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他也借着这次遇刺的效应,好好整治了一下南京的勋贵武将们和商业士绅们,勒令其退还了大部分侵占的军田和民田以及官田,将它们用于安置流民种田,或者是建立朝廷名义下的近现代化工厂。
不过这些勋贵们虽然有点肉疼,但是还是老实交了出去。毕竟现在,田产已经占不到他们的收入的两成了。
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带来的利润是极为巨大的。
他们不少都从松江府引进了近现代的生产设备,也在大盖纺织厂,日化厂,造纸厂,面粉厂,而且获利颇丰。原本田地的收入,哪怕是最赚钱的桑田,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了。
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哪有开工厂赚钱?
而且眼见那些勋贵们在这上面发了财,不少思想比较开明的士绅和商人,也都纷纷拿出土地银子,有样学样,开办各种工厂。
而且由于现世来的人的宣传教育,他们很注重污水废渣处理。
“这些工厂产生的废水废渣很多都有害,必须好好处理,如果不想毒死你们的子孙后代,就一定要把废渣处理,废水处理等措施落实到位!”
古人都是无比看中身后名的,谁也不会想祸害自己的子子孙孙,所以纵然会少赚一些,但是各勋贵们,士绅们,商人们都老老实实地落实了环保要求,甚至有人还问能不能完全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开玩笑,我们这么拼命揽钱不就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吗?我们当然不会给他们留下那一堆脏东西,这要是让他们以后知道了,不得骂我们这些祖宗不厚道?
不过这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地方,过度的原始积累会导致极大的贫富不均。
但是他们顾不上这些了,至少资本主义比小农经济下的封建主义要强,要先进得多。
建设近现代工业,所需要的工业原材料就多得多了,为此,之前崇祯还专门给松江府方面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去江西探矿,各部不得阻拦干扰,还要全力配合。
然而江西的路并不好走,好在一起带来了一大批盾构机和工程设备,工业炸药等,遇山凿山,遇水架桥,终于是沿着后世的路径,修通了一条双轨铁道。
这仅仅花了几个月时间,这样的进度可谓神速。
至于为什么不走水运,左良玉那个没良心的军头刚刚撤到九江来躲避李自成大军可能的南下和张献忠可能的东进其实他的想法也对,被包饺子就走不了了,何况他早就习惯了保存实力避战而走。你走他那过,不脱层皮才怪。
颇为讽刺的是,这个祸害百姓的逃跑将军倒是在东林党口中是公忠体国的良将,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实在是高!
他为了得到足额的粮饷和钢铁拨付,也的确按照崇祯的意思约束了士卒的行为和遣散了部分老弱进行屯田。
但是他手下骚扰老百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他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征战四方的雄心壮志早已随着糜烂的局势荡然无存,更多时候,他想的是保存实力。
虽然他号称拥有一支大百万大军,但实际兵力只有八十万左右,基本上是乌合之众,真正能战的兵力只有不到五万,真正的精兵只有两万不到。其他全是拿来充数送死冒领军饷的。
这次他装模作样地裁掉了二十万,自认可以向崇祯交差了,结果还是挨到了前来巡查的内阁大学士侯恂的训斥。
他只获得了二十万人的名额和对应的军饷以及军用物资。
好在没有再被文官克扣,但以内阁大学士身份前来亲自巡查的侯恂还是严厉地斥责了他骚扰民生之举,要他遣散大部分老弱,安抚民生。
这部分老弱将由朝廷予以安置。
作为回报,他会再得到一批钢材。
这让左良玉很犯难。
一方面,他先前拿到手的45和10确实质量够好,连那些负责给他制造武器的铁匠都说好。他们都说这些钢比苏钢还要强得多。
但是这数量,实在是不多。唯一1z
在可以打造高质量武器和甲胄的钢材的诱惑下,他才忍痛把剩下的四十万超额的老弱遣散掉。他的亲兵家将们对这些精钢十分满意,他也乘机从自己仅存的精锐部下左良玉部的精锐大都损失中在了崇祯十五年的朱仙镇之战中,现在这点是他最后的棺材本了中选出两千人,打造了一支人数在两千人,身披钢甲,手执钢刀的精锐骑兵。
而且他也实在不敢拿侯恂怎么样,侯恂于他有提携之恩。之前他兵败逃跑,害得侯恂下狱。当时就有一些东林党人为此很是不满,对他大加弹劾,他不得不花了大价钱去打通关节,避免受到处分。
所以这四十万老弱他也一并遣散了,就当给朝廷和他的恩公侯恂卖个面子。
再怎么样,朝廷最近都没克扣粮饷了,一分都没扣。
这让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群大老爷们不是那么喜欢伸手的吗?
