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南北两宗后人华夷之辨的事情冒出来吸引了众人注意的时候,抢滩登陆的联合舰队已经行驶到了山海关外围,已经可以依稀看到这座由明朝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所修筑的天下第一关的轮廓。
李信非常感慨啊,他一年以前的这个时候,还是个流寇,现在,自己却摇身一变成了官军。这种感觉,实在是……复杂。
不过现在不是伤春悲秋的时候,只要夺下山海关关城,鞑子外逃的路就基本上封死了。
他和的指挥员商量过后,决定前后夹击,分别在关内和关外登陆,然后前后夹击关城,同时由的052导弹驱逐舰和054导弹护卫舰负责给争夺山海关的水师码头和老龙头火力掩护和火力准备。
没错,为了达成这次行动,把特遣舰队中唯二的052也派来了一艘。
052拥有一门/3813070倍径全自动舰炮,每分钟射速四十发左右,不使用增程炮弹的情况下射程达295公里,对陆火力支援相当于一个152炮兵营的火力,对海6炮就基本上能让一艘3000吨级的舰艇失去战斗力。
他们先派出了一架直升机进行观测,对清军驻军的人数进行估计,随后向军舰回报坐标。
“开炮,火力掩护!准备登陆!”随着052舰长一声令下,全自动舰炮开始发威。
伴随的两艘054的76全自动舰炮也跟着发威了,它们的射速高达每分钟60120发,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无论如何,陆炮都不是舰炮的对手。舰炮长径比大,膛压高,射程远,射速快,又有冷却水和自动装弹系统,陆炮哪怕口径更大,数量不足的时候也很难和舰炮对抗。
“轰轰轰轰轰!”全自动舰炮直接开始一阵暴风骤雨,按着所有划好的坐标依序开火。
它的口径看似乎不大,但弹体修长,倍径巨大,基本上一炮就能干翻一个足球场的人弹片杀伤范围。
一时间,各地清军死伤惨重。山海关总兵府,各城门楼,烽火台,角楼,各处关口关城,东西罗城,南北翼城均在短时间内遭到疯狂轰炸,导致清军驻守山海关的甲喇章京被炸死,大量清军被炸死炸伤,一时间清军群龙无首,关城内发生了混乱。
大批舰只随即发动登陆作战。
他们首要的任务,是抢占老龙头和山海关外围关城。
在052和054绵延不绝的炮火下,清军已经胆寒了,大明新军和海军陆战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老龙头。
随后,十万大军在山海关两侧分别登陆,对南北翼城和东西罗城发动猛攻。
在现代火器的轰炸下,这几处关隘很快失守,山海关外围大体上被占领。随后,明军新军在的协助下,迅速攻占了山海关关城。
随即,李信率军开始在几处关城内清剿残敌,残余的清军大都望风而降。
其实这些清军大部分都是投降的明军,有些还是留守山海关的关宁军,现在大明打回来了,再投降一次他们基本上毫无心理负担。
不过清军也不是完全没有抵抗,汉军旗,蒙古八旗和满八旗的抵抗意志都很坚决。
但是当长城上架起各种机枪居高临下火力压制的时候,他们的抵抗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冲啊,杀南蛮!”
“杀!”
