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五府总于天官(1 / 1)令狐石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宇文护,宇文邕正一团和气地谈说着延请名儒沈重来长安讲经授业之时,叱奴太妃忽然责怪起了宇文邕的亲随王轨,宇文护的脸色登时为之一滞。

“母妃,非是王轨不懂规矩,实是因为他未入禁军行伍,进不得这长安宫咧。”宇文邕见状,忙率先开口向母亲解释道。

“啊,王轨既是陛下身边的人,自然应当补入禁军的。这件事都是臣一时疏忽了,回头臣向侯伏侯龙恩交待一声就是。”宇文护既见叱奴太妃拿出那枝狼头箭来向他提起旧恩,此时只得卖了她一个面子,干咽了口唾沫,笑着说道。

“太祖皇帝在世时,我常听他说起,修学习业,能投入名师门下固然难得,但若无一二同学思相启发,终究也难有大成。萨保,我记得至儿与邕儿年岁相仿,能否给邕儿做个修学的伴当?”叱奴太妃又念叨着问道。

“咳,婶娘别提了,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子,整天游手好闲的,不务正业,若是要他骑马射猎还行,您如今要他进宫来陪天子读书?我这个当爹的真没那个脸来应承下此事。”宇文护连连摆手推辞道。

“那,如今咱们宇文同族中还有谁家的子弟与邕儿年岁相当,可以进宫来陪他一同修学呢?”叱奴太妃见宇文护当真推辞,不禁问道。

来含仁殿之前,宇文护已接到眼线禀报,得知了叱奴太妃要将身边的亲信侍女缨络送给宇文邕为妾一事,方才又碍于情面,不得不答应将王轨补入禁军,此时再听到她还要为宇文邕找一两位修学的伴当,心中不由得恍然有所省悟:看来婶娘多半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这是对儿子在宫中的安全放心不下呀。

“婶娘,您怎么忘了,安化公的幼子胡三不是因与陛下同日诞生的缘故,自幼就被叔父收养于宅内,如今正可与陛下做个进学的同伴。”宇文护出于真心缓解他与宇文邕二人之间关系的考虑,索性人情做到底,主动提醒叱奴太妃道。

“哎,胡三还真是个合适的人选!邕儿,你觉得呢?”

宇文护所说的这位胡三名叫宇文孝伯,是宇文邕族叔安化公宇文深的幼子,因他与宇文邕同一天诞生,当时被视为一件奇事,故而自幼便被宇文泰收养在第内,既是与宇文邕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若论头脑聪慧、学习勤奋,也不在他之下。

至此,叱奴太妃自万善寺迁进长安宫的第一天,就凭借她与宇文护长期以来维持的亲密关系,为宇文邕配备了三名值得信任的亲随——由侍妾缨络负责照料宇文邕的饮食起居,由护从王轨负责担任贴身警卫,由同学伴当宇文孝伯负责对外联络。

对于叱奴太妃的这种做法,宇文护虽有所察觉和警惕,但一则以为母亲对儿子的这种关爱符合人之常情,二则是由于他存心改善与宇文邕的关系,故而也就默许了。

暑去寒来,时光荏苒,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年的正月。

依古时成例,皇帝驾崩的当年仍然沿用其旧有年号,继位的新皇帝只有等到转过年来才能启用自己的年号。故而,宇文邕虽然早在武成二年四月周世宗驾崩后就登基做了皇帝,可是,直到第二年才正式改元保定,拥有了自己的年号。

保定元年春正月乙酉日,也就是正式改元的第二天,宇文邕颁下了一道诏书:册任晋国公宇文护为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梁国公侯莫陈祟为大司徒,高阳公达奚武为大宗伯,凉国公贺兰祥为大司马,武阳公豆卢宁为大司寇、吴国公尉迟纲为大司空。且令五府总于天官。

早在北周代魏前,把持西魏朝政的宇文泰采纳苏绰等人的建议,仿效上古周朝创设了六官制,即以大冢宰(天官)、大司徒(地官)、大宗伯(春官)、大司马(夏官)、大司寇(秋官)、大司空(冬官)这六官分掌朝政。(当然,在创设六官制的同时,宇文泰还建立了八柱国的领军体制,推动形成了对后世隋唐两代影响巨大的关陇贵族集团)

无论是八柱国,还是六官,至少从表面上说,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分别向皇帝负责

宇文邕在改元之后颁布的第一道诏书中确任了六官的人选,表面上看似一道寻常的册任诏书,但与他的前两任皇帝有所不同,这道诏书末尾还加了一句话:令五府总于天官。

五府总于天官,意即大司徒、大宗伯等五府不再向皇帝直接禀报各自负责的政务,而是须先向天官府(大冢宰府)汇报差使,尔后由天官府决定这些事项。换而言之,通过这道诏书,宇文邕正式将军权、政权尽皆授予了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来行使,包括大司徒、大宗伯等在内的其他五官不再向皇帝禀报政务,而是须听命于天官府发布的号令。

那么,宇文邕为何要在改元之初就颁布这么一道主动交权的诏书呢?

实际上,这正是宇文邕的聪明之处。

叱奴太妃迁进长安宫后,虽然利用宇文护对她的感恩之情成功地调解了宇文护与宇文邕之间紧张的关系,顺利地在宇文邕身边安插了王轨、宇文孝伯等亲信,可却丝毫未能改变宇文护独揽朝中大权,架空皇帝的局面。

通过继位这大半年来的冷眼观察,宇文邕明显能够感觉到,他的这位大兄好像吸取了对待前两任皇帝的经验教训,变得更加警觉、小心了,对权力的把持以及对他这位皇帝的监视、甚至是掌控也更加严密了。

譬如,在答应叱奴太妃将王轨补入禁军后不久,宇文护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即把右小宫伯杨坚调往了外任,在宿卫长安宫的禁军中换成了清一色他的亲信将佐。

再如,为防范北齐从北路入侵,宇文护虽然表面上顺从了宇文邕的提议,调赋闲在京的宿将韦孝宽出任郧州刺史,再次出镇玉璧,但同时又上章举荐他的长子江陵公宇文会出任蒲州刺史,负责长安东北一线的防务,等于在韦孝宽身后安了一颗钉子。

有鉴于这种种的情形,宇文邕素性做起了长久韬光养晦、以待时机的打算,主动将朝中一切权力让与了宇文护,自己则专心致志地精研起儒术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