直到南京的诸多变故挨个传来,他才知道为什么。
崇祯重开厂卫,到处都是坐探暗探,百官震怖,这时候伸手,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过军饷到底怎么分配,就是他说了算的了。
侯恂只是来巡查一次,并不是要督军。督军御史黄澍还是继续任职于他军中。
他还给左良玉带来了一瓶金疮药,用来治他的箭伤。左良玉最开始心有疑虑,但随着找来的士卒服下后,一天之内就好了伤,他也决定服用。
被李自成射伤的老伤一下子舒坦多了,他觉得最多半个月就能好。
“大帅,朝廷难得发了足额的军饷,甚至内阁大学士侯阁老都亲自来巡查一趟,还给您送良药,只怕接下来就要让大帅领军出兵出征了。”黄澍这个家伙又在左良玉耳朵边上撺掇他。
“父帅,朝廷让我们遣散老弱,还足额拨付军饷军资,孩儿觉得,倒不是要催我们出征。侯阁老不也没说什么嘛,只是让父帅领兵守好九江一带。而且朝廷也没给我们拨付过多粮草,应该没有让我们出兵的打算。我们最多派几个夜不收去探探,做做样子,侯阁老那里就可以交差了。”左梦庚不以为然。
“是啊,大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听说咱的皇上在南直隶抄没了一大批贪官的资财和粮草,却还是老样子发付我们,肯定没有让我们即刻进军的意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左良玉想着保存实力,他的部将们也是有样学样,都不想打。
“你们不要多说了!如今遣散大部军士,我们不好进军,守好九江就行!但是夜不收要多派,不要怕死!侯阁老说了,朝廷暂时不打算动兵,但是要我们严格把握贼寇的动向。你们多抽调点骑湛的老卒,去探探李自成和张献忠那边的口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往我们这边退,张献忠也有可能出川,不能不防。本将已经把襄阳和武汉三镇让给他们了,他要是还不知趣,我们只能打。”左良玉看上去神色很是忧虑。
从军多年,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压力山大。
清军已经入关,而他当年是在宁远当过一个小军官的,对鞑子的战斗力非常清楚。
大顺军和大西军只是开胃菜,满清八旗才是大敌,硬菜。
他心里也没底,甚至说很慌。这更促使他天天督促部将加固城防。
好在朝廷在不断地给他补充拖欠的粮饷,他部下的战斗力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劫掠百姓的事情也少了一些。
他们倒是把九江这一带的几座城池都好生地开始大修了。
他那支精锐骑兵,他决定效仿满清八旗,批三层甲,用作一锤定音的绝对主力。
他并非短视,想反,久经沙场的他非常清楚自己接下来可能的敌人是谁。
张献忠他不怕,手下败将,之前张献忠可是差点被他阵斩当场的,不是献贼的部下拼死相救的话,他绝对能凭这军功封个侯伯来当当。
李自成他惹不起,但是凭现在的情况,他肯定能守住。
张献忠是手下败将他看不起,当年谷城一战,张献忠差点被左良玉阵斩。这货敢出川的话,他还是要出兵杀杀他的嚣张气焰。
至于满清,他实在没底气去惹,就学自己在关宁军的时候吧,龟缩城池好了。当年在辽西走廊时,悍勇的建奴鞑子给他留下的印象还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