“嗤嗤嗤嗤嗤!”这群仍然在玩集群冲锋的清军瞬间被元首电锯扫平了。
不过是扣住扳机突突一阵的事情。
整个夺关攻城过程顺利得难以想象。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清军入关的时候,基本上带走了所有山海关上的火炮,不论是大小弗朗机还是红夷大炮,都被带走了。
而且平心而论,这些投降的明军过得并不如意,鞑子基本上不把他们当人看,所以也别指望他们有多强的战斗意志。
正好,大明打了回来,他们干脆再投降一次就是了。
李信广发告示,让投降的汉军绿营和城内关宁军的军属积极举报潜藏的八旗兵,举报一个可以得十两银子,斩首一个可得十五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早就有的民族矛盾,城内的满蒙八旗居然被全部捕获或者处决。
“如今朝廷决意北伐,彻底消灭伪清!故派我大军收复山海关等地。建奴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李信慷慨激昂的话在刚刚归降的汉军和关宁军余部面前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响应。
他们早就死心了,开原,铁岭,辽阳,沈阳,他们早就没有信心,再打回自己魂牵梦萦的家园了。
所谓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他们的志,早就被无数次的战败夺走了。
不过李信并不在乎这些,他将所有的归降汉军逐一筛选,排除害群之马的同时,让他们劳动。比如修复关城,挖掘壕沟,顺便让他们种点菜这些。毕竟山海关这一带的土地还算肥沃,鞑子短时间内不会过来,总得给他们找点事做。
同时李信派出六个团的偏师,沿着长城机动,封堵包括青山口,喜峰口,墙子岭等在内的多处关隘,阻塞满清外逃的道路。同时他给孙传庭和陈奇瑜发报,通报自己的进度,协调三路大军的进攻计划。
长城上的关隘都非常险要,只要架上机枪迫击炮,鞑子别想逃出去哪怕一个。
做好安排,李信让红娘子留守山海关,他和将向京师方向进攻。
多尔衮接到山海关急报大惊失色,急忙下令阿济格和多铎回援。他非常清楚山海关关城的坚固程度,如果被明军占据,他们就没了退路。
青山口,喜峰口,墙子岭这几个关口地形险要,大军撤出需要很长时间,不是最佳选择。
最好还是想办法夺回山海关。180xs180
让他心里有些打鼓的是,阿济格部至少还有过一次回信,而多铎却是杳无音信,派去的信使找不到人。
但范文程在南边安插的探子却传来了一个令他差点气晕过去的消息,那就是多铎所部全军覆没,多铎本人被孙传庭麾下陕西总兵高杰生擒,耿仲明战死,孔有德也被生擒,据说已经押往南京。
然而让他吃惊的还不至于此,不须半月,孙传庭的大军势如破竹,已经连续攻陷济南,鸡泽,巨鹿,兵锋直抵北直隶,俘虏了大量清军。孙传庭处事手腕十分铁血果断,对投降后还要摆谱的乱兵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迅速稳定了秩序。
陈奇瑜则率部接连攻克许昌,开封,荥阳,漯河,周口,洛阳,几乎完全断了阿济格军的后路。阿济格所部的粮草还被劫了一次,只有几辆粮车逃脱。
为此,陷入粮饷短缺的阿济格不得不暂停追击大顺军,回师和陈奇瑜大战一场,试图夺回粮道和粮道上的几个关键城池,比如荥阳和漯河。
双方在县摆开阵势,展开大战。这里,也是柿园之役的地点,是他陈奇瑜那个同事兼上司孙传庭的伤心地。明军还是明军,只不过,对手变成了清军。
在阿济格看来,明军野战就是垃圾。大清天兵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打垮他们。汉人的那些火器都是不顶用的摆设。
然而这次,他发现他错了,错得离谱。
当机枪的声音响起的时候,他看见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军队成片地倒下,没有一个骑兵能冲过那道子弹和炮弹的死亡封锁线。
明军的有几种火器在两三里外仍能击穿巴牙喇的三层铁甲没错,就是元首电锯和2以及八九式。
仅仅一个冲锋,两万多骑兵全军覆没。只剩百十多骑慌忙逃回军阵中。阿济格见状,当即吐出一口老血。
随后陈奇瑜下令所部炮兵团和火箭炮团对清军主阵进行了轮番轰炸,爆炸声震天动地,清军死伤无数,大部分战马受惊狂奔,造成了许多附加伤亡。
