……那是烟囱,炼铁高炉的一部分,难不成黄大人您让铁匠们把一天能出上万斤铁的炉子拆了,喝西北风去?”薛凌云实在觉得这个黄道周,唉,算了,不发火,不发火。虽然这老头确实太酸腐,但是至少为人还算正直。
“朕倒是在想,那座房子是如何修这么高的,而且似乎还并未完工。”崇祯现在更对帝国大厦本身感兴趣。
“简单,用大量的钢铁,水泥混凝土,它的确还没修好,到时候,它会有四百多米高,对了,一米约合三尺。”薛凌云补充了一句。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一次出几千斤铁?”崇祯这才反应过来,大吃一惊。
“自然,这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力量。如何?只要持续开动下料,每天上万斤的铁,不比空谈仁义道德要强得多?”薛凌云这话摆明了针对黄道周。
虽然他敬佩他和刘宗周这样的大儒的气节,但是绝不认可他们的观点。
黄大人,少说几句废话行吗?是不是非要逼我生气,直接把土地改革加打倒孔家店的组合技放出来?朱熹他说的屁话被你们奉若圭臬,可笑!
他现在越来越看黄道周不顺眼,这个顽固的老头,每说一句话,薛凌云都能听出吃人两个字。
迅哥儿诚不欺我!实在不行,他再去已经办好的黄浦江报上,搬几篇迅哥儿的文章,稍加修改一下,拿来呛一呛这些酸儒。
迅哥儿,对不住了。
“对了,这座大厦,经我们合计,将其命名为帝国大厦。用来向外界显示这个民族的强大实力。等到今年下半年,陛下说不定还有空为新落成的大厦题词。”崇祯的文学水平还不错,比那个康麻子的孙子,自称十全老人的家伙要强多了。
说实话,崇祯也是命苦,他和朱由校兄弟俩从小因父亲朱常洛为万历所不喜的缘故不受待见,难以出阁读书。
好在万历还是很喜欢他大哥朱由校这个皇长孙,不然他们日子只会更糟。
他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学来的,这个过程中,很是费了他一番脑筋。
所以他对自己几个孩子的教育才抓得特别紧。
只不过,他现在萌生了一种想法,要让太子他们好好了解一下,这些科学技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文婷阁eningge
崇祯并不顽固,相反,他其实很开明。
“不过这大厦的高度……”
“陛下不会还在关心那所谓的礼法吧?我记得您那皇爷爷万历皇帝,以前有个文官问他,民间的商人要卖黄布,他当如何。结果他说,只要他们愿意缴税,就是卖再多黄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恕臣僭越,神庙一向贪财怠政,不应将之作为陛下的榜样。”黄道周又跳了出来。
“可是神宗贪来的财,七八成以上都拿去补发九边军饷和打万历三大征了,而且因为走的内帤,没被漂没太多,三大征也赢下了。而且当时朝中衮衮诸公,不都是号称众正盈朝吗?怎么万历他不敢信他们?可怜张太岳一家人死得冤,凭一己之力,生生给大明续命近百年。”薛凌云冷冷地看着他。
“说实话,陛下和您那皇爷爷挺像,继位的时候很年轻,一样清理了已有的权臣集团,也一样选择了相信东林党,可结果呢?不用本座多说什么了吧。诸位出身东林的大人们不用对号入座,本座说的不是你们。”
“刚才黄大人又要在礼法上较真,那我今天就告诉你,信念,理想,操守,尊严,都只有在整个民族能活下去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看看那些遍地的饿殍流民,你去看看他们眼中那绝望和凄惨的眼神!这里做的事,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民众安居乐业。你却在这里大谈道德文章?敢问你谈几句仁义道德,就能让山陕中州一干黎民百姓吃饱肚子?让鞑虏丢盔弃甲,引颈就戮?让闯贼献贼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自然!若是陛下能修身立德,尊……”
“来人!给朕把他带下去!”崇祯受够了黄道周。
好了,黄道周这下真的把崇祯给惹火了。
“李若涟!”崇祯现在对这些只会空谈的酸儒很是不满。
“臣在!”
“勒令其致仕,朕不想再看到他站在朝堂上。”崇祯莫名其妙又被黄道周喷,心里一阵火大。
薛凌云看在心里,黄道周的食古不化让他也绝望了。
打倒孔家店,势在必行。
迅哥儿,不好意思,除了你的文章够锋利,我实在想不出有别的办法能对付这群老酸儒。
虽然他觉得,像狂人日记这种,一旦被发表出来,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明,那绝对是一阵轩然大波。
但是,长痛不如短痛。现世民国争了十几二十年,这里可没这么多时间,好在他们有报纸,控制舆论的办法,还是有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外滩这边和南京的勋贵们搭上了线。
南京城外,一座大型近现代化的机械纺织厂已经被搭建好了。
这是南京几家勋贵一人出一些本钱建造的。
这倒是薛凌云没想过的。
他原本计划撺掇崇祯把这些勋贵一网打尽。毕竟军功勋贵们手里的田产也不少。
不过看上去这个办法更好,有这群社会地位居于上层的勋贵带头,估计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投入这兴建工厂的浪潮之中。
工业化和原始资本积累,还是让它自然一点进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