阿济格自己的马就受惊了,一路狂奔,他无论怎样都控制不住。
尚可喜被一发152直接命中,尸骨无存倒是便宜他了。
两位主帅出现意外,剩下的清军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顿时崩溃,加入了溃逃的行列。
阿济格大惊失色,清军士气大跌,此时关宁军看满八旗和蒙八旗都跑了,也跟着拿出了他们的看家本领,逃。
关宁军的逃跑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军士气一泻千里,彻底崩盘,在弹压之下好不容易稳住的绿营兵也随即溃散。
当然,吴三桂不傻,他观察过,官军的炮都是往清军后阵打的,他只要往两侧撤就不会挨打,还能保存一定的实力,刚才冲锋的两万多骑兵里面也有他几千人,这下就逃回来几个,他也心疼。
他麾下的夏国相也注意到了火力封锁线的存在,于是他们果断地向侧面的汝州方向逃窜。
而且,吴三桂也动了点别的心思。他没有所谓的忠诚,就是个典型的军头,凡事都以自己利益为先。这下看到大明势如此之大,他动了反正的心思。
不只是他,就连他的手下都有这种想法。他们在心里实际上还是看不起鞑子的。吴三桂点齐了一下自己手上的兵马,还剩两万人不到,之前折损的三千多精锐骑兵太伤了。
不过怎么和现在的朝廷接上线,他心里也没底。而且他敏锐地感觉到,有这些火器,骑兵已经很难有用武之地了。
河南平原一战,阿济格所部大败,被明军骑兵追杀两百余里,死伤无数。阿济格本人死于坠马,尸体被一个老农发现。
清军残余逃回南阳之后,心有余悸的满达海和鳌拜经过清点,发现清军仅剩一万余兵马小桂子带着他那两万多人逃去了汝州,之后把持城防,拒不出战,二人心中极为沉痛。
这一战震惊了大顺军,也震惊了大西军。把顺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清军就这样被明军轻而易举地击溃了,这让他们大吃一惊。
不过当明军统帅的名字传到李自成耳朵里的时候,他还是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娘球的,又是陈奇瑜这个狗官!这下好,鞑子被他们打散了,额……朕马上就得和他们对上。”车厢峡之战的心理阴影还在老李的心中,那是真正的上天无地,入地无门。
“大哥,额们干脆再去打一次凤阳!陈奇瑜这狗官倾巢而出,凤阳守备肯定空虚!”汝侯刘宗敏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上去可行得多的建议。
“是啊,额们与其和八大王去争地盘,还是去和鞑子较劲,不如再去打一次凤阳!”李过也是这样想的。
阿济格战败身死,部队溃散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震动,京师人心思变。
这十多天,对北京城里的人,不论满汉蒙,都是一种煎熬。
多尔衮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这明廷不动则已,一动就是要他大清老命的节奏。目前李信的部队已经锁死山海关,可直扑京师,而孙传庭的前锋斥候甚至已经进抵高阳。
他还听说孙传庭在巨鹿给卢象升举办了一次公开祭祀,当场连续砍了一千三百多个投降的建奴的头颅,为战死巨鹿贾庄的卢象升献祭。
当地老百姓无不跟从,人头攒动。
“老卢啊,你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啊。”祭祀的时候,孙传庭心中暗暗想到。他就不像卢象升,他该发牢骚他就要发。这也是崇祯不喜他的一大原因。
孙传庭这种故意挑事的举动气得多尔衮脸色发白。又是一千多个八旗勇士枉死了。
可他却拿他没办法,北京的兵力,守城都勉强,他凭什么拉出去和孙传庭二十万大军野外浪战?就是那个李信都有十万大军。
明军三路大军北伐,陈奇瑜六万,李信十万,孙传庭二十万,他敢断定明军是倾巢而出,想要一战而胜。
可他不知道的是,周遇吉和黄得功还没有加入。
他们率领的四千余精锐骑兵,正在加急奔赴宣大的路上。
因为他们很清楚,大同总兵姜襄,是个墙头草,谁势大投靠谁。
因为锦衣卫先前和姜襄取得了联系,姜襄愿意率部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